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
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既然这样,那么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供大家参考!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1
“中国考古01”是我国首艘专业考古船,设计难度大。
作为船舶总体设计师,黄武刚根据考古需求及船舶航行海域,在确定好船长、船宽、吃水、航速和排水量等船体母型后,开展总布置优化设计及性能校核计算,在大量的系统及设备之间进行协调,在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前瞻性及美观性当中达成平衡。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突破、推倒重来,黄永刚最终出色完成了总布置集成优化、线型和性能研究工作,协助解决了电力推进系统和考古系统复杂、空间布置紧张等设计难题。2014年9月,“中国考古01”首航丹东,对甲午海战区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调查工作。由于有了先进的考古船加持,百余件文物陆续出水,考古人员初步确认这艘沉船就是“致远舰”。得知这一消息后,黄武刚兴奋了好一阵。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2
黄武刚前往南极的时候,孩子才刚刚出生。刚出生的宝宝,免疫系统还不健全,风吹草动就容易生病,正是最危险的时候,而黄武刚却选择前往南极,踏上一条音讯罕至的道路。
令黄武刚感动的是, “回来以后,孩子还认识我。”黄武刚说道,孩子还愿意让他抱,还会对他笑,说明孩子还认识他。
近年来,黄武刚由于工作安排,从武汉所本部来到上海分部,妻儿仍在武汉。一年多来,因为疫情反复,与妻儿团聚时日很少,只能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联系。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3
一百多个昼夜,尽管黄武刚一直晕船,但他只下过一次船,下船时间短短几小时,剩下的时间,他都在船上记录着南大洋和极地冰区的数据,为我国更新一代的破冰船做技术积累。
在科考船上,黄武刚吐得昏天黑地,有人和他分享“妙招”——打坐冥想,“其实没有用,主要是分散注意力。”回想起往事,黄武刚笑着说。
南极科考船,风急浪大,越高的舱位越感觉晕,但黄武刚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前往位于最高舱位的驾驶室,观测风速、流速、气象导航等信息,为之后相关的船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晕船是肉体上的不适,而与家人分离,尤其是与刚出生的孩子分离,则是精神上的不忍。
在这一百多天里,他几乎没有任何能联系家人的通讯手段,有卫星电话,但卫星电话只有非常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动用,否则太“奢侈”了。
“这一段经历应该来说是惊喜与惊险并存,其中最难忘的还是惊险。”黄武刚说道,有一次雪龙船遭遇两个强气旋,大片海冰高度聚集连接成片达十几公里,受降雪干扰,晾望和雷达均无法识别冰山和水道,受强风影响,冰情变化剧烈,冰图信息失效,雪龙船因为破冰能力有限完全被困冰区多达一个多星期,并与外界几乎失去联络。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4
今年,中国船舶701所黄武刚同志荣获爱岗敬业类“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照片中的他,身着橘色防寒服,戴着防眩光眼镜,远处冰山掩映。
荣誉正式公布的那天,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位海上维权执法船领域的急先锋、海上特种船舶领域的拓荒者、极地航行舰船领域的先行者,实至名归。
2011年,黄武刚毕业后来到701所,立志“舰船报国”。他怀揣一颗兴装强军、向海图强之心,扎根我国舰船总体设计领域,曾参加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主持并参与过我国十余型军品及公务船的总体开发及设计工作,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维系海疆安全提供了强力支持。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5
“欢迎回家!新年欢乐!”水面部邓爱民副主任一把握住黄武刚的手,鲜花的清香将凯旋的气氛点缀得更浓。
这一天,距离去年11月8日“雪龙号”出征,整整108天。
黄武刚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此次南极科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带回的极地相关资料为我所极地研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设计师走向南极,开启极地之旅的新征程!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6
遇事能扛,处事不慌,是从业十余年来,黄武刚一如既往的底色。
工作十余年,黄武刚参与或主持过考古船、科考船、海监船、巡逻舰以及破冰船等各种船舶设计,作为一名舰船设计师,在他看来,船舶设计就像“炒菜”,作为设计师,他要把握好各个部分设计的平衡与火候。
黄武刚常常需要进行多专业协调牵头工作,“舰船设计涉及到需要开展大量的新船型及各种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和大量的系统设备协调工作。”
舰船设计,推倒重来也是时有的事。在设计国内首艘专用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时,黄武刚参与设计的方案面临较大调整,“会有沮丧感。”他说道,对事物的认知都有渐进的过程,船舶设计也同样如此。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7
