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

| 徐球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大家知道是怎样的吗?陈能宽为什么能获得两弹一星的奖章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篇1】

陈能宽出生于湖南慈利,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与勤奋。青年时期的他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毕业后,毅然踏上了赴美深造之路。在耶鲁大学的时光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凭借着卓越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获得了物理冶金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学术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然而,在大洋彼岸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让他忘记祖国的召唤。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祖国的国防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陈能宽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原子弹爆轰物理研究这一艰苦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各种资源匮乏,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陈能宽前进的步伐。他带领着研究团队在荒芜的试验场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在爆轰物理研究室,陈能宽如同一位坚毅的舵手,引领着团队朝着目标破浪前行。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每一个数据都需要反复试验、精确测量。陈能宽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路。他和团队成员们无数次地进行模拟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总结经验。在验证“内爆法”的关键技术环节时,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无论是复杂的化工技术,还是高难度的聚合爆轰设计,陈能宽都亲力亲为,与团队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声巨响,陈能宽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在后续的氢弹研制等工作中,他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领导,他不仅在科研技术上指导团队,还在组织协调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保障了各项研究和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篇2】

陈能宽(1923.4.28—2016.5.27)湖南慈利人,中共党员,金属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留学美国,1948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陈能宽领导和组织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1923年4月28日,陈能宽出生在湖南慈利一个普通士绅家庭。他自幼聪敏好学,1939年考入雅礼中学高中部。1942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学习。194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天津炼钢厂工作。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面对与理想脱节的现实,陈能宽苦苦寻求出路。

1947年春天,陈能宽与妻子裴明丽一同考取耶鲁大学。他发奋苦读,仅用3年时间便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他和许多留学生一样被迫滞留美国。凭借出色的学术能力,陈能宽在美国前途似锦,但他却归心似箭。

1955年,陈能宽与妻子带着3个孩子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历经波折终于冲破重重阻挠辗转回到祖国。他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呀!”

回国后,面对众多单位的邀约,他选择到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致力于新中国材料科学的研究。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篇3】

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2016年5月27日),男,汉族,湖南省慈利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核武器科学家,爆轰物理专家,金属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

陈能宽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1946年,本科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1950年,先后获美国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陈能宽于2016年5月27日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1982年,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陈能宽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并于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于1923年4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1936年考入常德私立隽新初级中学,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心仪已久的长沙私立雅礼高中,从长沙私立雅礼高中毕业后,陈能宽在1942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学习。1946年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顺利毕业。

1947年—1950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期间1948年获得物理冶金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铜铬合金中的widmanstatten结构》,1950年获得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铝单晶体范性形变与再结晶的结构研究》,与导师C. H. Mathewson教授联名发表在了美国金属学报上。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篇4】

1999年9月18日,陈能宽院士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1923年4月出生于慈利县江垭镇的一个士绅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经商有成,后回乡办学,开设了镇上第一所邮局,不仅服务乡梓,还为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

幼年的陈能宽勤奋好学。十三四岁时,他背着数十斤重的行李,每日行走近百里,连走三天,从慈利前往常德求学。当时正是抗战时期,有一次炸弹就在十几米外爆炸。他跑防空警报时,依然在山洞里借助烛光读书。高中阶段,陈能宽就读于长沙雅礼中学,由于战乱,学校被迫多次搬迁,学校搬到哪里他就跟到那里读书。1942年他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唐山的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学习。

1947年春天,陈能宽与妻子裴明丽被一同公派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1948年、1950年,陈能宽先后获得了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2年,陈能宽与合作者发表了论文《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这项研究被誉为金属物理学研究中的创举,得到了国际冶金界的广泛认可。1955年11月,陈能宽放弃在美国的研究,响应祖国的召唤,带着妻子儿女登上“威尔逊总统号”客轮,与30多位中国学者一起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回国后,陈能宽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1956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金属所任研究员,专注金属物理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1960年6月,经中央批准,陈能宽与一批科技骨干奉命参与原子弹、氢弹的攻关大业。他主攻爆轰物理等方面的难关,这在我国还是空白。他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钻研化工技术、聚合爆轰设计技术、“增压”技术、材料状态方程和相应实验测试技术,逐步开拓了中国的爆轰物理专业,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63年,陈能宽相继取得了为进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试验所必不可少的成果。

两弹元勋陈能宽科学家事迹【篇5】

1923年4月28日,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1942年,陈能宽从雅礼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

1946年,大学毕业的陈能宽,一心希望在矿冶领域作出成就。他参加了由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考试,并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1947年秋,他携妻子裴明丽远赴美国求学。

3年后,陈能宽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物理冶金副研究员、助理教授。

这段时间里,陈能宽在金属物理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他与合作者开创性的发现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48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在美的陈能宽也时刻关注国内局势。陈能宽与同门师兄颜鸣皋组织材料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科协金属小组”,积极响应新中国号召,一边组织学术活动,一边参与到协助留学生回国的工作中。

此时的世界正笼罩在冷战阴云之下,“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自然科学、工程学、医科等学科的中国留学生返回大陆,并通过“硬软”两手政策操控:一方面向有意愿回国的留学生出示禁归令,另一方面,调整相关政策使一部分留学生可以长期在美国居留、工作。

这期间,参与过留美科协活动的学生相继被传讯、搜查、羁押,当时已经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的陈能宽不仅通过书信与李恒德、师昌绪、张兴钤等商量回国策略,还多次带家人参加聚会,共同商讨回国大计。

26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