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既然这样,那么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供大家参考!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1】
孙家栋,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地地导弹和运载火箭初创阶段的工作,担任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
1967年始,他负责组建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担任过多种型号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和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曾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科学家,荣获一等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2】
1967年7月底,盛夏的北京酷热难当。某天午后,孙家栋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为了不让汗水滴到图纸上,他用毛巾缠住脖子,其状颇为古怪。
正当他趴在图纸上冥思苦想时,一位不速之客推门而入:“聂老总指示,调你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孙家栋二话不说,很快扛着被卷书箱去新岗位报到。
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孙家栋参与进来时,时间已十分紧迫。如何尽快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如何按工程的研制规律一步步往下走?各系统怎样联接起来?联接起来后又怎样作试验?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
他决定从组建队伍抓起。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成就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精干的队伍使卫星总体设计部如虎添翼。1969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完成,周恩来总理决定听取卫星工作汇报。当钱学森介绍孙家栋时,周恩来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说:“哟,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个小伙子嘛。”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3】
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孙家栋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从学习飞机制造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孙家栋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始终不渝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
“几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航天尖端产品买不来,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这是一个老航天人、老党员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始终践行的事业信条。
从研制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主持绕月探测重大工程,孙家栋创新思路和方法,带着队伍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难题。在他“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的鼓励下,一大批青年人才逐步成为骨干核心。
他曾多次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工作岗位上。1974年11月5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在即,离点火还剩十几秒时,卫星却没有收到“成功转内电”的信号,这意味着火箭送上太空的只是一个毫无用途的铁疙瘩。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孙家栋大喊一声:“停止发射!”现场人员检查并排除了故障原因,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昏厥过去……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4】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一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他担任三个我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总设计师,领导东方线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航天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中巴资源卫星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负责三个工程大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和技术协调,主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三个卫星航天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实现了又一次跨越发展。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5】
1967年7月29日,国防科委参谋汪永肃找到孙家栋的时候,他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已经九年,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那一天汪参谋来到孙家栋的办公室,讲明来意传达指示,随后用一辆吉普车把他拉到了北京西郊的友谊宾馆。
十七年前,孙家栋因为一顿红烧肉从了军,如今又突然从搞导弹变成造卫星,人生的转折,仿佛就发生在一瞬间。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6】
孙家栋院士50年来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中国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他曾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7颗卫星;他担任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统计师,领导研制了20颗卫星,共计27颗卫星,约占我国成功发射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
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善于综合,敢于决策。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业绩受到我国航天界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佩和赞誉。
孙家栋个人详细事迹【篇7】
孙家栋经常说:“1967年国家要搞人造卫星,当时也是没有搞卫星的人才,我个人也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所以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我能够主持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
孙家栋把自己看得很简单:反正国家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交给任务,就把工作做好。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也是孙家栋最为繁忙的一年。为了探月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大量的事情需要协调落实,他还肩负着中巴资源卫星和北斗卫星总设计师的重任。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内要去三四个城市,打“飞机的士”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年里,年近80岁的孙家栋10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5次卫星发射任务,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会议,空中飞人似的从北京飞了20多个地方。从9月初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开始,一直到11月26日卫星出图的近百天时间里,孙家栋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里,孙家栋虽然人在北京,但心系“嫦娥”,天天都坐镇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时刻关注着卫星每个动作的准确性。老伴魏素萍心疼地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全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一个被摄影师抢拍到的镜头,当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消息时,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立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他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