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

| 徐球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避免了侵略者陈兵国门的危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

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精选篇1)

上午10时,美陆战第一师发起八次冲击后,全排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美国鬼子眼瞅着又要冲上来了。负了伤的共产党员杨根思平平静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又平平静静地对那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连长,你……”伤员们不想扔下自己的连长。“这是命令!”杨根思斩钉截铁。“是!”伤员哽咽着给杨根思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拖着重机枪爬下了阵地。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陆战第一师40多个美国鬼子冲了上来。杨根思站起来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杨根思大步向美国鬼子走去。美国兵根本没想到这人是来拼命的,都没开枪,一个人嘛,能怎么样。待到走杨根思烈士墓到跟前了,才发现哧哧冒烟的导火索,哇的一声扭头想跑。

一声巨响。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

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精选篇2)

孩童时代

1922年(民国十一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其父羊德堂因地主逼债,积郁成疾,含恨怨死在空谷场上,母亲刘氏被穷日子逼疯,不久含恨离世。他迫于生活,8岁就到地主家去放牛,12岁跟着哥哥在上海林记地毯厂做童工。

抗战时期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春,因工厂倒闭,兄弟二人失业,只好离开上海,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5]乡农会主任兼基干民兵队长给他讲述新四军抗日的故事,杨根思参加了乡基干民兵队。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夏,第一区干部在杨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参军时,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的名字,杨根思答为“羊庚熙”却被听成了“杨根思”。

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攻打伪军据点,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缴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杆枪。

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精选篇3)

英雄不老,精神永恒。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历来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礼赞英雄。

70年前,有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中华儿女,凭着必胜的信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10月25日上午,正逢重阳节,我们贵池区秋浦小学的20名小记者代表,坐着客车来到了光荣院,慰问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奋力拼搏的老英雄们。

首先,我们排成整齐的两队,依次为老战士们系上红领巾。庄严的军礼和致敬的队礼中,红领巾们用自己最高的礼节向老战士们致敬!

既然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呀!虽然我们没有带珍贵的礼物,但我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节目,以此表达对各位老英雄深深的祝福。我作为主持人,心里虽有一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和兴奋。上台的时间到了,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一步步走上舞台。还好!我流利地说完了开场白,没有忘词。接下来也非常顺利,充满敬意的《英雄赞歌》,饱含深情的《我的祖国》,大气磅礴的诗朗诵,轻盈的舞蹈,为老战士们展现了新一代少年的才艺。特别是最后的大合唱,我也一起参与了。一首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口中传唱的红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激发了老战士们心中深藏的信仰。似乎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一种力量、有一种精神在无声地传承。

在最后的听故事和采访环节,从老战士们的讲述中,更是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心中充满无比的敬意。70年前,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零下四十摄氏度严寒,志愿军英雄们披着单衣,有的甚至还没有鞋,顶着敌机的狂轰乱炸,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他们凭着坚定的意志,用小米加步枪与美国联军的飞机大炮对打。没有吃的,就挖野菜;没有水,就吃雪团,壮烈牺牲了十几万人,终于帮助朝鲜打跑了美国侵略者。

活动结束了,我感慨万千。如今,山河无恙,在无数这样老前辈们的努力奋斗下,在新时代出生的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幸福。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精选篇4)

保罗·弗里曼,美第八集团军二师二十三团团长,抗战时期曾任美国驻华助理武官,对国民党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印象极差。时隔几年,当弗里曼与志愿军交手,他的部队被打垮,团部也被攻占。记者问弗里曼有何感受,他回答:“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1894年7月25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3个月后的10月25日,日军越过鸭绿江——清军守将不战而逃,日军不费一枪一弹侵占了当时还叫“安东”的丹东。56年后的同一天,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勇敢地与世界最强大的对手硬碰硬较量。

毛泽东为彭德怀选择的助手,都是久历战火的年轻战将,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三位副司令员:邓华40岁,洪学智、韩先楚37岁;第一批出国作战的4个军的军长:第38军军长梁兴初和第39军军长吴信泉均为38岁,第40军军长温玉成和第42军军长吴瑞林都是35岁。

一条鸭绿江,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和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第二次战役,面对志愿军的包围,美第二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少将抛弃了他的士兵,神秘“消失”了。那一战,美第二师损兵4000多人,直接失去战斗力。美国随军记者阿普尔曼记载:“1950年11月28日的时候凯泽还很健康,但是到了11月30日他突然得了重感冒。”结果,当了9个月师长的凯泽被撤职。同样是在这场战役之中,志愿军第20军58师参谋长胡乾秀危急关头冲锋在前,血洒长津湖。13岁就参加红军的胡乾秀,牺牲时只有36岁。抗美援朝战争,4位年轻的军级干部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他们是:38岁的第67军军长李湘,33岁的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44岁的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37岁的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他们与197649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优秀中华儿女一起,血染战旗。这其中,就有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年仅28岁的毛岸英。

毛泽东一家已经为革命献出了6位亲人的生命,活下来的两个儿子只有岸英健康,上战场意味着什么,毛泽东当然清楚。然而,当许多人劝毛泽东阻止岸英赴朝鲜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最朴素的两句话:“他不去谁还去?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抗美援朝英雄楷模的事迹材料(精选篇5)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包括毛岸英,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

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