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

| 李金

在工作中, 秦世俊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力求让每一个零件都成为精品,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标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1)

秦世俊认为,新一代产业工人要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技能专家,代表中国产业工人参与世界竞争,让中国制造工业在世界拥有话语权。“而这,正是我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内心最真实的劳动梦想。”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秦世俊为所有的蓝领工人发言:“希望国家可以提高蓝领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打破传统、勇于创新已经成为秦世俊的思维习惯,多年来他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1000余项,创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为两台不同型号的车铣中心机床制作转换夹具》《某型机主浆旋翼泡沫提效》等一个个大型技术攻关项目成为秦世俊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

从普通技工成长到技能专家,从产业工人锤炼成大国工匠,秦世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细精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悔担当的奋斗精神,彰显了劳模、工匠的责任与担当,是工匠精神的打造者和传承者,是新时期龙江的骄傲。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2)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秦世俊,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铣工。

他从一名普通岗位工人成长为我国航空领域旋翼、起落架数控加工零件制造的知名专家型技能人才,从事数控加工20年间,先后参与生产加工多个型号飞机零部件的科研等几百余项任务,多次参加同行业技术交流、国内外技术深造,学习推广数字化制造、3D打印技术等前沿数控加工技术,为提升企业技术进步和国家航空装备制造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3)

“作为80后的产业工人,秦世俊不仅懂技术,还善创新。”与他共事13年的段秀军说。

在加工某机型主起落架外筒上的腹板时,数控车间碰到一个大难题。零件数模过于复杂,无法完全用编程加工,手动操作,反复铣削、测量,一件至少半个小时,费工夫不说,质量还极不稳定。

“零件成本近万元,到这基本是最后一道工序了,一旦出问题,前功尽弃啊!”秦世俊开始琢磨破解方法。

正苦于不见起色的时候,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逆向思维”的文章,一下来了灵感。

“能否通过反向采点确定零件的加工余量,将采集的点位汇集编程,直接一刀成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酝酿。

午夜时分,喧嚣的厂区归于宁静,车间里只有一盏灯亮着。身形略胖的秦世俊蹲在狭小的机床上,盯着刀具加工轨迹,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想起身时,麻木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通宵奋战,他险些从机床上栽下来……

一周后,“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终获成功。生产效率提高8倍多,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

打那以后,秦世俊在创新的路上疾驰。他累计自制工装、夹具400多套,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715项。2015年,他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20年,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看,这就是我当时用的机床。”跟随秦世俊,记者走到一台白绿相间的老机床前。与旁边全封闭的自动化车床比,它显得非常落伍。摸着熟悉的手摇轮,秦世俊感慨:“技术在不断更新,技能人才也要不断创新,绝不能躺平和懈怠!”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4)

2014年初,公司在小秦所在“现场攻关组”的基础上,吸收部分劳模、骨干和相关主管工艺、编程及检验人员,创建了以秦世俊领衔的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飞机起落架和旋翼零部件生产,展开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技能传授等工作。

提起某型机加强角盒锻铸件,很多加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都会“打怵”,因为材料特殊,加工中极易产生变形。小秦和工作室成员决定拔掉这颗“钉子”。他们尝试着增加两个压板做支撑、增加连结筋和改变切削走刀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表面振纹问题,提高了表面光洁度,确保尺寸精度,而且提高生产效率近3倍。

机加工段在加工某一批零件时曾反复出现零件变形、尺寸超差的问题,一时又找不到原因。劳模工作室成员耿连昌、闫明贺和技师宋广全3人来到机加工段,对工艺路线、设备使用、夹具使用、加工等情况逐一排查记录,并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会诊”,最终查明是加工路线不合理导致零件变形、夹具磨损导致定位精度不准确。原因找到了,他们赶制新夹具、改变加工路线后,首件试制符合图纸要求且一次通过检验,最终该批次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9.9%以上。工作室团队攻关能力得到领导和职工的认可。

截止到2014年底,劳模创新工作室16名成员用他们敏锐的思考和勤劳的双手,解决了《自制随型定位压紧装置,保证某机型变距摇臂尺寸》等攻关课题1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1项已发授权号,实现小改小革30多项,创经济效益67.75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创航空精品、树哈飞品牌”的创建宗旨。

2014年8至9月份,秦世俊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黑龙江省总工会和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工会命名为黑龙江省和中航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11月份,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一名劳模,一面旗帜。创建一个劳模工作室,带出一个创新团队。如今,在中航工业哈飞,以“秦世俊”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受到一线职工的广泛关注,他们以“攻难关、喜发明、爱创造”而著称,成为职工公认的难题攻关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小秦说:“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合技术资源,形成合力,把公司建设地更好,让一架架直升机凌空而飞”。

行者无言自成蹊,作为一名飞机零件的普通加工者,秦世俊怀着青春的激情,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实现着中航工业“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宏志大愿,用辛勤的耕耘昭示着“80后”的担当,同时享受着收获成功的快乐。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5)

2001年9月,秦世俊从哈飞技校磨具钳工专业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哈飞数控加工中心。因为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数控工段帮忙,他的勤奋与好学一下子被师傅看中,“小伙子,如果喜欢数控加工,我找车间申请让你跟我学徒”。获得高级技师师傅的青睐,秦世俊喜出望外,立刻接住了这个天降的“馅饼”。“半路出家”的他如初春的嫩芽尽力地汲取着养分,跟着师傅从普通铣床抄方开始,在实践中慢慢地体会铣床加工的每一个细节。

