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11篇

| 福萍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1】

__

__,男,汉族,1950年4月生,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他扎根教育50年,从事统计学教学和研究,将约束条件下的统计推断引入国内,推动中国统计学发展。他深耕课程与教材建设,主持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等数学核心课程理论,为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出版数学思想系列书籍,成为数学教育专业和数学教师培训教材。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师资。他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开国内高校“教授治学”先河。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2】

__,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以三尺讲台为荣,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我国设施园艺学科与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研究,不仅解决了北方冬季吃菜难问题,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他注重团队建设,努力为团队成员搭建成长平台。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五一”奖章等荣誉。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3】

__,女,彝族,196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从教30年,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作为教学名师,她始终坚持为本科学生上课,深受学生喜爱。她采用案例式教学,构建教学流程,建立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体系,并首次以病案讨论形式主编教材。她秉持“育人德为先,身教胜言传”的理念,努力将最新理论和精湛医术传授给广大学生及临床医生,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医学人才。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女职工等荣誉。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4】

__

__,男,藏族,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西藏大学教授。他扎根教育38年,是我国第一位获得音乐博士学位的藏族音乐家。他一心投入西藏音乐教育事业,推出了以“自律性曲式”与“他律性曲式”为核心的曲式学元理论相关的重要理论模型,出版了《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他在西藏首次开办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了首批作曲专业艺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他培养的作曲专业人才已成为西藏专业文艺团体的音乐创作骨干,《飞弦踏春》等学生作品登上央视春晚、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5】

__:十年深耕教学 育人初心不改

职称/职务:副教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

部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先进事迹简介:

__在教学工作中潜心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教学成效好,获省级“金师”教学名师荣誉;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主持省级“金课”、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每年学生教学评价满意度均在95%以上。2022年9月,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进行直播课堂教学,教学素材被贵州卫视《新闻联播》栏目组采纳并播出。她坚持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为我省建筑和土木工程事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__结合自身的党员身份和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服务中,一直坚持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无偿担任一名展厅志愿讲解员。在公益讲解服务工作中,她向广大群众宣传贵州文化、贵州自信和贵州精神,服务受众达千余人次,志愿服务荣获2022年度“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

__坚持十年如一日,她曾4次荣获省级教学表彰;3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表彰,4次荣获校级“优秀党员”荣誉称号,4次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她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公益服务,在平凡岗位上,演绎自己精彩人生。

荣誉称号:

2016年获第三届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二等奖

2021年获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

2022年获贵州省高校“金课”(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2022年获贵州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

2022年获批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项目3项

2022年获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023年获贵州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6】

__: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

职称/职务:副教授

部门:体育学院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先进事迹简介:

__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带领团队钻研教学创新,形成“以体育人、以文化心、以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连续2次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贵州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获评省级“金师”(教学名师)、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主持参与课题20余项,获批省级“金课”(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全国、全省范围产生辐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她关爱学生,潜心育人。积极引导与指导学生升学、复习;开设武术、健身气功第二课堂,长期无偿指导学生专项化训练和竞赛,形成“以赛促学、以训带赛”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体育竞赛屡获佳绩,曾获全省体教专业基本功大赛武术第二名、全省健身气功比赛第一名。

她奉献社会,精进至善。服务社会体育工作,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助推全民健身工程发展。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国家体育总局“健康工程走基层”活动,服务本省地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中国;拍摄健身气功教学视频,面向全国推广居家健身方法,服务人次达数万次。

她作为国家级裁判员,近几年担任国际级、国家级、省级赛事数十场,曾担任第十四届全运会裁判员、第十一届贵州省运会健身气功裁判长,公平公正准确执裁,在专业上持续精进,被选拔为贵州省健身气功代表队员,参加全国健身气功比赛获个人第六名、集体三等奖等佳绩。

荣誉称号:

2021年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2022年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

2022年贵州省“最美劳动者”

2021年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贵阳市“身边榜样”

2020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第六名、三等奖2项

2022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组副高组三等奖

2022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贵州省副高组一等奖

2023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贵州省新文科组一等奖

2020年首届贵州省非思政课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大比武总决赛一等奖

2021年首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讲师组三等奖

国家级健身气功裁判员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

中华武术五段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7】

“全国最美教师”__:巾帼绽芳华 奋进铸华章

她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用一颗赤诚之心,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播种、耕耘、收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名乡村教师的神圣职责,用坚实的臂膀托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她就是“全国最美教师”获得者,草海镇保家中学副校长——__。

