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
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一起聆听他的飞天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篇1)
叶光富还有一个身份——他与翟志刚、王亚平一起,曾被选为“神十二”的备份航天员。叶光富是“神十二”备份航天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叶光富能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中脱颖而出,说明各方面比较优秀。
虽然叶光富还没有真正的太空飞行经验,但他和其他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一样,接受同样严苛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航天员首次与多国航天员共同开展的训练中,叶光富还代表中国参加训练。
2016年,作为中国航天员的代表,叶光富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进行的洞穴训练(CAVES),在洞穴中生存了6天6夜。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与多国航天员共同开展训练,也是中国首位尚未执行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航天员。
叶光富主要负责对洞穴未知区域进行探索和勘测、将测量数据生成3D图像、实时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3项任务。同时,所有人都要对其他人的角色进行相互支持。
洞穴中,“乘组”每人每天平均要进行5个小时以上的负重行进,完成当天所有科研实验任务。作为勘测组负责人,叶光富在所有航天员的协作与支持下,带领“乘组”完成了对2个洞穴分支的勘察,总距离近700米,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并发现了新的洞穴分支。
在角色分工方面,叶光富同时也需要其他航天员的支持,比如标注目标、摄像等,CAVES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每人也要对他人临时提供有效支持。
这次CAVES任务中,叶光富的表现得到“乘组”和地面团队的充分认可,欧洲空间局最终决定由叶光富为新发现的洞穴分支命名。叶光富将其命名为:“光明通道”。他告诉欧方人员:“在黑暗中,光明代表着希望。”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篇2)
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作战训练股空战射击主任,安全飞行11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
叶光富与王亚平同为“80后”,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航天员中年龄比较小,比“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小15岁,比3次出征太空的聂海胜小16岁,是一二代航天员中的“小弟弟”。在不少航天迷看来,叶光富有年龄的优势,状态保持下去未来可期。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篇3)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叶光富带着他奋战了11年的飞天梦想,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首次建立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这些活细胞跟随他们一起来到太空。这些细胞的生命周期极其有限,尤其是经历了飞行环境,需在入轨后24小时内尽快开展培养操作。
为了防止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凋亡,首次飞天的叶光富来不及休息,顶着晕晕乎乎的脑袋,忍着太空失重带来的不适感,就开始前往货船取出细胞实验装置。给细胞补充营养后,他将其放进实验机柜培养,定期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拍照记录状态。
一天,叶光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绿色的荧光背景衬托下,心肌细胞在收缩瞬间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一闪一闪的荧光点。而这正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过程。这项技术一方面可以了解失重条件下的心血管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为大众健康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模型。叶光富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荣幸。
2021年11月7日晚,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叶光富在舱内进行支持,并操作机械臂。他全程密切观察,时时提醒舱外的队友们注意避开障碍物、避免绳索缠绕等。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12月26日晚,乘组开始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我是03,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当叶光富站在机械臂上缓缓行进时,眼前的美景令他感到震撼:空间站舱壁外的那抹“中国红”在太空红得那么耀眼。
叶光富由衷地为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载人航天发展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到骄傲。约6小时后,翟志刚和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4月16日,这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返程的日子。当飞船仪表显示和空间站分离的那一刻,叶光富心里万分不舍。这个在太空的家,见证了他一个个梦想绽放的灿烂时刻,给了他一段段难以忘怀的珍贵体验。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篇4)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时,叶光富积极报名。考核小组一名成员到叶光富的单位走访时,翻看叶光富的履历后,称赞道:“经历频繁调动依旧初心不改,热爱飞行,他一定是个对事业坚定执着的人。”
2010年5月,叶光富如愿加入航天员队伍,成为一名航天员。虽说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的职业,天空和太空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需要在千锤百炼中加钢淬火,在全面重塑中凤凰涅槃。
