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 徐球

2024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新鲜出炉,最美科技工作者大家认识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7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1

2010年,一位患有罕见家族性遗传性内分泌肿瘤疾病的马来西亚病人亮亮急需手术治疗,但因受困于家庭条件,无法承担高昂医疗费用,李尹雄得知这个情况后,及时帮助亮亮联系中国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和医生,安排病人前来中国接受治疗。同时,他通过各种渠道帮助病人筹集治疗费用,并和医院一起对病情作出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成功为病人切除了肿瘤,病人的病情也逐步得到改善,身体渐渐好转。

2013年,亮亮再次因为肿瘤入院治疗,李尹雄得知后,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并和医院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希望在细胞层面上深入研究该疾病的机制,更好对病人进行救治。经过采取创新性的治疗手段,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生命得以延续,病人也恢复了正常生活。在亮亮住院治疗期间,考虑到病人的经济状况,李尹雄还协助安排病人在医院做兼职工作,减轻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泉源,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须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

自受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以来,李尹雄着力严抓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将青年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放在第一位。李尹雄推进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有耐心、有毅力、有学问的教授,夙兴夜寐,常年累月每天工作到深夜,对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热情和专注。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大家,一如既往地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科研一线辛勤耕耘。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2

李国东,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银蛇奖”得主、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卫健委“关节与运动医学”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行政主任、骨科行政副主任。从事骨科一线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年专家门诊1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近2000台,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个人微创关节镜及关节置换手术量名列前茅。

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申康重大多中心课题等2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累计资助基金近1000万元。近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三等奖、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市教委“曙光学者”、市科委“启明星人才”、市人保局“人才发展”专项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发表中英文专业论文120余篇(SCI 34篇,累计IF近200分),代表文章发表于Adv. Mater. (2024,IF=29.4)、Biomaterials(2022, IF=12.48)、ACS Nano(2023,IF=18.027)、J. Exp. Clin. Cancer Res.(2020, IF=11.16)等知名期刊。先后获19项专利,参与7部骨科专著及专家共识的编著工作。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3

张箴波,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和辅助生殖中心教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Research Assistant,从事辅助生殖胚胎实验室的日常和质控管理,开展临床转化应用新技术的研究和辅助生殖相关子宫内膜生理病理机制的研究。

作为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Cancer Research、 Oncogene、Fertility and Sterility、Modern Pathology、Eur J Med Chem、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22项省市级的项目,作为PI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子课题。作为核心骨干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美国RO1在内的10多项各级科研项目。发明单精子冻存、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等辅助生殖相关技术,获得授权专利3项。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4

据了解,在万米海底,潜水器要承受相当于数千头大象踩在其上的压力。为保障安全,载人的核心舱需增厚,这样一来,核心舱内部体积就缩小了近三分之一。为满足3个人同时工作的需要,只能压缩控制系统的空间。空间小了,也就意味着前两代成熟的工业产品无法直接使用,赵洋团队不得不从头设计。

2019年,适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搬迁,为避免受其影响拖延工期,赵洋带领团队不分昼夜,连续攻关了3个月。

2020年初,疫情一度使研制工作面临中断。2月,所里允许部分员工进入园区工作,赵洋迅速回到实验室,分析处理系统联调的技术问题。3月下旬,他右耳听力突然下降。医生诊断其为劳累过度所致,需要充分休息,否则听力可能永久下降。但赵洋放不下手中的工作,依然坚守岗位。

考虑到诸多技术难点,当年立项时,总装单位对控制系统定下的指标并不苛刻,甚至没有明确限定2020年必须完成载人潜水器向用户交付的目标。然而,“奋斗者”号控制系统2020年实现交付并且性能表现优异,这些都是赵洋团队不断自我加压、精益求精,与时间赛跑争取来的。

最终,赵洋及其团队的忘我工作得偿所愿。据了解,针对深渊复杂环境下大惯量载体多自由度航行操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等技术难题,“奋斗者”号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数据与模型预测的在线智能故障诊断、基于在线控制分配的容错控制以及海底自主避碰等功能,提高了潜水器的智能程度和安全性;采用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算法实现了大惯量载体贴海底自动匹配地形巡航、定点航行及悬停定位等高精度控制功能。其中,水平面和垂直面航行控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5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和“眼睛”。作为一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来自安徽海峰分析测试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勇以创新舞动精彩,用奋斗传递工匠精神,他精益求精,以梦为马,实干创佳绩,用辛勤与汗水书写属于他自己精彩的人生华章。

