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

| 徐球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是什么呢?大家对吴自良的认识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篇1

回国初期,吴自良志在充分应用留美期间学到的知识,在物理冶金方面做出高水平工作,为中国的物理冶金学科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他首先前往唐交大,在该校冶金系担任教授。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红年代里,人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之路当中。吴自良也不例外,他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成立了专项研究的课题组并担任组长。课题组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以我国富产的合金元素锰和钼来代替铬作为40X钢代用品的改进方向,进而逐步从优化组分、设计冶炼和热处理工艺、检验机械性能、核算生产成本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他带领课题组研制出含锰1.10%—1.50%、钼0.12%—0.18%的40锰钼钢。

在科研实践中,吴自良本着深入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注重在高标准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将其拓展转化成对应的学科问题,力图在研究中澄清和阐明事物的本质,不断把学术水平推向深入,为该领域的继续研究创造条件。

路甬祥这样评价吴自良:“他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一生的科研实践中,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脉搏和国家的重大需求,不断深入拓展本领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理论成果和重大自主技术创新成就。”

基于他在材料科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吴自良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篇2

1956年,吴自良又率队研制成功了当时极其重要的苏联低合金钢40X 的代用品;顶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次任务最为重头,这一回,国家需要吴自良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一种核心元件——甲种分离膜。

任务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达的。原本答应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技术援助的苏联突然撕毁了协议,中国在措手不及之下只能全部自主研发,其中就有这个甲种分离膜。个头小小的甲种分离膜能让那个“双胞胎”同位素“铀-235与铀-238”发生分离,产生出浓缩铀-235,从而完成核裂变。

甲种分离膜技术属于那个时代里的全球超级绝密,通晓者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有一天,时任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所所长的钱三强出现在吴自良面前,手捧一个管状金属元件,说这就是苏联的甲种分离膜,必须非常小心地对待,万一掉落在地,会产生成千上万个碎片,只有靠磁铁才能将它们吸起来,而缺少了哪怕一个碎片,这个小家伙都等于彻底失灵。钱三强还告诉他,由于苏联带走了全部图纸和资料,这个甲种分离膜已经失效,更导致我国花大价钱从苏联进口的扩散机处于生锈停产状态……

那一天,吴自良长久地盯着这个既娇贵又珍贵的小家伙,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从此将因它而大不同。

吴志良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隐密探索,立誓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甲种分离膜。那些年里,上海冶金所实验大楼第四层的整个半边都被严密封闭起来,外人一律不得进入,也不许打听,连团队成员的家人们都不知道那个神秘的空间里正在发生着什么。来自各方的60多名科研人员不过30岁上下,他们没有参考资料,也没有对外信息,连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为匮乏,因为整个国家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但是这个年轻的群体日夜鏖战,在吴自良的率领下于一片空白之中奋力探索。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忽然有一天,吴自良脑洞大开——既然常规方法行不通,那我们就另辟蹊径!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篇3

吴自良,吴人吴相,儒雅的外表下面有着一个无比强大的内心,就因为他一生都在与材料学相守相望——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各有能量,当他用全部生命来与它们对话时,那些材料便会赋予他能量。

吴自良对材料学的浓情萌发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冶金系。那时,26岁的吴自良是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C.S Barrett)教授和物理学家R.斯莫洛柯夫斯基(R.Smoluchowshi)教授的研究生。这两位美国教授成功唤起了吴自良对物理冶金学应用前景的憧憬,让他一头钻进这片原本陌生的知识海洋里,奋力拼搏了五年。当他以毕业论文《片状铝单晶中滑移机制和内耗的关系》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紧接着,又在本校金属研究所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很快,年轻的吴自良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注意——他先是被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聘为副研究员,参与“软钢中阻尼和疲劳”这一课题的科研工作,然后又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自此,群星灿烂的美国科学家名册上,有了一个名叫吴自良的中国浙江人。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对于海外学子的感召力,是个无法度量的数量级。一批又一批中国留学生突破重重困境从海外回到祖国,成为那个时代里最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现象”。像吴自良这样一个在美国科学界已有名头的中国人,自然会被美国移民局百般阻挠,最终,吴自良以“母亲年迈、必须回国探望以尽孝道”为由拿到签证,辗转取道香港,回到中国。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篇4

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创造了无数奇迹。但由于这些工作大多属于“绝密”级别,因此背后的故事也多数鲜为人知。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带领团队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历程,就是其中一则神秘的传奇。

所谓原子弹“心脏”,是一种叫作“甲种分离膜”的核心元件。它的作用在于将铀-235和铀-238这对“双胞胎”同位素分开,提炼出高浓度的可用于发生核裂变反应的铀-235。

当时,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苏联专家撤离中国时,也带走了绝密级别的分离元件技术资料。面对国际封锁,____表示中国一定要下决心搞出原子弹,而这项甲种分离膜的攻关任务,是由____亲自抓的国家绝密项目。

最初,这一项目被交给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上海微系统所)、沈阳金属所、复旦大学和北京原子能所4家单位。后来经过综合考量,国家将该研制任务集中下达到上海冶金所,通知其他分离膜研究小组携带设备,于1961年春节后到上海冶金所报到。于是,60多名专家在上海冶金所组成了第10研究室,对外称“7支部”。而时任上海冶金所副所长的吴自良,就担当了第10研究室的室主任和技术总负责。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决心,吴自良放下筹备已久的研究项目,全身心投入到全新的会战之中。

分离膜的基本原理是用某种粉末制造出特定性质的孔洞材料,因此研发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材料和恰当的制作方法。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材料篇5

在生活中,吴自良朴实无华、淡泊名利。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同行们的尊敬和爱戴。即使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谦虚低调的作风,继续默默地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吴自良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他的名字被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丰碑上,成为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吴自良的科研精神和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他所开创的研究领域和培养的科研人才,为我国材料科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影响下,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材料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努力奋斗,不断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吴自良,这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以他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科学人生。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我们应当铭记他的贡献,传承他的精神,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