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
孙家栋“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事迹大家了解吗?孙家栋的科学成果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1】
孙家栋,男,汉族,1929年4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____委员,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
他被称为中国卫星之父,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孙家栋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孙家栋出生于一个中学教师家庭,1935年开始读小学,但因天生左撇子,上学仅两周就被学校劝退 。为此,他开始在家中练习使用右手,后到营口上小学。1942年,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希望成为桥梁工程师,但中途因战争被迫“失学” 1948年9月,在通过资格审查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1950年元宵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到哈工大招人,孙家栋当即报名参军,同日,转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1951年,因品学兼优,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 。1958年,以全优成绩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毕业,获得斯大林金质奖章。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2】
他,主持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4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主持我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开创者之一的“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一个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孙家栋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的职业生涯尤其长,且充满了传奇。1942年,19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他少年时的梦想是一门心思学好本事,为祖国盖高楼、修大桥。1951年,孙家栋等30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被派往前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进行学习。品学兼优的孙家栋在苏联苦读七年后,带着一枚珍贵的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当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动之时,组织安排他参加导弹研制计划,这原本和他所学的专业并没有特别强的关联性,可孙家栋没有怨言,立刻全身心扑在了导弹研制事业上,东风系列导弹便是在他的参与下设计下制造出来的。那一年,孙家栋29岁。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3】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他就是孙家栋。
钱学森说过:“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
孙家栋,1929年4月8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航天工程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4】
早年求学,1929 年 4 月 8 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1942 年,13 岁的他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后因战争失学。之后考入锦州大学,因时局动荡,他放弃跟随国民党撤向京津,而是转道回到沈阳。回到家乡后,孙家栋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后转入汽车系。1951 年,孙家栋被中央军委选中,前往苏联的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1956 年 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 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获副博士学位。
在导弹领域,孙家栋领导设计“东风二号”等导弹,使中国具备核打击能力。在卫星方面,他担任“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启中国太空探索序幕;又设计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等,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他还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一、二期),建成北斗一代系统;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一期)总设计师,推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孙家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专业技术,攻克无数难关。他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紧密相连,从导弹到卫星,从北斗到探月,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人。他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篇章,推动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5】
少年勤学,
青年担纲,
你是国家的栋梁。
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组委会授予孙家栋的颁奖词,虽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般的航天人生。
60多年来,他主持了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近50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他主持了我国绕月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航天工程项目,为我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卫星导航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称号。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孙家栋对现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时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说:“我们再也不能依赖进口产品了。星载原子钟必须下决心自己搞,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做出自己的品牌。”他还对原子钟提出四条标准:国产化指标不能降,可靠性性能不能减,长寿命要求要达到,所选用元器件以国产为主。
孙家栋用热切的目光望着谢军。谢军深知造出“中华牌”星载原子钟的意义,同时,也意识到这四条标准的分量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