气相毛细管色谱柱在环境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其制备工艺复杂,难度系数高。为实现安徽省弹性石英气相毛细管色谱柱制备技术“零”的突破,张勇迎着朝霞出门,踏着月光归来,研发攻关期间历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惆怅,也体悟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生。凭借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落叶知秋的敏锐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成功开发出全套工艺设备并实现在内径0.25mm,长度为60m的空心石英毛细管内壁实现0-2.0μm固定相液膜的均匀调控涂渍。该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天更蓝,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朋友圈里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越来越多了’,每当看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多年努力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张勇笑着说。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在工作之余,张勇还积极组织和主办各种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宣传和实践活动,通过环保教育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在大众的心田,让爱的绿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6

裴琼是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科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她的职业生涯始于1993年,自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毕业后,便踏入东华科技的大门,从此与化工工程设计和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十多年来,裴琼主要从事化学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工作,她和团队曾荣获各类工程奖项十余项;她带领的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她投身于可降解材料新行业,为守护绿水青山注入了强劲动力。她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智慧,在化工领域披荆斩棘,不断前行,为中国化工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她牢记初心使命,秉承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女杰。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技术专家行业技术领头人,裴琼始终走在化学工程新技术的前沿。她在红矾钠、磷复肥、钾肥、氯碱、STTP、油漆、磷石膏制硫铵、碳酸锂等化工细分领域建功立业。

先后揽获全国优秀工程项目管理一等奖、石化行业优秀工程总承包奖一等奖、化学工业境外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总承包项目铜钥匙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贵州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并荣获“安徽省直机关十大女杰”“年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材料篇7

陨石和采样返回的地外样品,记录了行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历史信息,一直是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提供的时间坐标是详细解读行星形成过程、岩浆分异、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的重要基础资料。该同志自研究生阶段开始从事地外样品的研究工作,利用月球陨石、火星陨石、小行星陨石以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1)率先建立CE-5月球样品完整的基础岩矿和物化性质研究框架,获得了月球最年轻月海玄武岩的准确结晶年龄,明确岩浆源区克里普组分含量极低,进一步提出了月球锆石非克里普成因的新证据,推动了月球演化历史研究领域的认识与发展;

(2)构建了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的母体-灶神星表面的早期玄武质岩浆活动历史,提出灶神星经历的后期撞击事件(4.2Ga)在内太阳系广泛发育,甚至影响到了月球和火星;

(3)基于火星陨石Zagami具有低压条件下岩浆结晶形成的斜锆石单斜晶系拉曼谱峰特征,证明斜锆石(182.7±6.9Ma)记录了火星表面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年龄,为火星表面存在年轻玄武质岩浆活动提供了关键证据。在上述研究过程中,周琴同志不但促进了我国行星样品的微区原位U(Pb)-Pb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后续嫦娥五号样品的原位分析提供了技术积累,同时进行了磷酸盐矿物标样研发工作等,随后将这些分析技术广泛应用到最新降落型陨石中,推动小行星母体的岩浆和后期热变质作用研究领域的科学认识和发展。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同年,周琴同志踏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启了研究生生涯。在与导师探讨博士论文选题时,吴福元院士指出深空探测将是我国21世纪科技界的重要方向,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这一科研事业。尽管吴院士的研究重心并不在行星科学,但周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研究方向。为了深入研究课题,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尹庆柱教授作为合作导师,为周琴提供了类型丰富的陨石样本,鼓励她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2011年3月,周琴以博士生身份参加美国第43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并在会上以口头报告展示了她的科研成果。

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学术表达能力,也让她更加坚定在行星科学领域深造的决心。博士阶段扎实的专业训练,让周琴具备独立开展地外样品研究的能力;她在博士课题开发使用的分析技术,在后续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探月工程的科学发现提供了重要支持。博士毕业时,吴福元院士对周琴寄予厚望:“你一定要为我国探月工程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句话成为周琴科研道路上的座右铭,激励着她将个人科研理想与国家深空探测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前行。

26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