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

| 徐球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已经发布,任新民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篇1】

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他自己却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迈出科技报国第一步  1929年,年仅14岁的任新民满怀救国热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的安徽宣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中共特派员组织了“冒埠暴动”,但被特务队等武装力量镇压,党员、共青团员名单也被泄露。为了躲避当局的审查,在宣城上中学的任新民被父亲送到了偏远山区,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任新民崇敬和热爱的师友在暴动中被杀、被捕,自己的报国壮志在穷乡僻壤的避难之所也无处伸展。谁也不知道这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少年人承受了多少愤懑与痛苦,但他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同时也在刻苦自学中学课程。半年后,任新民参加了南京市高中招生考试,被南京钟英中学录取,3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七七事变”后,重庆的中央兵工学校大学部为解决兵器制造人才奇缺的问题,从各大学招收二、三年级学生插班学习兵工专业。任新民踊跃报名考试,被造兵系录用。这时候的任新民被浓厚的抗日氛围重新点燃,他学习的枪炮设计制作和使用,为中国人反抗侵略提供枪支弹药,为抗日战场研制枪炮、火药,他科技救国的抱负实现了第一步。

1945年,任新民被选送到美国辛辛那提磨床铣床厂实习,挥别满目疮痍的山城重庆、山河破碎的故国热土,乘军机辗转到印度,再搭乘轮船前往这所世界知名的机床跨国公司。实习期间,任新民吃苦耐劳,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在异国他乡的重重困难,工读兼顾,在实习结束后考取了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他在学校近乎“痴迷”地专注于学习和研究,仅用4年时间就取得了密歇根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前被聘为布法罗大学工程系讲师。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篇2】

1957年底,两发P-2导弹秘密运抵北京西郊。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开始了导弹仿制工作,代号“1059”。任新民被任命为导弹发动机总设计师。

发动机研制离不开地面试车和各类试验。而1958年8月,当我国完成了对P-2导弹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的翻译、复制后,科研人员愕然发现:“资料包”中竟没有发动机试车台和试车规程资料。问及苏联专家,得到的回答是:“等你们发动机搞成了,到我们苏联去试车。”

任新民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在“卡脖子”!

自此,任新民和同事们憋着一股劲儿。他们从学习消化P-2导弹,特别是5D52发动机资料入手,千方百计向苏联专家请教。苏联专家施涅金热衷于中苏友好,对试车台的土建、管路、电路都给出了宝贵意见。

任新民和同事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在两个多月后完成了试车台设计任务书的编写工作,形成了详细的技术规划和要求。

随后,试车台建设加快进度,采用设计和施工交叉作业和分系统包干的方式。广大干部、科研人员、建筑工人齐心协力,一派热火朝天的会战场景就此展开。1960年3月,试车台经过试车终于通过了验收,新中国大地上伫立起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该试车台为P-2导弹的仿制和后续液体弹道导弹研制立下了汗马功劳。20多年后,外国航天领域专家参观试车台时,他们盛赞这一杰作。任新民回应道:“在航天领域,美、欧、日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中国过去没有这个条件,只能靠自己。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篇3】

任新民(1915.12.5—2017.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生于安徽宁国。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和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曾任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国防部五院总体室主任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等。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通信卫星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篇4】

任新民,中国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任新民曾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誉为航天“总总师”。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与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航天四老”。

在世人眼中,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他自己却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任新民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新中国一成立,任新民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成为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的一名研究员。

1956年,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导弹的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院长钱学森点名把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的任新民调来,开展火箭技术的研究工作。自此,任新民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与钱学森也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任新民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接收从苏联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1960年11月,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年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设计师。首次试飞失败后,任新民与同事顶着巨大的压力,分析故障、钻研改进,终于在1964年第二次试飞中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开了独立研制导弹的步伐。

此后,任新民全面负责“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仅用10年的时间,中国就拥有了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中程导弹。

任新民中国航天事业人物事迹【篇5】

他指导了许多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传授给他们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优秀的航天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早期参与者,任新民参与了多颗卫星的发射任务。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确保了每次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为中国成为航天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深入研究了火箭的发动机设计、燃料配方等关键技术,为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多款性能优越的火箭,为后续的航天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

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

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26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