沐浴着春日暖阳,记者走进保家中学,在办公楼三楼,看到了正在认真备课的__,这样的工作她重复做了20年,但仍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改了又改的课件成为了她成长进步的“阶梯”。

__自2002年起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乡村中学走出来的她,对乡村教育这片热土既熟悉,又有着特殊的情结。她本着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用自己的教育梦想之光,去点亮乡村更多的希望之光。用心用情去浇灌农村教育这片热土,呵护每一棵“树苗”,让乡村教育春色满园、百花齐放。

谈起取得的成绩,__仍然记忆犹新。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领280元的工资,农村出身的她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但无论生活有多艰难,她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默默耕耘。2019年,__加入了省级名校长工作室,借助良好的交流研讨平台,她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方法,也更加坚定了她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师生,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团队的信心决心。

2021年3月,__被认定为威宁县第二批骨干教师、第二批县级教学名师。她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把多年来教育教学积累的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工作室里的老师通过交流学习,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也为威宁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增添了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__在2015年5月获得威宁县优质课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20年2月认定为毕节市第十四批市级骨干教师;2021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

__说:“一个个奖项,不仅是一项项荣誉,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会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在今后的工作中,竭尽全力去践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把不断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和动力带给我的学生们。”

凭借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__把情感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生动风趣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在一点一滴的教与学中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力量,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保家中学九年级(2)班学生杨普说:“李老师上课的方法很独特,她总结的知识点也非常到位,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详细,让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听懂,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九年级(2)班学生王杰丽说:“在课堂上她是一位好老师,在生活中,她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我们遇到难题,李老师总会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我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秉承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的培养目标,__一直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保家中学的师生们。正是一群__这样的老师们,不断播种、耕耘,让乡村教育这片热土实现了“百花齐放”。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8】

“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他们努力拼搏之后一点一滴的进步,感觉自己当初的选择和29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__说。

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__获得的荣誉很多,但对于她来说,这只是开始,教育是一个不断钻研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想学生之所想”

真正关爱学生

当记者见到__时,她正在忙着备课。在她看来,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都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1992年,大学毕业的她选择了教师这份工作。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从一开始只是当作一份工作到后来渐渐爱上这个职业,她坚信:“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她始终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原则。

她既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用真心陪伴学生成长。土木2016级学生张成波家庭情况较为困难,家人迫切地盼望他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他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__发现后,及时与他沟通谈心,并从经济上、生活上、思想上为他减压,还给他做全面的考研指导,为他量身定作了复试攻略。最终,张成波顺利考取长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__看来,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是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本科生班级导师,__积极与每一个学生沟通、交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把课讲活”

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__非常注重教学艺术,善于用声音、表情、以及多种体态语言创造生动的形象,把课讲“活”。她教过的学生对她的课评价很高,认为听她的课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她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参与20余项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效。

她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尊重与爱戴,在每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__均为优秀,并连续17年获得校“教学质量奖”,连续六届获得校“教学优秀奖”,2017年获得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功夫在课堂之外”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__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讲好课,功夫主要下在课堂之外。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研究型教师,多年来,她既注重学习业务知识,又持之以恒地阅读教研书籍;既向同行学习,又向专家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她主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获“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曾获山东省高校优秀课程案例一等奖,在校教学成果、教学设计等比赛中多次获奖。

__在教学中勇挑重担,出色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虽然患有腿部静脉曲张,但仍然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除了课堂教学,每年还承担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实习指导工作,从学生的选题、开题到毕业设计的完成,每个环节都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专业,促使学生不断创新,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不忘教书初心,方得育人始终。”在三尺讲台上,__默默地耕耘、守望,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每年都在变,而她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她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由衷地自豪和骄傲。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9】

“最美教师”__:让思政课“行走起来”

干练的短发、洪亮的声音,极具感染力的讲述常常让学生和听众沉浸其中……刚刚被评为2022年“最美教师”的郑州大学思政课老师__任教15年来,积极探索直播讲__、主持微博话题,坚持在基层调研汲取营养,创新思政课授课方式。

