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 徐球

2024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钱三强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1)

1955年,钱三强作为团长,率领由4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去莫斯科的热工研究所实习。这些人回国后,成为原子能研究院的技术骨干。

然而,就在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步入正轨时,苏联政府于1959年6月突然单方面终止协定,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此时的钱三强身兼数职,不仅承担了繁重的科研攻关任务,还肩负起向核武器研制的关键岗位输送人才的使命。

许多重量级科学家——郭永怀、吴征铠、程开甲、于敏、周光召、黄祖洽、陈能宽、吕敏、陆祖荫、忻贤杰、胡仁宇、林传骝……他们人生发生的转折,都与钱三强有关。

“知人善用”,正是钱三强担任科学研究领导工作所特有的才能。

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其中7人由他直接推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有人称,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孝”。

钱三强常自比“卵石”“沙粒”,他说:“中国原子弹研制绝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钱三强不仅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中国的科技人才培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那宽阔的胸怀,勇挑重担的气魄,杰出的组织才能,甘为人梯的精神,谦逊朴实的作风,以及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高风亮节。在他身上,科学和道德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2)

17岁的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入学后,他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书本里去,短短半年之后便通过了英语考试,连父亲钱玄同也不禁暗叹:“属牛的孩子,还真有一股牛劲。”

然而,1931年日寇入侵东北,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南京政府却采用“不抵抗”策略,并没有按照《建国方略》的蓝图来建设中国,钱三强实业救国的梦想幻灭。加之,清华教授吴有训来北大讲授近代物理,他那生动的课堂实验,让钱三强渐渐产生了对物理学的热爱。

1932年秋,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父亲欣喜之余,亲笔题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送给儿子,寓意有二:一是勉励三强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二是鼓励他在科学上不断进取,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从那以后,钱三强以“从牛到爱”为座右铭,整整相伴了六十年。

就读清华期间,钱三强的动手能力强于同辈。他掌握了吹玻璃技术,选修了金工实习课,这为他后来赴法留学,做原子核物理研究提供了不少便利,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和玻璃仪器,他都能自己动手做,在物资紧缺的时代,这比什么都求人可方便得多。

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3)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钱玄同是领导参与过新文化运动的国学大师,十分注重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6岁时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年后转入孔德学校。孔德学校是当时的新式学校,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创办,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在校期间,他成绩优秀、文艺出色、身体强健,是学校篮球队队员,法语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次,钱玄同偶然得知钱秉穹被同学称为“三强”,便好奇地问其缘由。钱秉穹笑着解释:一是自己在好朋友间排行第三,二是自己在学校的学习、音乐、体育成绩都出色,由此名“三强”。钱玄同听后连连点头,觉得“三强”很符合儿子的特点,便建议他改名为“钱三强”,期望他德、智、体全面发展。虽然“钱三强”不如“钱秉穹”文雅,但却寄托了父亲的关爱和期望。

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4)

1948年6月,钱三强与何泽慧怀着满腔家国情,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之后,钱三强全身心地投入原子能事业开创中。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钱三强担任副所长,1951年接任所长。在此期间,他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等重要的仪器设备,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0年,中国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核武器研制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国家工程,急需凝聚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与工程师。因钱三强有丰富的核物理研究经历和组织管理经验,组织任命他担任中国核武器工程的总设计师。

这位总师目光敏锐、知人善任,拥有超强凝聚力,倾注心血培养了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先后推荐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领导理论设计工作,王淦(gàn)昌、程开甲等负责测试工作……他们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一天,也恰好是钱三强的生日。

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百废待举。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总理热情地向海外知识分子发出“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并代表新中国政府,邀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

“让我们回去。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出自《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被刊登在1950年3月发行的《留美学生通讯》上。

而牵头起草这封公开信的人,正是25岁的朱光亚。朱光亚,中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曾与钱学森一起登上《纽约时报》,被称为钱学森“背后的那个人”。他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后被解密的一位。那么,朱光亚为什么会写下这封公开信?这封信的背后,又有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1人有过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很多人都是在1949年国内局势稳定之后回到祖国。但有一个人,哪怕面对战火和硝烟,却依然选择了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家园!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第一个归国的海外游子,也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25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