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

| 思恩

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既然这样,那么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供大家参考!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

程开甲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倡导学术民主、团结,从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望压人,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从不放过。他热心培养和提携后人。50多年来,程开甲创建的研究所及其所在的基地,已经走出10位院士、40多位将军。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他始终保持淡泊心态。他常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然而,他又是幸福的。在百岁生日的时候,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程开甲荣获“改革先锋”称号,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2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程开甲宣读论文。不料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论,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展开舌战。

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泡利最后也只得风趣地说:"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当不了,还是让玻恩来裁定吧。"玻恩听到此事很高兴,跟程开甲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规。这次谈话,让程开甲终身受益。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3

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人们称他为“核司令”。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在大漠戈壁的20多年,程开甲历任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副司令,同时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副院长。在他主持的一次次试验成功的背后,是严谨科学、周密细致和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是程开甲的创新拼搏和舍己奉献精神。

安全问题是核试验的头等大事,对此程开甲任何时候都没有懈怠过。当时,由于地下方式核爆产生的辐射对产品重要测量的干扰问题十分严重,王乃彦院士说:“是程开甲研究出办法,在任务中攻克这一难关。我们九院、九所一致认为这次任务测量全面过关。”

为了解地下核试验的设计和爆炸产生的效应,程开甲提出1年半后进行开挖。开挖后,地下核辐射很强、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岩体存在破碎坍塌的危险,但他坚持进现场实地察看,这在世界试验史上还没有先例。他还多次进入主坑道、测试廊道和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室,只为做到心中有数。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4

前些年,程开甲与他的大女儿程漱玉天各一方,开始合作著书———《超导机理》。

超导是当今材料科学的一个崭新课题,它研究的对象是材料在导电时,实现“0”电阻。50年代,国外有3位科学家提出了“BCS”电子成对理论,解决了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实现“0”电阻的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高温超导材料出现,但还没有这方面的超导理论。程开甲与他的导师诺贝尔奖得主玻恩教授共同提出了超导电性双带理论,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超导机理”的研究理论。

研究中,程开甲在电脑上打出英文书稿,女儿协助做计算和校对,近20万字的英文专著终于问世。接着,程漱玉又用中文整理出版。程开甲仍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开展创新性研究,建立了程氏“TFD”电子理论,并在一系列的试验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5

1941年,程开甲毕业留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并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受束星北相对论的启发完成并发表了“用等价原理计算水星近日点移动”。程开甲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础上用正则运动方程导出狄拉克方程,完成“对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导”,这一成果由狄拉克推荐发表于剑桥大学的《剑桥哲学杂志》。

1944年,程开甲完成了题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英国学者李约瑟亲自对其修改送狄拉克,狄拉克“基本粒子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的回信使文章终未发表,这也成为一件憾事,因为以后外国人一个重要实验获得了1979年度诺贝尔奖,其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程开甲还和王淦昌合作研究,撰写了五维场的论文。1945年,在李约瑟先生的推荐下,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6

在程开甲入学后,由于抗战刚刚爆发,所以他们不得已随着学校四处迁移,尽管随时面临被日军轰炸的风险,但他从未放弃,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陈建功、苏步青、束星北等著名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他学到了更加超前的课程。

之后更是凭借优异成绩成功留校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仍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发表了用等价原理计算水星近日点移动的论文,并通过研究相对论和基本粒子,完成了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的推导,这一推导曾一度被当时的物理界权威威狄拉克推荐到剑桥大学的哲学杂志上。

在1944年,更是完成了题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但最后以基本粒子太多,不需要更多新的粒子而是文章没有发表,这也是程开甲院士错过了诺贝尔奖。

因为之后一个外国人在一项实验中算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算得相差无几,但他却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程开甲得知后他并没有太大反应,因为他早已看淡名利,专注于学术研究。

在1946年他远赴英国爱丁堡留学,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7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英国著名科学家里约瑟来到浙江大学做报告,竺可桢校长和物理系教授王淦昌请他帮忙向英国院校推荐留学生。在里约瑟的帮助下,程开甲得到了去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宝贵机会。他告别了妻子和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乘飞机来到了伦敦,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弟子。