“行走的思政课”是__在微博主持的话题,也是她通过新媒体对教学创新的尝试,目前阅读量将近3000万。与此同时,她还通过直播讲__让思政课走出了课堂,感染更多人。

“那一天是1966年2月26日,苍空含黛,大河呜咽,多灾多难的兰考人民,迎回了他们最优秀的儿子——已故的县委书记焦裕禄……”讲到这里,__几度哽咽,这节在网络直播的思政课不仅让现场的学生感动,更是感动了亿万网友,全网点击量突破34亿。

听__讲课,总会被她的真情感染。__说:“除了理论研究,我还喜欢到基层一线,与抗疫一线人员、脱贫攻坚的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以及踏实苦干的人民群众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并将这样的家国情怀融入课程。”

__的同事、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郑秀娟说:“从她的课就可以看出,她有来自基层的鲜活故事,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让她能够将道理和逻辑讲得清晰明了,加上她讲课投入了感情,她讲的思政课,总是那么受学生追捧。”

怎样才能讲好大思政课?__的办法是紧跟时代、映照现实、知行合一。在疫情防控中,__多次加入社区志愿者团队,并在微博记录“志愿者日记”,以一名亲身参与者的身份讲述身边基层党员的感人故事。

“这次加入志愿者团队,我感触很深。我发现,每一位党员都很为自己的身份骄傲,认为自己就应该多做多付出。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微信名也专门加上‘党员’两个字,我很感动。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一生的称号!”这是__日记中的一段话。

17篇日记,不到20天,阅读量达到200多万。她将思政课讲在了抗疫一线,讲在了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有网友留言:“看了周老师的日记,我也报名当了志愿者。”

__努力探索网络思政传播特点,和同事、学生们共同打造了“校园一分钟”“抖音经典阅读”等网络品牌,凝练出“联动教学法”并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生们都说:“没想到思政课也能这么‘潮’!”

郑州大学学生代嘉辰说:“周老师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能通过创设情境,把我们带入历史的维度中,调动我们的课堂情绪。”用心去讲,动情去讲,让__的思政课很受欢迎,还有很多学生想办法去“蹭课”。

据介绍,__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近年还获得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称号。

__说:“未来,我会继续行走,发现并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继续把善用‘大思政课’作为努力方向,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厚植情怀,为青年学子埋下信仰的种子。”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10】

【人物名片】

__,女,出生于1979年11月。金华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她已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春蚕奖等多项荣誉。

从教26年间,她支教的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教育欠发达地区。八年前,她主动申请从城区最优质的公办小学调任偏远山区学校,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山区孩子的身上。四年时间,__带领这所全县最薄弱的山区学校通过“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的带动,一跃进入全县第一梯队。

从初出茅庐的城区女教师到地地道道的山村女教师,再到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的支教老师,__在不经意间走过了教育的“三重门”。用最初的心,走着“教育共富”这条最远的路。

【人物故事】

优秀的老师这么多,为什么是我?当获评全国最美教师的消息传来时,这是__的第一反应。

但其他每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却都说,理应是“响响老师”。

实际上,执教26年,“响响老师”早已成为浦江老百姓心中的师者形象代言人。教育生涯的前16年,她是浦江县城最优质公办小学里的副校长、语文名师。作为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她在金华也小有名气。

但2013年,因为一次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支教经历,这些大山深处的学校成为了响响老师的新牵挂。这个看似身形纤细、文文弱弱的城区女老师,骨子里有着乐于助人、率性又重情义的侠女风范。她放弃唾手可得的事业的黄金期,为自己往后的教学生涯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道路——支教。

贵州、四川、西藏、新疆……过去近10年里,她支教的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教育欠发达地区。她为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带去多位特级教师、省级名师,又化身“红娘”,让一批批贞丰县小学语文老师来浙江参加了几十场语文专业培训。她奔波在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的各个山区学校,逐一“把脉”,手把手引领当地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为一家书店都没有的金口河区的孩子们筹集了数千本课外书。