对叶光富来说,最有挑战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穿上厚重的水下训练服在水下持续作业五六个小时,还要克服水的阻力以及服装40千帕的压力。结束训练后,叶光富戴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汗湿透了。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这样的训练已完成了数十次。
2010年6月至7月,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员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
6天6夜后,叶光富和团队一起战胜了重重困难,从庞大的地下迷宫中安全回归。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两个洞穴分支总距离约600米的勘测任务,发现了一个足足有2个足球场大的洞穴,洞穴尽头的石墙高达100米,这个洞穴被命名为“杰里科大厅”。他们还发现了一段长约500米的洞穴分支。叶光富获得了该洞穴一处通道的命名权,他将其命名为 “光明通道”,意为“在黑暗中,光明代表着希望”。
在任务后期,叶光富将所有勘测数据下载、整理、分析,生成了一个3D洞穴地图,为以后训练留下宝贵资料。一位国际同行说,“让叶光富执行这项任务,我非常放心。”随行摄影师说他“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叶光富也成为当时首位尚未执行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中国航天员。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篇5)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是巨大的转变跨越。每一次航天专项常规训练,都是对身体素质、毅力的考验,叶光富日复一日坚持了11年。
李甲琼记得,叶光富初中时就热爱体育。“他很有主见,选班干部时,推荐自己当体育课代表,在体育课上组织同学井井有条地上课。”那时,学生们中午吃完饭后会回到教室做作业、午休,叶光富则爱去操场锻炼,“他当时很爱打乒乓球的。”
如今面对日常训练,叶光富也从不畏难。除了离心机、血液重新分布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进行水下出舱训练最具挑战,叶光富曾表示,“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要去操作设备,要去插拔东西,要去安装,对我们个人包括能力、肌肉、整个操作都是很大的考验。通过这样的训练去提升我们的舱外作业能力。”
2016年,叶光富还曾前往意大利萨丁岛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的洞穴训练,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参加并完成国际洞穴训练。在为期15天的训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们组成乘组在复杂的地下洞穴内进行了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我最期待也是最希望的,就是我们乘组每一名成员能够很好地适应太空环境,也希望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能够持续保持好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很好地在轨生活和工作,最终顺利圆满完成这次任务。”出征太空在即,叶光富信心满怀。
15篇
作为关键项目探测组负责人,叶光富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了2个洞穴、总距离约600米的勘测任务,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还发现一段长约500米的洞穴分支并获得该洞穴一处通道的命名权。
作为首次参加国际性航天员训练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凭着出色表现,赢得了世界同行认可。
对这次任务,随行摄影师评价:“叶光富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对叶光富来说,这是他工作与生活的常态。
与飞行员常态化执行飞行任务相比,航天员的职业生涯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
艰苦训练始终与航天员的职业生涯相伴。2010年,叶光富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出舱活动训练和救生训练等……凭着一股拼劲,他完成了8大类上百门科目的训练并通过考核。
自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航天员训练科目更加复杂苛刻。最具考验的莫过于出舱活动水下训练。航天员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戴好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充压后被吊车放到10米深的模拟失重水槽里。
这时候,航天员要进行舱外行走、攀爬、安装设备等操作。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航天员训练任务繁重,经常一下水就是6个小时。完成训练后,叶光富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被汗水浸透。有时吃饭,他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筷子。
正如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言:“破茧成蝶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没有异于常人的毅力,是很难熬过来的。”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先进事迹(篇6)
叶光富1980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万安乡东林村,父母都是农民。他上面有个姐姐叫叶亚丹,姐弟俩相差5岁。
叶光富的母亲刘绍林和父亲在家务农,一家四口住在农村的土坯房里,家境贫困。
1988年叶光富8岁时,父亲不幸因病早逝,这个贫困之家风雨飘摇。此时刘绍林才30出头,她没有再婚,忍着巨大悲痛,艰难地将家撑了起来。
村里很多父母因家庭贫困,早早地让孩子辍学到城里打工。而刘绍林即便再难,也鼓励儿子好好读书,将来靠知识改变命运。
叶光富和姐姐从小就帮母亲下地施肥、浇水、割水稻,什么农活都干。
刘绍林为了增加一份收入,除了打理自家几亩水稻,还承包了村里种植桑树苗的活。叶光富和姐姐平时在学校上学,刘绍林一个人包揽了种树苗、浇水、除草等活计。
她一天要挑100多担水灌溉树苗,从山下的水塘挑水去浇桑树苗,有100多米,中间还要经过一个山包。
刘绍林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两个水桶将她的腰压弯,汗水从额头流进眼睛里,火辣辣地疼。
叶光富放学回家,远远地看见母亲吃力地挑着水桶往山坡上走,他眼里就会涌出泪水。
晚上回家,刘绍林的两个肩膀肿得像馒头,她舍不得买药膏涂抹,便用热毛巾敷在上面。
好心人见刘绍林生活太艰难,劝她再成个家。刘绍林害怕女儿和儿子受委屈,从未动过再婚的念头。
再说,她带着儿子和女儿,哪个条件好的男人愿意娶她?
情绪崩溃的时候,刘绍林会一个人坐在山坡背后哭,哭丈夫走得太早,哭自己命太苦。发泄过后,刘绍林会擦干眼泪,在心里告诫自己:再苦再难,也要将儿女培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