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是什么样的?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通用(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1

1955年,钱学森踏上归国旅途,满怀深情地说“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1961年,当从苏联奉调回国的王淦昌听到“因涉及国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隐姓埋名,断绝一切海外关系,你要有心理准备”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愿以身许国!”1961年,于敏被通知参加氢弹研究,从此踏上秘密历程。2015年,89岁的于敏在轮椅上,从________手中接过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此时此刻,距离他隐姓埋名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除了这些著名科学家,更多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建设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把热血和汗水洒在茫茫戈壁上,洒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在他们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横空出世,背后是很多人的默默奉献,乃至牺牲。在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却做着隐姓埋名人的中国科学家!直到1999年,他们的名字才被公诸于世。然而其中数位已与世长辞。

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六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这23位“两弹一星”元勋,向他们致敬!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2

吴岳良当时给出了一个让老师满意的回答。听到回答,周光召接着说:“当然,要放弃自己感兴趣和爱好的事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一个人对自己祖国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作为晚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曾回忆,上世纪80年代,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热潮兴起时,周光召给予了相关科研人员极大鼓励和支持。

周光召勉励青年学者,作为创新型人才,既要有理想追求,又要勇于面对现实;在研究工作中应善于分解课题,抓住主要矛盾,指明研究方向;不盛气凌人,不自我吹嘘,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善于和同事合作。“这些成了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而且时至今日仍有启示。”陈仙辉说。

周光召曾说:“一个民族要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必须要有自信,必须要有伟大的科学家和重大的发明来提升民族精神和自信心。”

这是鼓励,也是期望。今天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传承和发扬好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3

1959年,党中央、____决定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年仅35岁的朱光亚调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从此置身于发展核武器。这一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工程最前沿,抓紧工作进程,他从家里搬进研究所单身宿舍,不辞辛劳地忘我工作。

1963年3月,朱光亚参与组织确定了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同年5月,朱光亚主持起草了《第一期试验大纲草案》,指出核爆炸试验的任务是由低到高逐步过技术关。建议先做地面爆炸试验,再做空投爆炸试验,并详细提出了试验测试的主要项目、技术保障、测试场地总布局、试验规模等内容。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诞生,给了世界对全新的中国一个全面的印象,它标志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从理论、结构、设计、制造到引爆控制系统、测试技术等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朱光亚潸然泪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4

“先生走了,他是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科技界的‘掌舵者’之一。”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因病于2024年8月17日22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是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研究,他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光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4年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周光召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29年,周光召出生于湖南长沙。那时的中国,正在遭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立志让中国成为一个不再受人欺辱的强国,是无数仁人志士和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追寻的梦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光召先生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苦难的岁月造就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心系天下的宽广胸怀,以及自强不息的个性品格。

1947年,他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并于1951年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的研究生。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周光召转入北京大学,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5

钱学森,航天工程科学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

钱学森大学毕业之后赴美留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得知祖国急需人才时,他和妻子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待,历经重重困难回到当时物质匮乏、科研落后的祖国。在他和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火箭等,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6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他向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____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7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____合称为“三钱”。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钱学森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也激励着后人。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8

程开甲,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荣获“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他曾在南京大学工作近十年,任物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在江苏吴江出生。1950年,程开甲在英国学成后毅然回到彼时百废待兴的中国。1963年,他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扎根大漠戈壁20多年,为开创我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隐姓埋名、呕心沥血。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9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事迹精选篇10

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

25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