公司举办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小秦参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更加努力了。自学制图和编程,利用网络查找新的数控加工技术,攻读计算机专业大专和本科课程,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记录了他的成长。入厂4年后,他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2010年,获得第四届黑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职工组数控铣工第一名。

在加工某型机关键件时,由于法国专家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且加工周期短,秦世俊主动请缨,与法国专家交流,反复思考、试验,最终确定了加工方法。法国专家两人倒班跟踪生产,而他却是一人“全天侯”作业,当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炉时,挑剔的法国专家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带着一份热爱与执着,一个个革新项目在秦世俊手中诞生。如《快速找正1/4圆孔中心法》,在一次加工某机型一关键件时,零件经过镗孔再铣形后,圆孔就只剩下1/4的圆孔变成了圆弧状态。由于设计更改,圆孔直径需要单边加大0.03MM。对大多数人来讲,要在一个重新定位、误差只有0.03MM、剩余1/4的圆弧上找正、找准中心,无疑是一个难点。小秦经过探讨和多次试验,研制出一个和圆弧同等直径的圆孔作参照物,将零件和参照物同时装夹在机床上,先用千分表头将参照物的圆心找到,找正时表头压量控制在0.15-0.20MM之间,找正后将表盘刻度调至0,然后将表头移动至圆弧,使表的探头与圆弧上靠近一侧边缘处接触,通过移动X、Y轴使表头压量为0,注意不要手动旋转表盘刻度和变动探头角度。然后将表头旋转至另一侧,靠近哪一个坐标轴就移动那一个坐标,使表读数为0,往复移动坐标X轴或Y轴,当表头压力读数不动时,此孔中心找正,与原来孔中心可以达到0.01MM以内误差。此方法也可以用在找正1/5圆孔,并且在外圆上也可以实现,将参照物圆孔更换为圆轴。

工作中,他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壁厚在0.7-1.2mm之间,零件外圆研磨,研磨后外圆尺寸公差在0.02mm以内的薄壁轴类零件。要在这样的薄壁轴类零件上加工精度孔和精度槽,难度很大。以往加工薄壁轴类零件多使用胞胎装夹。但在夹紧过程中零件会顺着夹紧力往胞胎豁口移动,造成零件位置度超差,调整每件零件圆心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另外夹紧零件时不能小于有效夹紧长度,特别是加工位置离孔口很近的零件(孔口到端面距离7mm左右除去孔大小剩余部分3至4mm)。使用胞胎后,零件加工还易产生塑性变形,破坏原来研磨后的外圆尺寸。如何找到一个可以降低找正时间、增大加工范围、降低零件变形的好方法。小秦大胆尝试,研制出了“薄壁轴类零件同心顶压式夹具”,该夹具由“端面顶盖”和“尾部顶盖”两部分组成,使夹紧力由径向夹紧改为端向压紧,消除了外力造成的零件变形问题,能确保零件的重复定位精度、加工位置度和同轴度要求。此夹具可以在所有类似零件加工中推广使用,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6)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秦世俊政治立场坚定,在工作中自觉服从改革发展大局。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一心扑在工作上,充分彰显了航空人的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情怀。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突出贡献奖、中央企业优秀党员、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航空航天月桂奖及大国工匠奖、省、市劳动模范、省级首席技师、龙江工匠、技术能手等市级以上60余项荣誉。

在工作中,秦世俊倾力于企业发展,用勤奋和智慧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共同成长。他带领的班组,担负着车间近60%的关重件产品生产任务,连续近五年无超差报废品,是车间公认的“尖刀班”。班组先后荣获公司“TPM优秀班组”、“青年文明号”、“6S青年先锋示范岗”和“争当模范、创新发展”竞赛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力求让每一个零件都成为精品,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标杆。他善于钻研,精益求精。成功试验镗削铝合金达到镜面级Ra0.18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扰车间的难题,也超越了理论极限值。某机型零件关键件升力系统配合面表面精度要求高,粗糙度需保证在Ra0.4以上。多年来,该类精度面加工方式基本采用镗削后再进行钳工研磨才能达到精度,费时费力且质量稳定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秦世俊主动提出质量提升方案,查找书籍资料,结合历史超差数据进行分析,并试验了多种可能提升质量的方法。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他多次分析机床精度、加工参数、原材料、刀具等因素,最终找到最优工艺方案,实现了铣削加工精度面粗糙度达到Ra0.13至Ra0.18,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100%,加工效率提高近3倍。他将该加工方法进行标准化,并在行业内推广。

秦世俊始终身体力行践行着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国工匠”的内涵和“航空报国”的精神,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阵线上“金蓝领”的风采。秦世俊经常讲,组织给予了他本领和很多荣誉,他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带动更多的技能工人钻研技术、提高本领,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先进事迹(精选篇7)

很荣幸被评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发布活动会上,当我手握奖杯走向舞台时心情十分激动,在聚光灯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当我得知被评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让我魂牵梦绕、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如今梦想成真,我要感谢航空工业和航空工业哈飞对我的悉心培养,感谢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礼遇。

高兴和激动过后,对未来的规划我无比清醒。新的起点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还是我,还是一个一线产业工人。我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带动工作室成员为公司解决更多的生产难点、堵点问题,培养更多青年技能人才,为航空装备制造业注入新鲜血液。也希望和更多大国工匠交流学习,继续充实自我,生产出更好用、更先进的航空装备,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短板弱项,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20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