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事迹
石光银同志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事迹一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事迹
在蒙语中,“毛乌素”是“坏水”和“寸草不生之地”的意思。六十九年前的石光银,就出生在陕西省的一片“毛乌素”中。
像是宿命一般,那里漫天黄沙的开场,铺垫了这位后来知名“治沙英雄”与沙抗争的一辈子。
“我从小就恨透了风沙,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制服‘沙魔’。”石光银近日在北京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被邀请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举行的一次集体采访,谈履职,谈感受。
石光银现在有多重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但他的言语透露出,“治沙人”仍是他最本色的身份认同。这也与外界认知相一致,“治沙英雄”是大家对他最直观的印象。
但英雄并不好当。
先是受尽了风沙的苦。全家一连“九迁”、“沙进人退”的地区常态自不用提,单单是童年的一场遭遇,就让他至今后怕。
7岁那年,原本和伙伴在野外放牲口的他,被一场漫天沙尘刮到了三十多里地开外。3天后,父亲在一个蒙古包里找到了他。但他的伙伴,却命丧尘沙。
于是他立志“反击”。
“种树!”
1984年,32岁的石光银在试水十多年后,一口气与乡政府签订了3000亩荒沙承包治理的合同,成为中国首位包地治沙的农民。
那时,为了筹措买树苗的钱,他卖掉了家里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1头骡子,还四处借贷。
但治沙的故事,就从这里埋下了成功的伏笔。
第一年,十余次大风,九成栽好的树苗被摧毁。初战失败。
第二年,八成的树苗又惨遭风沙“毒手”。再战铩羽。
但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剧情没有发生在石光银身上。
总结失败经验,招募更多同仁,到先进地区学习成功经验,引进“障蔽治沙法”……手握正确战术,石光银终于在与“沙魔”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
这一战,就是三十多年。
今天,还是那个叫“毛乌素”的地方,有5300多万株乔灌木生长在石光银承包的那片地中,像一片百余里长的“绿色长城”,宣告着外人口中奇迹般的治沙胜利。
但当地人都明白,与其说“奇迹”,不如说是石光银的一股斗志。
这股斗志,有不甘。石光银时常想,如果当年有这样的一片绿林,他的伙伴就不会命丧沙尘。
他也时常想,如果他的伙伴还活着,看到这片因绿变富的地方,一定会感到欣慰。这些年,风小了,沙固了,因为生态状况的改变,产业发展起来了,人们也变富了。
想到这,石光银在采访现场有些感慨。“对我而言,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将治沙进行到底。”他缓缓地说。
回去后,为了防止二次沙化,石光银还要进行二次造林。他说,“还要在林地内创造更大的价值,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再好一点”。
石光银的治沙故事,似乎没有终点。
石光银介绍
石光银,男,汉族,1952年02月生,陕西定边人,中共党员。陕西省定边县定边街道十里沙村党总支原书记。现任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22岁时入党。通过发展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民在治沙中得到实利。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石光银“七一勋章”。
2022年4月28日,担任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形象大使。
七一勋章获得者简介和事迹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21年2月生,1939年7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
张桂梅,满族,辽宁岫岩人,1998年4月入党。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她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1982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七一勋章”获得者陈红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
陈红军,甘肃两当人,1987年3月生,2009年4月入党,2020年6月牺牲。他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6月15日,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陈红军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扎根社区40余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林丹,福建福州人,1985年8月入党。她是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扎根社区40余年,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务,设立居民恳谈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卓嘎,藏族,西藏隆子人,1996年7月入党。她是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诺。她还积极宣讲党的恩情,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心向党赤诚为民的“草鞋书记”
周永开,四川巴中人,1945年8月入党。解放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离休后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当地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