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王希季是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之一,这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大家清楚是怎样的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精选篇1)
1948年,王希季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就在王希季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
“我是在军阀间相互打仗,国家被蚕食、被分治的状态下长大的,有生以来首次看到真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我为此而欢呼,决心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王希季回忆起当初选择回国的动机时,充满感触地说。1949年10月,他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
当时美国政府为了留住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创造了许多优厚的条件,而回国的留学生,在国内每人只能优待300公斤小米。不少同学都劝他读完博士再回去,有的甚至劝他干脆就留在美国。
但王希季已经归心似箭。他出国就是为了学习先进技术,改变祖国的落后状况,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有了施展抱负的社会环境,留在美国已无必要。因此,他毅然踏上了驶往东方的“克里弗兰总统号”商船。
1950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海风拂面的上午,王希季和几十名中国留学生围在华罗庚教授的周围,畅想回国之后如何建设一个强大富饶的中国。说到兴奋之处,学子们抑制不住激扬的心情,放声歌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精选篇2)
和中国共产党同年同月诞生的王希季,出生成长于美丽的春城昆明。17岁时,他才读完高一,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机械系。1948年,王希季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就在王希季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他决心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王希季回国之后,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任教。
1958,王希季拿着介绍信到达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的新单位,他担任技术负责人,主管火箭的研制工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西方的封锁和孤立之中,不可能得到外援,只能靠自力更生。王希季率领着一支平均年龄21岁的年轻团队,开始了艰难创业。3个月后,王希季和他的团队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 “T-7M”。虽然距离只有短短的8公里,却成为王希季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成功。
1965年,王希季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以中程液体推进剂导弹为第一级和第二级,研制一个固体推进剂火箭作为第三级的运载火箭方案。这一方案就是后来的“长征一号”。1967年,王希季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将“长征一号”总体任务移交给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院)负责。两年后,“长征一号”成功地把“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精选篇3)
王希季,云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中共党员,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65年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等职。
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
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而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制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卫星增大了功能,延长了寿命,使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仅有的掌握此项高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1982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和1990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精选篇4)
王希季(1921—),云南省大理市人。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1938年,刚读完高一的王希季考入西南联大机械系,1942年毕业。194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任教。1958年后任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七机部五〇八所总工程师和五院副院长、航天部总工程师等。
王希季是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领导开发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此项高端技术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
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如今,103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关心着“中国制造2025”,研究着“互联网+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王希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精选篇5)
王希季是中国空间事业开创人之一,卫星总设计师、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1960年2月,在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期间,王希季负责研制发展控空火箭技术设计工人乱功地为中国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燃料控空火箭,_______给予很高的评价。 以后上海机电设计院(后为七机部八院、航天部五院508所)先后在10年的时间里研制成功了包括气象、控测、生物试验、核爆取样和技术试验等几个类型的15个型号的控空火箭,其中王希季就负责了12个型号,成为中国控空火箭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负责的项目有两项获奖。
王希季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型号--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完成了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于1970年4月首次发射就获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空间国家。
八院奉命转为发展卫星工作后,王希季又负责提出中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技术方案,并于1975年首射取得成功,使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进入世界前列,成为迄今世界上掌握此项技术的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
1980年后,王希季先后负责研制和发射成功了6颗卫星,并负责提出了第二和第三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技术方案和负责完成了这两个型号的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中国的返回卫星技术属世界先进水平,王希季起着关键和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