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
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大家了解哪些?陈能宽的个人生活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1】
他是金属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
(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2016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研究员)
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土家族,双重民族文化的交织给他的童年留下多彩的印记。他以中考最高分获得雅礼高级中学的奖学金;1942年,他又凭借高中成绩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工程系。
1946年,大学毕业的陈能宽在天津炼钢厂从事钢的化学分析工作。他目睹萧条落后的工业现状,希望学习先进的知识以报效祖国。恰逢留学考试制度恢复,陈能宽报名参加并被耶鲁大学冶金专业录取。1947年8月,陈能宽与妻子赴美学习。
在耶鲁大学,他用一年时间便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师从哥廷根学派大师、物理冶金学专家麦休森(C.H.Mathewson)教授,1950年获得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毕业后遇到留学生归国受阻,陈能宽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担任物理冶金副研究员、助理教授。
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2】
陈能宽(1923—2016),湖南慈利人,著名物理学家。唐山交通大学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初期兼任教授。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23年5月,陈能宽在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出生。1936年,他考入常德私立隽新初级中学,1939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心仪已久的长沙私立雅礼高中。1942年,陈能宽获得保送生资格,进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经过四年努力圆满完成学业。
10年求学时光,塑造了陈能宽不怕困难、踏实前进的可贵品质,而此时正值中华民族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时期,陈能宽常常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学习,这加深了他对祖国命运和个人奋斗的思考,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成报国。陈能宽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
“中国人不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还有什么可干的呢?”新中国成立后,陈能宽经过多方奔走、多番努力后,终在1955年从美国回国。为了研制核弹,他告别了心爱的金属物理学研究,投身爆轰物理。在两弹突破期间,在戈壁滩的国家实验场地,经常能看到陈能宽的身影。他带着一群年轻人披荆斩棘,是名副其实的蘑菇云铸造者。
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3】
陈能宽,杰出的科学家,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故事充满了红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主题党课ppt:学习两弹元勋陈能宽的红色故事ppt团课课件,属于功勋人物系列,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隐姓埋名不为人知。他就是著名核物理学家陈能宽同志。
陈能宽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他立志要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大学期间,他便积极投身于物理学的学术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他带领团队,日夜兼程地开展科研工作,不畏艰难险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的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工作,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核武器。
陈能宽的红色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缩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和红色基因。
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4】
在我们大湘西,有位受国家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家陈能宽。他曾为了国家大业隐姓埋名25年,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经历类似当前风靡世界的“奥本海默”。
1985年春天,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在颁奖仪式上,陈能宽与邓稼先一起,作为领奖代表并肩走上了主席台。他们代表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郑重地接受了国家对原子弹突破与武器化、氢弹突破与武器化的最高奖。
1999年9月18日,陈能宽院士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1923年4月出生于慈利县江垭镇的一个士绅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经商有成,后回乡办学,开设了镇上第一所邮局,不仅服务乡梓,还为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
幼年的陈能宽勤奋好学。十三四岁时,他背着数十斤重的行李,每日行走近百里,连走三天,从慈利前往常德求学。当时正是抗战时期,有一次炸弹就在十几米外爆炸。他跑防空警报时,依然在山洞里借助烛光读书。高中阶段,陈能宽就读于长沙雅礼中学,由于战乱,学校被迫多次搬迁,学校搬到哪里他就跟到那里读书。1942年他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唐山的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学习。
陈能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5】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从中国科学院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历任实验部主任、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陈能宽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参与领导、制订和实施国家“863”计划,任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首任首席科学家,为推动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这是20年前,80岁高龄的陈能宽为中物院发展战略研讨会的赋诗。
直到今天,他深邃的战略眼光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直鞭策激励着后来者在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不懈奋斗。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陈能宽慷慨赋词《清平乐·记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这首词记述了1964年那次惊心动魄的核爆场面,词调高亢,句句彰显新中国自立自强、傲然于东方的气概,是陈能宽等老一辈核武器科学家壮志雄心终为国效力、饱经折辱必扬眉吐气的内心呐喊。
在美留学期间,工作的便利和物质的丰足从未动摇过陈能宽归国的决心,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历经波折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与到新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伟大事业中,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