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

| 徐球

于敏的科学研究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1

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________近为他颁奖。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2

不同于蜀汉丞相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敏的事业是“可为”“有为”的。就像他沉默的.事业一样,于敏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他曾对身边人说,别计较有名无名,要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无名英雄”。

这种“安静”,在于敏子女的记忆中却有点模糊。儿子于辛小时候对父亲的记忆就是一个字:忙。“整天待在房间里想东西,很多人来找他。”女儿于元亦很难觅寻儿时对父亲的记忆,因为父女俩不曾有太多交流。

于敏对“安静”有着自己的解释,“所谓安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精神。”他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以及“丹心照汗青”,这丹心于他就是坚持科学,就是献身宏谋。

正如他73岁那年在一首题为《抒怀》的七言律诗中表达的那样,即使“身为一叶无轻重”,也要“愿将一生献宏谋”。

“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不断传承下去。”与他一起工作了50多年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说。

一棵大树俯身而卧的地方,正在长出一片森林。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3

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得殊荣。

1951年,25岁的于敏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不久,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科研生涯。在研制核武器的物理学家中,如果说邓稼先代表“海归”,于敏几乎是唯一未曾留过洋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漫漫征途中,于敏致力于原子弹和氢弹研究的攻坚克难。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经过无数次计算,率领大家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究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于敏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于敏是大科学家,而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面对国家机密,他能在28年的时间里对妻子守口如瓶。有一天,他们夫妻同乘一辆公共汽车下班回家,妻子惊诧地问他现在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于敏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于敏的卧室里是那种特别简陋的铁床,房间不大也没太多东西。“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于敏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这种境界。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4

少年于敏是在抗战和军阀混战的硝烟之中成长起来的,他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之上,一定会有诸葛亮、岳飞这样的盖世英雄出现,他们会带领着人民荡寇平虏,重振河山。少年的他不会预料到,半个世纪之后,自己就成了这样的盖世英雄。

1944年,他考进了北大工学院,后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师从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张宗燧教授和胡宁教授。两位教授对于敏的评价很高,1951年,两位教授将尚且还在念研究生的于敏介绍给钱三强和彭桓武两位科学家,于敏顺利进入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之中。

1950年,美朝战争爆发,美国因为手握核武器有恃无恐,甚至以此威胁中国。很多人不知道,在这场战争之中,美军的统帅麦克阿瑟曾经建议用核武器来袭击中国。于敏称美国这种行为是"核讹诈"、"核威慑",这可不是报纸上说着玩儿的。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5

在随后的第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于敏领导并在核武器小型化与中子弹突破中做出重要贡献,他开创了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等研究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于敏同事)评价说他责任很重,所以他一个特点的表情就是紧锁眉头、思考问题。每天脑子里就想,因为他压力很大,他也确实是没有辜负国家民族的期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核物理学家,于敏的心中,却时刻抱着对家人的亏欠。2012年,于敏的夫人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也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她时间都花在我的身上,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报答平生未展眉,心里面总是很难受的。

于敏生活十分俭朴,在荣誉面前,更是淡定从容。于敏在世的时候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奖,一次是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6

于敏多次晕倒,这不是艺术夸张,而是真实地累到休克。

研究遭遇瓶颈后,面对落后的进度,于敏强行给同事们放了3天假。但他却没有给自己放假,因为他深知新中国研制氢弹的窗口期有限,力争要抢在法国前面研制成功。

于敏为什么这么拼命?因为他小时候差点被侵华日军的卡车撞死,于敏深深地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只能任人宰割。新中国如果不能掌握氢弹技术,势必再次遭到核讹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我国成为继美苏英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7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8

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作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于敏和科研人员们硬是靠着独立自主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更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为中国研制氢弹打开了一扇大门……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9

用独创的“于敏方案”,让中国的氢弹在诞生之初就更适合实战,于敏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然而他多次谢绝这一称谓,只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1988年退休后,于敏的名字得以解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保持着谦逊。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019年,93岁高龄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他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于敏为国隐姓埋名28年,默默奉献,心中始终抱着对亲人的亏欠。“第一个亏欠就是我的爱人,我觉得对不起她”“第二个是我对我的孩子们管教太少”。

感动中国于敏的事迹材料篇10

于敏把自己埋在数以万计的演算纸、运算纸带里,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他以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逐渐理出头绪找到关键!终于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原理到构形的基本完整方案。1967年6月17日,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了一个降落伞,氢弹试验正式开始。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近三公里、重约五十四吨的火车吹出十八米,近四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十四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庄严宣告:“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93岁高龄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他以平生所学,还继续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辈子心甘情愿为国家、为人民保驾护航的民族脊梁!“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兑现了他对祖国的诺言!

20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