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消息

| 小龙

免费师范生最新政策

免费师范生最新政策

历时10年,免费师范生政策由起初的不受人关注,到很多家长和考生特别关注。

下面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及最近变化政策细节,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报考免费师范生的报名条件

参加高考,达到招收免费师范生部属和省属师大在本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身体合格的高考生。

二、免费师范生签订的协议要点

下面以山东省的免费师范生协议为例,来做讲解(注:此为省属院校规定)

1、三方协议

招生学校、学生、定向就业所在地教育部门

2、优惠政策及义务

(1)在四年修读年限内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同时可参加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延长修读年限期间,费用自理。

(2)乙方毕业并达到第十条要求后,由丙方落实在农村学校任教岗位,且乙方服从丙方安排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少于6年。

(3)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职攻读与教学业务相关的硕士学位。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4)丙方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岗位,按照派遣计划办理派遣手续,组织用人学校与免费师范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落实乙方任教学校,确保有编有岗。

3、学生违约责任

(1)乙方毕业后未按本协议到农村中小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乙方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后1个月内,一次性向丙方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2)毕业后在农村中小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未满6年且未经丙方同意的,从乙方离开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岗位之日计算,按不足服务年限(包括离开当年)每年16.6%的比例一次性向丙方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4、国家部属院校政策与省属院校政策,略有差别: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需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一点省属院校也可以)

5、各省政策存在差异性

因为各省省情不一样,所以各省政策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多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上的动向。

山东省政策细节

(1)省属学校

年确定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师范学院、潍坊学院、泰山学院等9所高校承担师范生免费教育培养任务。

(2)学生报考条件

通过山东省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且夏季高考成绩不低于我省首次划定的本科二批录取控制线。

(3)学生志愿填报步骤

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

符合招录条件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可在本科提前批次志愿中填报“免费教育师范生”志愿,根据本人意愿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和若干个专业志愿,专业志愿由“专业+定向就业市”构成。专业志愿设是否服从调剂志愿,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视为认同任何调剂专业和任何就业市方向。

三、部属师范院校介绍

1、北京师范大学985、211

“北师大”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在58个本科专业中,有13个专业兼收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在校四年学习期间,享受免费教育(即免学费、住宿费,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600元)。

2、华东师范大学985、211

“华东师大”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华东师大,要寻找免费师范生,只需去一个地方:孟宪承书院。这个以华东师大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孟宪承命名的书院,是教师职业养成的教育基地。

3、东北师范大学211

“东北师大”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

学校与东北三省教育厅合作,在23个县(市)教育局和105所中学建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开创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模式,从而形成了教育见习、校内模拟训练、基地校实习和实践反思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4、华中师范大学211

华中师大”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5、陕西师范大学211

“陕西师大”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6、西南大学211

西南大学积极深化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五大工程,提升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年义务教育改革新政解读

两部门:年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 免费提供教科书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67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此,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年将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据了解,“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之前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答问全文

问:此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背景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自2006年起,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出台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建立健全农村学校校舍安全和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完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担。2008年,国务院决定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10年来,义务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义务教育投入由2005年的2432亿元增加到年的11993亿元,年均增长19.4%。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民教育负担大幅减轻,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但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综合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国务院正式印发了《通知》。

问: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守住民生底线的重大体制机制突破,是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

一是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与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是分别设计的。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农村学生和农村学校身份发生变化,难以继续享受中央财政“一免一补”政策。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流入城市,一些财力困难地区以及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出现了城乡“倒挂”现象。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利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实现教育经费可携带,适应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近年来,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接收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地区和学校,多次呼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改变中央只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的现状。统一城乡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进城就读学生的关怀,适应了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要求。

三是强化了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原则。无论是“三统一”,还是“两巩固”,都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托底标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将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四是有利于建立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次中央的新举措,是我国第一次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它通过制度机制设计,把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投入标准、中央与地方经费的分担比例确定下来,搭建起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投入的制度机制框架,将有力地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地、可持续地增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地发展。

问: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概括讲,就是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第一个统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第二个统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央确定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中西部地区小学年生均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年生均650元、初中850元。对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现有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高于基准定额的,要确保水平不降低,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中央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第三个统一,是统一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机制。将中央对农村和城市实行不同的经费分担机制,即中央只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城市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负责、中央适当奖补,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具体来讲,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由地方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贫困面由各省重新确认并报财政部、教育部核定;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2,中部其他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两个巩固,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中西部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东部农村地区,中央财政继续给予奖补。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由地方建立,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二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按照现行教师工资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对中西部及东部困难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

关于教育最新政策相关

9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