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

| 徐球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新鲜出炉,钱学森是怎么为两弹一星进行研究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精选篇1

学校成立后,钱学森与力学所副所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积极筹建力学和力学工程系(简称力学系),担任中国科大力学系首任系主任,并确定该系设立高速空气动力学、高温固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土及岩石力学4个专业。钱学森兼任力学系系主任长达二十年,为力学系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相关学科的整体建设贡献了力量。

1958年6月至8月,钱学森与郭永怀合作,领导了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的创建工作,设高速化学反应动力学专业、物理力学专业。系主任由郭永怀担任,但是一些重大事宜主要由钱学森和郭永怀共同决策。

1963年,教育部要求学校调整系和专业,建议力学系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改名为空气动力学专业,钱学森与郭永怀、吴仲华商议后认为,更名后不足以反映我校的特点,要求保留原有名称,以利该专业的发展。1964年,学校专业调整,有人建议取消化学系的物理力学专业,钱学森知道后专门给校党委书记刘达写信,认为应该保留物理力学专业,保留专业教师队伍,将该专业从化学系调整到技术物理系更为合适。学校最后采纳了钱学森的意见,将物理力学专业调整到技术物理系,推动了学校技术物理系和物理力学专业的发展。

中国科大南迁合肥后,钱学森一直对中国科大的学科建设念兹在兹。

1992年9月,他致信葛庭燧教授:“现在中国科技大学有选编设计专业吗?似应设此专业,将来还可以设系。”1994年4月,他在给汤洪高校长的信中说:“我也祝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时代发展新方向:纳米科学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同年6月,他在给近代力学系主任韩肇元教授、伍小平教授的信中写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真是新高技术的突击手,而力学系也很称职,下决心向顾海澄教授那样预见到21世纪,开创新学科、新专业——选编设计专业!”1996年1月,钱学森致信近代力学系主任虞吉林教授、伍小平教授和夏源明教授,希望中国科大在这方面做出好的工作。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精选篇2

钱学森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抽出时间给中国科大的学生讲课,不仅亲自编写教材、为学生们讲课,身体力行做表率,还动员了几乎全力学所的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他戏称“把科学院的大炮们请过来”。他要求,近代力学系的老师讲课不要按照课本教,而要按力学发展的最前沿讲,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1961年9月,钱学森给近代力学系58、59级学生讲授“火箭技术导论”,许多北大、清华、北航等院校的老师以及中国科学院各院所的专业人员都来聆听大师的教诲,把自动化所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这一课程后来改为“星际航行概论”并编写专著,成为本校学生的专用教材。

钱学森每周上一次课,一次四个学时,授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都讲述得通俗易懂、脉络清晰。他的板书非常规范,数学推导严谨,有时还事先准备图表以辅助教学。钱学森尤其强调量级的估算和量纲、单位等,因为力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火箭的设计丝毫马虎不得。有的同学做练习标错了小数点和单位,他都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1963年,钱学森开始在中国科大招收、指导研究生,他和年轻同志一起草拟了物理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必修课程、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科学报告及讨论、教学实习、生产劳动九个方面对物理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1963年3月,他为58、59级学生作《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的报告,指出做毕业论文是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所以一定要严肃、严密、严格,并亲自听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精选篇3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钱学森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领导职务 ,为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 。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精选篇4

1934年,当钱学森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时,他怀揣着振兴中华的梦想,踏上了赴美的留学之路。彼时,麻省理工学院向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但真正的学术殿堂却是位于阳光灿烂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在那里,他师从冯·卡门教授,开始了与火箭科学的不解之缘。

在美国,钱学森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一员,参与了美军多个尖端项目的研发,尤其在火箭控制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正是这些成就,让他成为了冷战初期美国政府高度警惕的对象。1950年,面对无理指控,钱学森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但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已与中国紧紧相连,一颗归国的心从未动摇。

经过长达五年多的努力与斗争,1955年,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乡的土地。那一刻起,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中。创立了中国首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所,构建起了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基础框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先后攻克了导弹、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由零到一的跨越。1964年,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地地中导弹试射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升空,则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太空俱乐部。

除了科研成就之外,钱学森还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为中国培育了大量科技精英。他主张系统论思想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国后续的科技发展战略。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精选篇5

归国之后,周恩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晚年的钱学森还激动地回忆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前夕,周恩来总理召集相关的科研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临别之际,周恩来总理特意叫住了钱学森:钱学森,你不要太累着了。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个是自己的岳父蒋百里。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力学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____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____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7年,在钱学森倡议下,中国力学学会成立,钱学森被一致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2月18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任命钱学森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同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6月,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钱学森任主任委员。同年9月,国际自控联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为了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人才,应钱学森关于建立“星际宇航学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26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