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
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大家了解过吗?王希季是怎样研制“两弹一星”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1)
王希季的父亲王毓崑是商人,生意场上沉浮多年,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平安日子。但王希季不甘平庸,从职校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入读工学院机械系。
在西南联大,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机械学大师刘仙洲先生让他吃了第一个零蛋。在一次测验中,刘仙洲先生给出题目,要求计算准确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王希季举起计算尺刷刷算完。一看成绩,零蛋。因为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下三位是根据计算尺估算的。
“刘先生给了我零分,让我终身受益。搞工程的人必须要坚持零缺陷。我考试中的小数点下三位就是缺陷,如果有缺陷,工程就会变成零。”后来成为航天专家的王希季,与“零缺陷”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在大学,王希季萌生了“工业救国”的想法。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兵工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到了昆明的电厂。
1948年,王希季踏上了留学旅程,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
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2)
王希季,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史上熠熠生辉。他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他的百岁生日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他的传奇人生,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21 年 7 月 26 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慧的他,在学业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少年时即在全市小学毕业会考中名列第一,初中毕业又以优异成绩考上心仪的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 年,刚上完高中一年级课程的王希季报考西南联合大学,被机械工程系录取。在西南联大的学习时光,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学毕业后,王希季进入兵工厂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1948 年,他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留学,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于 1949 年 12 月获科学硕士学位。此时的王希季,已经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王希季毅然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优厚待遇,决心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1950 年初,29 岁的王希季回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任教。他不仅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3)
王希季,这位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功勋科学家,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儿时的无忧岁月到历经坎坷后的奋发图强,再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懈奋斗,他的人生历程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前进道路。
1921 年 7 月 26 日,昆明一户王姓殷实人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他就是王希季。希季的童年衣食无忧,父亲经商有成,家里住着宽敞的大房子,还在戏院长期定有一个八座包厢。在这样优渥的环境中,小希季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将他送进昆明最好的一所小学——省立昆华小学读书。刚入学时,小希季的数学成绩就十分拔尖,到了四五年级,他开始对小说着迷。《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说唐》等小说成了他的最爱,虽然识字还不完全,但他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开小差”,幻想着自己与孙悟空一道,行进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由看小说开始,小希季爱上了阅读,家里仅有的一部藏书《四部备要》被他翻了又翻,他还经常去藏书多的同学家借书看。这段阅读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为他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4)
王希季,白族,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航天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他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 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是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他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设计者,他是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在中国的18种型号火箭中,有12种是他担任负责人设计研制出来的!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一户商贾之家。父亲王毓崑饱受商场沉浮,因此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上平静的生活。但王希季不甘平庸, 勤奋刻苦,在昆明读书时就已小有名气。1934年,时年13岁的王希季,因在全市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第一而被誉为“春城小状元”;初中毕业后,他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当时的云南名校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土木科;1938年,还在读高二的王希季,应同学之邀,参加了刚迁至昆明不久的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考取了该校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王希季中国探空火箭技术之父个人事迹(精选篇5)
王希季,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获学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技术顾问。曾任大连工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教授、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等职。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
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研制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主要代表作有:《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空间技术》、《卫星设计学》、《建设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等。
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_______以他宏亮的声音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了进军的号令:“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11月,王希季没想到的是,他突然被调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具体做什么工作,安排王希季的工作人员只是说“去了就知道了”。去了之后,他才知道是要干一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大事——研制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来发射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