参加工作后,最令黄武刚感到光荣和自豪的,是他2017年代表中国船舶701所随雪龙号首次参加极地科学考察。
在这次为期108天的考察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惊喜与惊险。一次,雪龙号遭遇两个强气旋,大片海冰高度聚集连接成片达十几公里,受降雪干扰,瞭望和雷达均无法识别冰山和水道。受强风影响,冰情变化剧烈,冰图信息失效,雪龙号因为破冰能力有限,被困冰区多达一个多星期,几乎与外界失去联系。这次历险,更加坚定了黄武刚专注研发更强破冰能力破冰船的决心。回国后,在国内没有重型破冰船母型参考的条件下,黄武刚通过大量国内外调研学习和计算分析研究,独立研发出双向破冰船线型,经国外权威机构计算,破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指标。2022年,黄武刚当选爱岗敬业类“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面对祝贺,黄武刚谦虚地说:“我只是中国走向深海众多‘铸舰’者中普通的一员。”黄武刚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更多出自他们80后“铸舰”师之手的舰船,驰骋在祖国的星辰大海。此时,火红的朝阳从蔚蓝的海洋中升腾而起。望着远去的舰船,黄武刚的眼里闪着光。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8
2011年11月,湄公河惨案发生后,黄武刚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受命担任5艘老旧商船改装总体专业负责人。
面对设计建造图纸与实船相差甚远,而改装周期又只有一个月的紧急要求,他只得白天调研测量制定方案,连夜计算设计图纸并送船级社审查,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改装工程及图纸现场送审工作,有效保障了中老缅泰四国联合行动任务。
2012年,我国启动了常态化巡航任务。
黄武刚作为某型船的技术负责人之一,面临时间进度周期紧、批量大、个性化需求不一致的现状,除负责大量总体专业图纸的设绘及与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与船厂、用户的协调沟通工作。
2015年1月,他随船巡航,实地调研了现场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及船舶运行情况,回来后,他向单位主动申请,牵头扎根某新型大吨位高速执法船项目开发,根据周边海域海上维权需求,结合我国动力系统和执法装备现状,开展大量多方案对比论证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论证,该项目最终作为重点型号立项,各项总体性能指标大幅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成为我国海洋执法的骨干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重要贡献。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9
黄武刚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硕士在大连理工大学,都是与海洋打交道的专业,在课业学习期间,他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情怀。
研究生毕业后,黄武刚有很多选择,可以去研究所、船级社等单位,但当时尚显青涩的他,在了解了中国船舶701所“战舰摇篮”的光辉历史后,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701所。
在黄武刚的骨子里,好像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是领导交代下来的新任务,黄武刚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完成,只要自己能保持学习的冲劲,虚心请教的态度,“一定能够做好的。”
刚入职不久,湄公河惨案的消息传来。他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受命担任5艘老旧商船改装总体专业负责人。
最新大国铸舰师黄武刚背后事迹精选篇10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极地航道和极地航行船舶的实际情况,推进极地装备的总体和关键系统技术研究,2017年,黄武刚作为某新型动力重型破冰船设计师,代表单位随“雪龙”号破冰船参加南极科学考察,以实地调研复杂极地冰情及环境条件对极地船舶的安全通航影响,对船舶结构、抗冰系统、空调通风系统、防污染系统、生活保障、极地科考作业等关键系统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后续极地船舶系统制定相关技术要求和研制奠定基础。
在国内没有重型破冰船母型参考的条件上,他通过大量的国内外调研学习和计算分析研究,独立开发的双向破冰船线型经国外权威机构计算破冰能力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指标,并基于此开展多方案对比深化方案设计,有效牵引推动了我国极地相关配套系统及装备研制进程。
愿做惊天动地事,甘为隐姓埋名人。
在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中,黄武刚同志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奋战在建设世界一流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征程中,践行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而我们同样坚信,在榜样的激励下,还有更多的蓝海青年,用坚守和坚持,将平凡的人生融入伟大的事业,于无声处为舰船报国的理想贡献着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