1949年,程开甲从爱丁堡大学毕业,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拥有了一份非常丰厚的报酬。第一次领工资时,程开甲非常高兴,他来到商店,想为妻子买一件礼物。最后,他挑中了一件漂亮的皮大衣。

这件大衣价格不菲,当程开甲想要用支票结账的时候,商店的老板轻蔑地看着他,不相信一个中国人能有这么多钱。老板当着他的面打电话去银行询问,银行告诉老板,程开甲是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老板这才羞愧地将大衣卖给了程开甲。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程开甲的自尊心,他越来越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回到家乡……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8

1946年狄拉克举荐程开甲进入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秋,程开甲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年底受聘于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出任研究员工作,当时的待遇非常优厚。

一次早读报纸新闻时,程开甲看到一条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新闻报道,即“紫石英”号军舰,没有得到新中国允许强行闯长江被炮火击伤。

程开甲饱含泪水第一时间在寝室端起酒杯,向祖国方向高高举起。

这杯酒是敬经历百年沧桑,敢对世界强国的无理行为说“不”的新中国。

打这天起,我要回去,我的国家在召唤我的信念,一直伴随着程开甲经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

1950年8月,程开甲放弃高薪待遇和研究员职务,满怀热泪回归故土,重返浙江大学物理学任教。

他的回归为促进我们的原子能、核能的理论研究不仅起到推波助澜,更是铁锤子敲钟响当当。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9

在献身核事业的几十年间,程开甲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但他的学术研究仍然硕果累累。20世纪6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科书。

80年代,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高温和低温超导普遍适用的超导双带理论;90年代,他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TFDC(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电子理论,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他就这样一直秉持着敢于创新的态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0

我国首次地下竖井方式核试验前,程开甲坚持要坐吊篮下井。因风险大,没人同意他坐如此简陋的吊篮下去,核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孙洪文实在拗不过他,只得说:“最多下到100米,多1米都不行。”这次“百米探底”的冒险,为程开甲改进竖井核试验设计方案,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认识。上来后,他说:“看到实际情形,心中就踏实了。”而当核爆炸“零时”一过,他又立即赶到爆心地表勘察现场。尽管地表的强辐射让随身剂量笔尖叫不止,但他仍坚持巡察一周。他说:“那也是我的生命,你说我能不去吗?”正是程开甲和战友的付出,我国取得了地下核试验现象学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我国核试验的技术总负责人,程开甲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成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他还指导、开创了核爆炸效应的研究领域,领导并推进了我国核试验体系的建立和科学发展,满足了不断提高的核试验需求,支持了我国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运用。

87岁时,程开甲亲笔写下:“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正是他一生所坚持和奉行的,也是他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1

程开甲历经人生道路的抉择和个人荣辱得失的考验,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始终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青少年时代,他就立下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刻苦学习钻研并取得优异成绩。

在英国学习期间,他始终抱定学成必归的决心。新中国诞生后,他放弃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优厚待遇,拒绝恩师波恩的挽留,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握笔从戎走进大漠,投身核武器研制试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阻碍和干扰,他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在“两弹一星”事业上,把个人志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2

程开甲先后在自由粒子狄拉克方程严格证明、五维场论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1948年与其导师、著名物理学家M.Born共同提出了超导电性的双带理论,在Nature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1986年以来,程来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电性的双带理论,证明了BCS的电子成对理论错误,出版了两部超导专著;提出了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被称为TFDC(ThomasFermiDiracCheng,即: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理论并得到实验验证,为材料性能研究和新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3

在一天早上,他看到新闻,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公然冒犯我国长江地带,但被我国解放军给击退了。他突然意识到,中国正在崛起,这时的中国需要我,我要赶紧回国去。

于是1950年8月,程开甲果断拒绝了高薪待遇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在他的行囊当中,除了给夫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其余的都是物理研究方面的书籍。就这样他怀着报国之心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学。

在1952年,他被调到南京大学做物理系副教授,专注于研究金属物理专业与编写物理教材。到了1958年,与施士元一起创建了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之后更是带领几个年轻教师研制出一台双聚焦β谱仪,成功的测量了一些元素的电子衰变能谱。紧接着又研制出一台直线加速器。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4

