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

| 思恩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1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中共党员,江苏吴江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他1937年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归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1956年3月参与研究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1960年7月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程开甲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以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等。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那一声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彻天际,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圆满成功。

为了这一声“东方巨响”,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便是其中一员。2014年1月,程开甲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隐姓埋名,为国铸盾。从首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上。”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3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4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 “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病逝,享年101岁。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5

1964年10月16日下午,程开甲静静地坐在试验场主控站里,表情从容。

苍茫的地平线上,托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巍然耸立;铁塔下,一张大大的红纸上写着一个醒目的“响”字。

15时,突然,一道刺目的强光划破世界东方的天宇;随之,一声山呼海啸般的巨响从罗布泊深处传来,又向神州大地四面八方传去。

当一朵蘑菇似的巨大烟云渐渐升高,很快从各测点不断传来数据,一切正如程开甲所预想的那样,原子弹准时爆炸,试验成功了。

此时的程开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6

程开甲,男,汉族,中共党员,1918年8月出生,1962年11月入伍,江苏吴江人,生前系原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军职常任委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获“八一勋章”。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7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程开甲宣读论文。不料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论,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展开舌战。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泡利最后也只得风趣地说:“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当不了,还是让玻恩来裁定吧。”

玻恩听到此事很高兴,跟程开甲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规。这次谈话,让程开甲终身受益。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8

程开甲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他隐姓埋名,坚守戈壁滩 20余年,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6年,28岁的程开甲前往英国留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波恩教授,博士毕业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婉谢师友挽留,毅然回国成为一名高校物理教师。1960年,时为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的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直到来到二机部九院工作时才知道自己被钱三强亲自“点将”参加我国核武器的研制。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积累已久的研究方向,与外界断绝联系,不参加学术会议,不发表学术论文,不随便与人交往。对于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科学家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但是程开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当时亟需发展的核武器事业。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9

1946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赴重洋,到英国留学。

他来到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先后在英国《自然》、法国《物理与镭》和苏联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分量的超导论文。1948年,他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如果顺着这个学术路径走下去,程开甲的学术前途,无比光明!甚至,诺贝尔奖都不在话下。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国!

于是,他谢绝了恩师的百般挽留,放弃了在英国的优厚条件,放弃了英国皇家研究所研究员职位,回到了百废待兴的中国!为什么毅然决然作出这种选择?程开甲说:国外再大你也是外国人,你是为外国服务,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你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这种选择,是对是错?程开甲总结说:如果我不回国,不到试验场区,可能学术成就更大些,但是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和自豪。回国,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我做的一切都和祖国联系在一起!回国,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这是程开甲的精神境界!回到国后,程开甲还在继续放弃。程开甲的学术之路,起点很高。如果继续学术研究,他的学术前途不可限量。但是,1960年,程开甲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

两弹一星程开甲个人事迹精选篇10

祖父程敬斋早早为程家未来的长孙取名“开甲”,意为“登科及第”。程开甲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1931年,他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在这所以爱国爱校爱科学为校训,培养了包括陈省身、李政道在内的10位院士的学校,他接受了6年“中西合璧”的教育和训练,立志成为科学家。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然而,那时的中国正遭受日寇蹂躏,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整体西迁。他们不断地搬迁,最后抵达贵州湄潭,持续时间1年多、行程2600多公里。

泱泱中华之大,却没有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这让程开甲深深明白——落后是中国挨打的原因。那时起,“科学救国”的信念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22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