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
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既然这样,那么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1
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因为李四光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李卓侯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李仲揆。
1902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2
1903年,14岁的李四光挥别父母,独自前往武昌高等小学堂追寻知识的道路。这一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塑造了他的命运。
起初,他遇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名字风波”。由于在姓名一栏错误地写上了自己的年龄,他被人称为“李十四”,这个错误的名字成了他的代号。然而,李仲揆并没有陷入尴尬之中,相反,他聪明地接受了这个称号,将错误变成了机会,毅然决定改名为“李四光”,希望能在他的人生中闪耀光芒。
随后,李四光迎来了一次“思想解放”。1904年,年仅15岁的他因为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赴日本留学的机会。他来到了东京的弘文学院,开始了普通科的学习生活。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革命家,如宋教仁和马君武等人。他们的思想启迪了李四光,使他对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改变充满了渴望。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3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4
李四光对读书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从小勤奋刻苦。他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早饭前朗读和背诵书文;白天听父亲讲课、练毛笔字或写诗作文;晚上和哥哥一起复习白天的功课,常常通宵达旦,不知东方之既白。
李四光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善于思考。有一次,老师在对子课上出了一道题:独角兽。同学们有的回答大马蜂,有的提出小壁虎,答案纷呈,五花八门,这时,李四光突然答道:比目鱼,同学们哄堂大笑,但老师却点了点头,予以肯定。因为“比”是成对的意思,和“独”相对应,目和角也对仗工整。另外,凡是不理解的事情总爱刨根问底,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
在张家湾的村边有一块巨石,李四光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里玩耍。对这块大石头,李四光曾经产生过疑问:为什么周围只有这样一块石头?这个孤零零的巨石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一直想找出答案,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解释。直到34岁那年,才在《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一文中给出结论,认为这块巨石是在冰川流行时从远方漂来的巨大砾石。由此可见李四光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从少年时代就已萌芽并逐步培养起来。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5
邢台发生地震后,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的关键时刻,李四光他提出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研究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测和预报地震指明了方向;他还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地壳活动带中寻找建设“安全岛”,以及各种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直到临终,他还念念不忘发展地球科学、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安危,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6
李四光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年间,他留学英国并取得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学位,原本会在英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当他接到新中国邀请他担任委员时,他义无反顾的回国了。
然而,归国之途却困难重重。李四光历经颠簸,终于抵达北京。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副主席等职。始终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精选篇7
1958年,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他写下了数百万言140余篇(部)科学论著,并在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
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李四光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为大庆、胜利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与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指导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我国核工业和“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他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