八年前,__主动申请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村女教师,去的还是浦江最偏远的山区学校檀溪镇中心小学,成为浦江县“一校两区”办学模式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面对“空降”来的城区年轻女校长,檀溪镇中心小学的老教师和家长们一开始并不买账。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虽然开局并不顺遂,__却跟自己“杠”上了。她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到山区孩子的身上。每天早上5:30起床,安顿好家中孩子就匆匆赶往近40公里外的学校上班,夜里常常十点之后才能回家。山区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让她挂念的孩子太多了。父亲判刑、母亲离家出走的陈小哥俩,最近有人在照顾吗?之前捐款治疗有所缓解的白血病孩子薛小朋友,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吗?有多年厌学倾向,这学期刚转学的张同学,最近的情绪还稳定吗?……

檀溪镇中心小学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冬天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1度。每逢有雪的日子,她都会提前一天驻守学校,夜里几次起来观察雪量,了解班车停运消息,及时通知学生家长。住在学校边上80岁的周阿婆至今还记得这个文文弱弱的女校长,每次下雪天都会在天蒙蒙亮时就跟老师们一起在校门口扫雪。在__城区和山区之间日复一日的穿梭中,檀溪镇中心小学也奔跑起来,不断变样。学校综合考核年年攀升,从全县27所小学的倒数第几名上升到全县第六名,成为当地城乡教育均衡的样板。

“响响老师”成了檀溪镇里的名人。学生们叫她“校长妈妈”,爱找她说心里话,老教师们也全力支持着“响响校长”的一项项改革举措,村民们更是说,浦江这是把最好的学校办到了自己家门口。

如今,她又主动卸任校长职务,申请到浦江县农村的郑宅镇中心小学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语文老师。她在努力发掘乡村孩子学习潜力的同时,还成立了浦江县第一个农村学校名师工作室,带领农村青年教师蓬勃成长。越来越多的人问她,你已经做到了教师这一行的极致,为何不回到城区,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她却说,自己认定了热爱的事就想要坚持到底。她愿意将自己全部的教学生涯都留给农村学校,为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一束光的力量。

为什么是自己获得最美教师?__说,这是属于所有乡村、支教老师的荣誉,而自己只是足够幸运,能够作为他们中的代表获得这一份嘉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自己就是诸多扎根在乡村的树中的其中一颗,云朵中的一朵,只有和大家在一起才能共同散发出光芒。

教学名师奖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篇11】

向光生长 生命绽放

__,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执教毕业班数学,所教班级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认可。2006年9月,被评为“乐陵市优秀班主任”;2015年9月,取得德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12月,荣获省2018至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2019年执教的《圆柱体的体积》获得山东省电教课二等奖;2020年12月。被评为“德州市教学能手”;2022年12月撰写德州市规划课题结题;2022年9月,被评为“乐陵市优秀教师”。

三十年如一日,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挚爱的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好老师”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她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自踏入教师队伍以来,她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她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当一名好老师” 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2020年8月入选德州市“双名工程德州名师”,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德州名师”而努力奋斗着。

一、 研修活动——搭建破茧成蝶平台

__老师积极参加研修活动,把握学习的契机,2020年、2021年参加了两次为期一周的德州名师跟岗培训,聆听专家报告,感悟高效课堂,汲取专家精华,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融入数学文化 ,提升思维品质。

尊重学生基础,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适度融入数学文化,丰富思想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带领青年教师共成长,进行课题研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得到了市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与精彩点评。

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数学学习生活化

数学学习生活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孟老师的追求,经过不懈努力,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校长张凌云带动引领下,开发了田园课堂、家政课堂,将生活搬入课堂,将课堂融入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眼里,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一是开设田园课堂。让学生在菜园里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兴趣盎然。

二是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课本数学变成生活数学。在学习百分数意义时,让学生到超市去观察牛奶的百分比,如蛋白质含量20%,牛奶的含量85%,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在超市调查产品的销量,制成统计图,学生很感兴趣。

三是经历实践,建构知识。学生有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和经历过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在学习米、千米的进率时,我带着学生到郊外去实际测量,利用目测、步测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是动手操作,升华理论。让学生亲手操作,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在学习厘米、分米时,开设了家庭课堂,实现了家校共育的理念。

三、教育教学工作态度——默默耕耘 勤勉踏实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三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呵护从未改变,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敬来自始终如一,三尺讲台,竖起了她高大的形象,加减乘除算不出她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尽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动能点石成金,琢玉成器。种的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她,展望未来,__,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16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