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

| 李金

作为一名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锻造工人和基层管理者,刘伯鸣凭借过硬的本领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完成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参与和推动了我国核电、石化等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他本人和他所在的团队,也从“一代匠人”跃进为“一代匠神”。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1

刘伯鸣1971年出生,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家里兄弟姐妹3人。当时父亲每月工资才36元,母亲每月收入不到20元,这点微薄的收入要支撑一家5口生计,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好在父亲秉性刚强又心灵手巧,每天下班回来做各种木匠活儿用来补贴家用。有时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他帮忙,刘伯鸣从那个时候起,就强烈地感受到一门手艺对一个家庭的重要。

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技校,锻工专业。那是他第一次离家住校学习。当时大家比较散漫,学习抓得也不是很紧,觉得这辈子的前途无非就是进工厂当个工人,一眼就能望到退休,没有多大动力。可是有一件事对刘伯鸣触动很深,让他从此确定了人生的奋斗方向。

记得那天工艺课,单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中国一重的历史,尤其重点介绍了代表中国一重乃至国内重机行业制造能力的12500吨水压机。一连串详实的数据,一大批举足轻重的锻件产品,在学生们眼前勾勒出一幅无比壮阔的画卷。一重拥有这种重大基础性、战略性装备——万吨水压机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彻底解决了大型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提升了我国大型锻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增强了我国冶金、炼油石化、汽车制造、核电、电站等企业核心锻件的自主化、国产化装备能力,是打破国外垄断提供了有力武器,是支撑现代工业的“定海神针”。震撼之余,刘伯鸣头一次感到自己看似平凡普通的锻工工作竟然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着这么深沉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是那么实实在在,又那么不同凡响。他的面前好像突然打开了一道光芒四射的大门,里边的风景雄浑壮美、深广无边。他被锻造行业难以限量的发展前景和中国一重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深深吸引,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本领,干出名堂,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和学校的培养,对得起中国一重这样的国家脊梁!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个人,上课全神贯注,课余主动找些相关图书资料,如饥似渴地吸纳着知识养分,使机械制图和锻造工艺学这两门主科一跃名列前茅。

1990年8月刘伯鸣技校毕业进入中国一重,来到水压机锻造厂从事锻造工作。面对眼前这台相当于当年全中国人民每人出1元钱制造的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刘伯鸣感慨万千。这个20多米高的“钢铁巨人”就像一个巨大的“揉面机”,数百吨钢锭在它手中,就像小面团一样被揉成需要的形状,联系到它为我国民族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鸣心中充满了成为一重人的自豪,从此立志做一个锻造大国重器的光荣匠人。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2

2020年,刘伯鸣创新工作室承接了直径达8.7米的EO超大型管板技术攻关任务。面对“小锅烙大饼”的难题,刘伯鸣带领团队成员反复思考工艺参数、琢磨锻件变形过程,最终决定实行“体外锻造”,像擀饺子皮一样使锻件加工达到了工艺尺寸。超大型管板的锻造成功,使一重的体外锻造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该类产品“卡脖子”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制造周期不断压缩,在市场导向的指挥棒下,生产提效增速势在必行。刘伯鸣团队致力于降本增效,将《加氢筒节减余量》作为重点创新攻关课题,反复梳理分析筒节锻造的全部流程,力求达到最高材料利用率,最终实现加氢筒节长度余量较以前减少约21.5%、内径余量减少28.2%、外径余量减少约36.8%。应用加氢过渡段一体化技术累计节约钢水量2700吨,约节约成本2457万元。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机械工业创新项目二等奖。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3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素有“共和国装备制造业摇篮”之称。

在位于富拉尔基区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水压机锻造厂内,刘伯鸣正手持对讲机,指挥着1.5万吨水压机,把数百吨重的大钢锭,巧妙变形为轴、辊、筒、环等各类锻件。

33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

在一个岗位上工作33年,靠的不仅是毅力,更是一种责任——

自1990年毕业后加入一重,33年来刘伯鸣只干了一件事——锻造。“我和同事们见证了国家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全部历程。”刘伯鸣说,现在的锻造跟以前也有了天壤之别,“以前是苦干实干,现在还要创新地干!”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4

32年以前,年轻的刘伯鸣走入中国一重投资有限公司的厂房;现如今,已经是中国一重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铸业钢业务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主任的刘伯鸣,仍然奋战在厂房中的国内1.5万吨级水压机前。32年,他只是做了一件事:与团队专心致志打造出国之重器。

刘伯鸣,是共产党人,是淬炼的人,也是“铁打的”人。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5

刘伯鸣,男,汉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0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__大代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黑龙江省大工匠、省劳动模范、龙江楷模。

2019年2月27日,入选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

2020年11月,获得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6

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的生产车间内,刘伯鸣正通过对讲和工友们操作着世界最先进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锻造大型锻件。从业32年来,刘伯鸣锻造的不少顶级锻件产品代表国际领先的锻造水平,并应用于核电装备、石化装备等众多大国重器的制造中。

刘伯鸣说:我是锻造人,俗话说是“铁匠”,我始终秉承“我是打铁的人,也是铁打的人”的工作职责,再硬的骨头,再难啃的产品我也要把它攻破。

过去,我国核电和石化装备的关键核心设备一直受制于人。刘伯鸣和其团队多年来努力钻研反复论证,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也彻底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32年间,刘伯鸣和工友们也见证了国家超大锻件自主化、批量化、产业化的全部历程。

刘伯鸣:这份荣光的背后,是我和工友们走过的艰辛曲折而又备感自豪的难忘历程。因为我们的创新突破,解决了关键核心产品不再受制于人,从制造走向创造。刘伯鸣说,未来会和团队一起,继续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贡献新的力量。

他扎根锻造岗位29年,用匠心锻造大国重器,攻克90余项核电、石化产品工艺难关,填补了40项行业空白,出色完成三代核电锥形筒体、水室封头、世界最大715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等20余项超大超难核电锻件锻造任务,为促进核电、石化产品国产化,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核心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重时,在听取刘伯鸣锻造团队在核电产品领域攻坚克难,打破国际垄断,从跟跑到领跑的工作经历后,称赞地说“你们是有功之臣啊!”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刘伯鸣事迹精选篇7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车间,高级技师刘伯鸣正在指挥团队锻造世界最大轧机上的重要部件——5.5米支承辊。

这种超大锻件从出炉到冷却回炉的3个小时内,每一秒,他们都要和温度赛跑。为此,刘伯鸣改善工艺流程,指挥三个工位、十几名工人配合联动,打破了此项超大锻件国产化极限制造瓶颈。瞄准核电、石化类超大超难锻件,刘伯鸣不断发起挑战。在锻造用于“华龙一号”机组整锻低压转子的世界最大钢锭时,刘伯鸣遇到了测量、翻转、压合等工艺难题。

30多年来,刘伯鸣和他的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攻克90多项锻造工艺难关,填补40多项国内行业空白,对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支撑。32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

20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