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程开甲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1
抗辐射加固
20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在他领导下,系统开展了核爆辐射环境、电子元器件与系统的抗辐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利用核试验提供的辐射场进行辐射效应和加固方法的研究;指导建设先进的实验模拟条件,推动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辐射模拟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提升中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超硬材料
程开甲组织了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下将该理论应用于金刚石触媒、纳米管生成、薄膜大电容等方面的研究,对发展人造金刚石的铁基催化剂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兄弟争论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程开甲宣读论文。不料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论,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展开舌战。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泡利最后也只得风趣地说:“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当不了,还是让玻恩来裁定吧。”
玻恩听到此事很高兴,跟程开甲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规。这次谈话,让程开甲终身受益。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2
1931年,程开甲考入浙江省嘉兴秀州中学,于1937年中学毕业。2022年9月7日,《物理学家 程开甲》邮票发行日,浙江嘉兴南湖邮局启用《秀州之光》邮资机宣传戳,首日封上加印秀州中学门楼。
1937年夏,程开甲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搬迁了6个地方,程开甲的大学学业是在流亡中完成的。1941年,程开甲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当时的浙江大学在贵州遵义)。
1946年8月,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推荐下,程开甲赴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留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夏,程开甲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祖国,在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副教授。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程开甲服从组织安排,到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教授。1959年,程开甲出版《固体物理学》,成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1960年,程开甲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所(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开始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程。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3
1949年,新中国成立。程开甲不顾导师玻恩和同学们的挽留,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国。
1950年8月,程开甲购买了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程开甲被调到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研究,投入金属物理教研室的筹建和金属物理专业的建设,编写金属物理和固体物理等教材。
1953年,程开甲加入九三学社。
1956年2月,程开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与研究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的制定。
1958年,程开甲再一次改变专业,与施士元一起创建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又接受任务创建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程开甲带领几个年轻教师研制出一台双聚焦β谱仪,成功地测量了一些元素的电子衰变能谱。接着又研制出一台直线加速器。
195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该书对中国固体物理的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0年,经钱三强亲自点将,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第三位技术副所长。分管状态方程理论研究和爆轰物理研究两大块工作。从此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工作二十多年。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4
程开甲,男,汉族,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逝世。他在技术上设计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六个首次在内的几十次核试验,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开创者和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2019年9月,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他在家里的故事不多,但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谈起父亲程开甲,程漱玉娓娓道来。
2000年,程漱玉开始参与收集、整理父亲一生走过的“路”,父亲的形象也在心中越发清晰起来。
“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生钻研科学、一生为了国家,不断创新、拼搏、奉献。他的科学人生就是我们的好家风。”程漱玉说。
“他心中有杆称,那就是国家的需要。国家需要什么,就毫不犹豫地做。他这样要求我们,自己也这样做。”这是程开甲在家人心中的形象。
1950年,已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被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高薪聘任研究员的程开甲,婉谢恩师的一再挽留,踏上归程。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5
20世纪60年代,国际“气候”还是那样地紧张。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让西方惶恐不安。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的署名文章《禁试的实际意义》,就透露了美国总统有计划希望“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核方面绝育”的信息。国际上对中国核试验的猜测以及霸权主义者要对中国核工业实施打击的扬言,不能不使中国首次核试验最高领导机构——中央专门委员会在对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时间和组织领导进行决策时,慎之又慎。
1964年8月23日,按照中央专委的指示,试验场区组成了中国首次核试验党委会和核试验委员会。核试验党委会由35人组成,书记张爱萍,副书记刘西尧,程开甲等35人任委员。核试验委员会由68人组成,张爱萍为主任委员,程开甲等9人为副主任委员。
试验场区进入最后的待命时期。人人都在期待着那一声震惊寰宇的春雷。
9月16日至17日,周恩来总理在西花厅主持召开15人专门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张爱萍、刘西尧关于首次原子弹试验准备情况的汇报。
在9月23日中央专委的特秘小会上,周恩来总理就原子弹爆炸的有关问题做出周密部署。为了绝对保密,____在会上宣布了一条严格纪律:“凡和试验无关的人员都不能让他们知道,包括你们的妻子儿女。”并说:“我的老伴是老党员,又是中央委员,我保证不对她讲。”总理的态度感染了与会的每一个成员。回到场区后,张爱萍把总理的讲话,原原本本向参试人员进行了传达,使大家深受教育。谁都知道,原子弹事业在中国是一个千百万人的事业,但每一个人都把“祖国高于一切”的信念,牢牢地树在心中。因此,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风声,事前是一点也没有泄露。只在试验成功之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及放射物,分别经地震波和高空烟云传出去时,全世界才为之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