1952年程开甲被调动到南京大学,全身心投入中国金属物理教研室筹建工作,开始为国家培养原子能专业人才。

程开甲带领年轻教师,成功的测量了元素的电子衰变能谱、研制出首台国产直线加速器。

1960年,程开甲接到上级部门电话让他去北京开会,电话中什么都没有说。

到北京后才知道,决策层点名要求他参加核试验研究项目组工作,从此拉开了二十载不为人知的“罗布泊生活”序幕。

作为核试验的主要负责人,每次测试他都坚持深入一线,全面把控核试验的每一个细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这是程开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增强对核爆炸现象的直观认知,他多次进入测试间顶着十分恶劣的高温、不顾辐射和坍塌危险进入爆心,边走边细致观察并嘱咐现场技术人员注意收集资料。

在阶段总结会上程开甲这样说到:自己到现场亲自收集各项技术测试资料,与待在办公室只听汇报的感受大不相同,每次进洞都会产生,对下次的试验方案新设计的灵感出现。

正是凭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在程开甲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创新性成功。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5

程开甲创建的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及其所在的核试验基地,先后走出了十位院士、几十位专业技术将军,获得2000多项科技成果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

核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程开甲根据需要从全国各地研究所、高校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骨干。对于他们,程开甲给予充分的信任,使吕敏、忻贤杰、杨裕生等人迅速成长。带队伍、培养人,程开甲总是言传身教。

许多人谈核色变,说核是魔鬼。作为中国第一代铸造共和国“核盾牌”的科学家程开甲,就是跟魔鬼打交道的人。遥想当年,每次开展核试验,程开甲都会亲身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20世纪70年代,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6

程开甲不务虚名、不尚空谈,既是一位享受盛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各界公认的实干家。他既注重组织领导重大任务、履行技术指导把关职责,又勤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面对理论、技术均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他带领技术骨干夜以继日研究攻关,拟定原子弹爆炸试验总体方案,研制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仪器设备,为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之后多次核试验中,他精心设计总体方案,亲自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多次深入戈壁荒漠、高原深山现场勘察,解决了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理论和技术难题。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7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部署要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当时,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是一片空白。

程开甲受命与吕敏、陆祖荫、忻贤杰等同志一起,起草了首次核试验测试的总体方案,又与其他同志一起把核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许多单位,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制出上千台测试、取样、控制等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准时爆响,自动控制系统在瞬间启动千台仪器,分秒不差的完成了起爆和全部测试。程开甲很自豪地告诉笔者,当年法国人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测试仪器没有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前苏联也仅仅拿到了很少的一部分数据,而我们拿到了全部数据。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8

程开甲先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励,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诸多荣誉。

对于这些荣誉,程老有他自己的诠释:“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则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只是一个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程老说“我从事核武器事业至今,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19

程开甲不仅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远见卓识,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更以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

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向组织提出的意见建议观点鲜明,对同志的批评帮助坦诚恳切,对自己的缺点从不避讳。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国家大局为重,从不计较功名利禄。

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他常讲,“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民主、团结同志,从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望压人,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从不放过,对他人请教的问题认真作答,表现出极端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

他热心培养和提携后人,善于发现有造诣、有潜质的优秀人才,既积极推荐、委以重任,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严谨作风、学风,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取得丰硕科技成果。

程开甲个人先进人物事迹篇20

长期以来,程开甲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总爱在小黑板上演算大课题。他的家里有一块茶几大的小黑板,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黑板。后来,他搬了新居,还专门留了一面墙,装上了一块黑板。

程开甲是知名专家,计算机使起来也得心应手,但他对小黑板情有独钟,想起什么问题、思考什么方案,搞一个演算什么的,总爱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久而久之,在小黑板上还真蹦出了他许多灵感。

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何种方式爆炸?最初的方案是用飞机投掷。程开甲经分析研究否定了原定的空爆方案,他认为:第一次试验就用飞机投掷,一会增加测试同步和瞄准上的困难,难以测量原子弹的各种效应。二是保证投弹飞机安全的难度太大。程开甲在他的小黑板上又是一番精心计算,终于提出当时切实可行的采用百米高塔爆炸原子弹的方案。

2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