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精选篇1)
孙占元:一级战斗英雄,第15军45师135团连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2号阵地实施反击,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摧毁3个火力点。
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精选篇2)
杨育才一级战斗英雄,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侦察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
张桃芳:二级狙击英雄,24军214团8连狙击手。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在537高地利用一支机瞄的(没有瞄准镜)莫辛纳甘步枪,创下击杀或毙伤214名敌人(全部是美军)的击杀纪录。
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精选篇3)
第二次战役后,战线迅速南移,铁路抢修任务更加繁重。2月以后,铁道兵第2、第3师和直属独立团、直属桥梁团相继入朝,加入志愿军序列。为便于统一指挥,组成了志愿军铁道抢修指挥所,李寿轩任主任。
铁道抢修指挥所成立后,即全力担负朝鲜北方满浦、平元(平壤—元山)、价川(新安州—价川)、平北(定州—水丰)铁路全线和京义(汉城—新义州)线西浦至新义州、平德(平壤—德川)线三登至新成川段的铁路抢修任务。
4月,铁道兵完成了由鸭绿江口岸至平壤、三登、涟川的铁路抢通任务,共前进抢修铁路923公里。随后划分管区,全力抢修遭敌轰炸破坏的铁路和桥梁。
6月,志愿军铁道抢修指挥所扩编为志愿军铁道运输司令部,贺晋年任司令员,张明远任政治委员。同时,扩编了铁道兵第4师。
8月,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成立,贺晋年兼任司令员,张明远兼任政治委员,下辖铁道兵第1、第2、第3、第4师,军管局、运输局、抢修指挥局。
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精选篇4)
1953年6月,在夏季反击战(又称金城战役)中,第七师根据作战计划,决定先以20团于6月25日攻击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及两翼阵地之敌,而后由19团向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发起进攻,21团向老秃山正面的15号阵地发起攻击。 在这次战斗中,杨通行在炮弹纷飞中担负运输补给任务。 在当时没有制空权的战场上,前方运输部队和与敌正面交锋的部队都很危险。与正面交锋的部队不同,运输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而敌人清楚的知道后勤补给的重要,不断派飞机侦察,一旦发现运输队伍,必然招来敌炮和飞机的轰炸。 朝鲜停战后,杨通行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
于1953年10月调19团1营3连,历任战士、副班长,1954年11月在军训中曾受连队嘉奖,1955年7月调1营营部任给养员,1956年1月调1营1连任司务长,1956年3月被授予准尉军衔(副排长),同年6月25日由战友易盛松、邓国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4月,为加强国家建设,经一军干部部批准,退出现役,复员回乡生产,编入军官第一等预备役,战时任陆军司务长。
关于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1周年的事迹故事(精选篇5)
辽宁省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在这里的264名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中,有两名一级人民英雄,是陵园内安葬的最高荣誉的烈士。其中一名就是来自山东临朐的杰出侦察英雄陈德忠。
陈德忠,是抗美援朝志愿军52名“一级人民英雄”之一,26军共有6名“一级人民英雄”,77师占了三位,王兆才、陈德忠、刘庆亮,我写的有关鸡雄山阻击战的文章,有多处写了王兆才,这篇文章专门就写陈德忠这位大英雄。之所以敬佩英雄陈德忠,是因为他有胆有识有谋,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那么一股勇气,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否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身闯入敌后侦察敌情是很难做到的。
陈德忠,1924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现山旺镇)大柳树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陈德忠参加革命,随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6月,美国悍然介入朝鲜战争,不断侵扰我国边境,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随之开赴朝鲜,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打响。
陈德忠时任志愿军26军77师229团侦察参谋,跟随部队进入朝鲜。
英雄侦察员陈德忠和他率领的侦察兵,最拿手的是出没在敌人的虎穴龙潭,伏击、偷袭敌人,把美军折腾得找不着北,他创造了五战五捷的战斗范例,在志愿军部队广为流传。
参加完长津湖战役后,陈德忠受命的第一个任务,侦察了解美军25师情况。陈德忠带领侦察分队到达汉江北岸地区。他以机动灵活侦察方式,不到两个月时间,毙伤、俘敌100余名,为军师机关指挥部署作战提供了大量宝贵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