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
2024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同学们看过吗?王永志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篇1
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就是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篇2
儿时家贫,直到家乡解放、分上田地,王永志的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11月,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开始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相连。上中学时,他品学兼优,立志要当一名农学家。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频扰辽东,改变了这个东北少年的人生梦想。
他立志投身国防,1952年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王永志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和导弹设计专业。学成归国,王永志成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的一员,投身到了我国第一代导弹研制中,最先接触的是东风二号。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篇3
1932年11月,王永志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老房村一个贫农家庭。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他从小就下地干活,6岁时还一个字都不认识。7岁那年,他的大哥不甘于因一家人没有文化受人欺辱,背着父亲把他送到八面城的南街小学报了名。这样,王永志哭着闹着要上学读书认字的愿望总算实现了。几年后,正愁无力升学之际,昌北县(今属辽宁省昌图县)解放了,贫苦家庭的孩子不用交学费就能去学习。家庭贫穷、生活艰难,让聪明勤奋的王永志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倍加珍惜。初中三年,他年年考第一。
1949年,王永志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位于沈阳的东北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前身)读高中。东北实验学校是当时全东北最好的中学之一,学校环境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王永志徜徉其间,被生物课上所讲的农业科学深深吸引。他从小生长在农村,目睹过中国农村民不聊生的景象,农民辛苦耕作却无法果腹,于是他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改良物种、提高粮食产量,让天下人吃饱穿暖。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篇4
王永志出生于1932年11月,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
王永志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曾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篇5
1977 年底,王永志在七机部规划会议上展现出高瞻远瞩的视野,提出对载人航天跟踪研究的宝贵建议,并成功获准在他所在的第一设计部成立跟踪研究小组。次年,他再次引领潮流,在第一设计部成立了以航天飞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跟踪研究小组,并亲自挂帅。
1978 年,在钱学森的力荐下,王永志肩负起中国第二代战略火箭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在总结第一代火箭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创性地主持制定了第二代液体远程火箭总体技术方案,更是首创了按研制阶段实行设计评审、不得带着问题转入下一阶段等先进管理制度。1978 年至 1980 年,他先后担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随后被委以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的重任。
1986 年,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六任院长。他大胆提出放弃串联方式,采用横向并联捆绑、增加四个助推器以提升火箭推力的创新思路,使运载能力从 2.5 吨大幅提升至 9.2 吨。这一开创性的思路成功应用于“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研发。次年,他作为“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的宏伟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