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

| 徐球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张晋藩事迹同学们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精选篇1

他是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出版60余部专著、主编20余部中国法制史教材,培养了我国第一届法制史专业博士生,培育出百余名博士毕业生。

在70余年治学育人生涯中,9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始终秉持“不偷懒、不自满”严谨态度,多年来甘愿坐“冷板凳”,“从不敢说一句狂话”。

他读书立志,立德育人,桃李满天下。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精选篇2

在张晋藩家里,一间几平方米的小书房是他畅游学术的天地,一摞摞“花脸”书稿摆满书桌。尽管在2002年患上黄斑病变后视力极差,但他笔耕不辍,一边听着学生口述,一边举着放大镜对书稿逐字逐句修改。

“前几年用的是6.5倍放大镜,现在用上12倍了,看字越来越困难。”张晋藩说,他生活作息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吃过早饭后就到书房做一些案头的工作。尽管不如年轻时精力旺盛,但仍然保持每天上午3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左右的工作。

张晋藩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编辑《张晋藩全集》,如今第一辑已经于今年2月出版,共900万字、分22册。“整个全集分为三辑,列入全集的主要是我本人的著作、教材和论文,全集总字数预计达3000万字。”张晋藩十分自豪地告诉《方圆》记者。

“《张晋藩全集》的出版,既是对先生理论创新与学术创作的整理与记录,也是对新中国70多年来中国法律史学学术发展之路的概括与总结。”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朱勇(张晋藩第一位博士生)表示,通过这套全集,能看到老一代学者的艰辛、执着、坚定与自信,也能看到中国法律史学发展过程的曲折、成就及其辉煌的未来。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精选篇3

“1930年我出生在沈阳。我的童年是在伪满洲国殖民统治下度过的,那时历史课不教中国的历史。”张晋藩回忆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侵略者就是要让中国人忘记自己的根。”“祖父因饥荒过世。战乱频仍,想买一口棺材都没地方买。幼年时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激励着我要为国家富强好好读书。”张晋藩说。

1949年7月,张晋藩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此后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当初,在不少老师和同学眼中,资质出众的张晋藩就读冷僻的法制史专业有些屈才。但是,在酷爱读书尤其是爱读史书的张晋藩看来,这个选择真是天大的幸事。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古代法律的内容精彩纷呈,传承中华法制文明,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在法制上所体现的坚韧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内在的潜能。”张晋藩说。1979年以前,国外曾三次召开中国法制史国际研讨会,都未邀请大陆学者参加,这严重伤害了包括张晋藩在内的中国学者自尊心。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精选篇4

“继往圣绝学,通古今之变”是张晋藩一生的学术追求。他告诉《方圆》记者:“为往圣继绝学,这是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句话,在当时意思是为圣人意继承已经中断了的儒学学统,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这也成为我研究法制史的一个宗旨。通古今之变,这是《史记》里司马迁的话。法制史研究的是过去,但是它的任务是通古今之变,在历史中寻找现实需求的借鉴。”

直到现在,张晋藩仍然关注社会上的一些法治新闻,也关注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效果、作用和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法制文明最发达的古国之一,如果从夏朝算起,已经有了四千多年法制文明的历史。不仅是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一直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法制史上是很少有的。”张晋藩表示,无论是古代还是转型期近代,中国法律的历史都为现实保留了极具价值的法文化的资料,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法律历史经验,所以古人有句话“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事迹介绍精选篇5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朱勇(也是张晋藩第一位博士生)看来,《张晋藩全集》的出版,既是对先生理论创新与学术创作的整理与记录,也是对新中国70多年来中国法律史学学术发展之路的概括与总结。“通过这套全集,我们能够看到老一代学者的艰辛、执着、坚定与自信,也能看到中国法律史学发展过程的曲折、成就及其辉煌的未来。”

《方圆》记者将第一辑22册在书桌上立着一字排开,足有半米多长,甚是可观。难以想象的是,这浩繁作品的最终版本是张晋藩依靠学生口述,用一支笔、一面放大镜修订完成的。

张晋藩坦言,有时候工作时间一长就会血压高,但是稳定下来后还是会继续工作。“因为工作时的生命是最有趣的,如同黄连树下拉洋琴,苦中有乐,乐在苦中。”

“继往圣绝学,通古今之变”,是张晋藩一生的学术追求。他告诉《方圆》记者:“为往圣继绝学,这是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句话,在当时意思是为圣人意继承已经中断了的儒学学统,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这也成为我研究法制史的一个宗旨。通古今之变,这是史记里司马迁的话。法制史研究的是过去,但是它的任务是通古今之变,在历史中寻找现实需求的借鉴。”


25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