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

| 徐球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是什么样的呢?杨嘉墀事迹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精选篇1)

杨嘉墀(1919.7.16—2006.6.11.),空间自动控制专家。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1949年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曾任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电子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空间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等。长期从事自动化技术及航天技术的研究工作。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担任空间技术分系统设计师,在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

指导研制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检测技术及设备等。联名倡议发展高技术建议(“863”计划)。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5年陈嘉庚信息科学奖、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精选篇2)

杨嘉墀(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江苏吴江人。空间自动控制学家,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

1941年(民国三十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6年6月11日,杨嘉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参与制定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的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30多年来,多次参与中国空间计划方案论证工作。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精选篇3)

1919年(民国八年)7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他的祖父曾任震泽丝业公会会长,他的堂伯父建立了震泽丝业小学。崇文厚德的人文环境和殷实的家境,使童年的杨嘉墀较早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杨嘉墀随父母迁居上海,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中学。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杨嘉墀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电机系。

1941年(民国三十年)6月,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杨嘉墀穿越日军封锁线抵达昆明,先后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助教和中央电工器材厂助理工程师。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月,到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系与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1949年,杨嘉墀以《傅立叶变换器及其应用》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被授予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至1955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1955年,美国过程仪器公司与杨嘉墀签订了生产合同,每生产一台仪器,给杨嘉墀100美元发明金。

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56年,中国留美学生终于争取到回国的正当权利,杨嘉墀携妻女回到了祖国。当时,由杨嘉墀发明的光谱仪仍在生产,他把这笔发明金委托给哈佛老同学、日后闻名全球的电脑大亨王安保管。

1957年,杨嘉墀参与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筹建工作,并在同年9月与清华大学教授钟士模一起参加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的成立大会。

1958年初,他参加了国内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开展自动化技术首先要抓仪器仪表(当时按苏联的叫法为自动化技术工具)和人才培养。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精选篇4)

杨嘉墀(1919年9月9日-2006年6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我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多次参与包括原子弹、导弹等秘密实验任务,主持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在中国卫星研制历史上树起一座丰碑。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嘉墀故居位于震泽镇砥定街32号杨氏老宅,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故居于2023年全面修缮后重新开馆,展馆分为序厅和“人生之路 故土寻根”“蔚然成才 矢志报国”“协力同心 两弹一星”“战略前沿 创新航天”“嘉木成荫 墀耀后人”五个篇章。故居以时间为经、事业为纬,通过展品、图片、文献、视频等形式,全面展示杨嘉墀院士砥砺前行的一生和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全方位展现杨嘉墀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以及赤子之心。

为传承和弘扬杨嘉墀院士精神,震泽镇依托故居开发了“追寻院士足迹 启迪科学梦想”等青少年教育活动、“震泽开讲啦”课堂等丰富的研学课程和“杨嘉墀院士”系列文创产品,努力打造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科普研学、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杨嘉墀科学家典型事迹(精选篇5)

杨嘉墀,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我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于2006年6月11日因病逝世。

杨嘉墀出生在江苏吴江县。因为祖父杨晓帆思想开放,杨嘉墀的小学时代就在祖父兴办的“丝业公学”里度过。

杨嘉墀考进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累累暴行,坚定了他科技救国的志向。交大毕业后,杨嘉墀穿越封锁线来到西南联大任助教。

杨嘉墀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和应用物理系,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他有一项发明,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医学结合起来,结束了光谱仪手动的历史,这个发明被称为杨氏仪器。才华横溢的杨嘉墀,被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看中,成为每周在该所工作三天的“生物医学电子学”创始人。

25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