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大家想了解孙家栋的哪些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1
从辽宁省复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时,18岁的孙家栋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学生,将来修大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他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修大桥的愿望,便只能永远留在年少的梦中。留学生活让孙家栋印象深刻。
临行前,部队到王府井买了最好的哔叽面料,为他们定制了笔挺的军装。走在苏联街头,中国军人的风貌时常引来羡慕的目光。更让人赞叹的,是孙家栋的学习劲头。每天晚上他看完新闻,就一直攻读到深夜两点。他的记忆力惊人,一门功课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一拿到试卷,想都不用想,便可提笔一气呵成。
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有个传统——哪位同学考试全部获得5分,照片就能挂在学校门口。一年后如果能保持,照片位置就往上移。越到高处人数越少,照片也就越大。毕业时,如果谁的照片能够出现在“照片塔”的顶端,那么恭喜,他将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苏联学生对金奖章梦寐以求,它意味着毕业后军衔比其他同学高一级,而且分配工作时有优先选择权,报到前还能带着双倍工资休假3个月。孙家栋是金奖章获得者,这在中国留学生中屈指可数。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2
他全力以赴地抓科研生产管理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他重新审定完善了卫星的研制程序,并严格执行;采取了控制卫星研制中技术状态的措施,适时进行技术状态的“冻结”;还严格地组织各种地面试验,在地面能做的而且是必要的试验都必须做充分。正是由于他在型号研制的组织管理上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大大地促进了研制工作的进展。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技术上的拦路虎层出不穷。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始终抓关键技术的解决。例如:4根短波天线的展开问题,科技人员想方设法进行天线展开释放的模拟试验,发生了最后一节天线折断甩出去的问题。他同有关的科技人员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反复的思考,他提出要研究天线释放与展开时的运动形式,这是一个复杂的合成运动,而且要考虑地面试验时的重力影响。根据他的意见,有关人员又进行了分析、计算,终于找到了折断的原因,并修改了设计,再做天线释放展开的模拟试验,都获得成功,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同事们都异口同声地赞誉他的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
1970的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运行及工作均正常,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更为可贵的是,通过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发射的实践,初步掌握了研制发射卫星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技术,也积累了研制卫星的管理经验。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3
孙家栋与魏素萍是通过照片认识的。1959年4月,拿到战友介绍的魏素萍的照片,孙家栋提笔给远在哈尔滨的她写了一封信。20天后,两人在哈尔滨秋林百货的大门口相见。又过了三个多月,魏素萍从哈尔滨来到北京找孙家栋。领导和同志们为他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两个青年从看照片“认识”到结婚,也就用了四个月。大龄青年的婚姻大事,完美解决。多少年后,孙家栋提起此事就说:“姻缘其实就是一种缘分,这点我信。”
魏素萍调到北京工作后,当起了贤内助。此时,魏素萍还不知道孙家栋具体是做什么的。他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和家人联络全靠书信,而收件地址只是一个模糊的“x号信箱”。有时候,魏素萍憋闷了,只能对着墙说话。
1967年,孙家栋的女儿出生,当时他正有任务在身。到孩子要出生时,魏素萍独自叫了辆板车请人拉着去了医院。因为都在一个系统,医院实在看不下去了,给孙家栋打电话:“孙主任,你爱人给你生了个大胖姑娘,你不过来看看?”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随着“点火"口令发出,载有“东方红一号” 卫星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东方红》乐曲环绕太空。发射成功那一刻,41岁的孙家栋眼里满是泪花。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4
北斗一号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立项研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承担起了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设计工作,包括多少颗卫星、卫星的高度以及怎么进行排列等前期设计。
许其凤在分析判断国家发展需求与国际态势后,发现在卫星星座设计中,GPS的卫星星座是绕全球转的,这对于中国来说只有不到40%的利用率。凭借对卫星和GPS的全面了解,许其凤认为中国必须“另辟蹊径”,应该选择新的轨道,既满足使用需求,又少发射几颗星。几经精心设计、严密推算,许其凤提出采用倾斜同步轨道代替GPS的轨道,设计8颗星的最少卫星星座的建议。
不过,也有异议:“外国人成熟的路不走,我们却新开一条路,是不是可靠?能不能达到最后的设计目标?”许其凤没有动摇,经过反复的试验测试,方案最终获得通过。
北斗二号卫星相对于北斗一号的技术跨度更大。北斗二号第一颗导航应用卫星,在技术方面遇到的“拦路虎”之一是星载原子钟的研制。
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天地间时间必须同步,如果原子钟误差1纳秒(几亿分之一秒),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30万千米。
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原子钟的厂家,尽管有几家单位在研制,却一时半刻拿不出产品来。着急!没办法,只好去国外买。北斗一号用的两只原子钟是进口的,指标非常低,算是勉强能用。
时间紧,百般无奈,北斗二号只好走老路,还去国外买。好几家外国厂商以保密为由,一口回绝。后来,好不容易找到欧洲一家厂商,答应卖一款产品,技术参数基本够用。正准备签合同,没想到除了价格一涨再涨之外,对方还附加了一系列的霸王条约:卖给中国的产品,档次要比用于伽利略导航系统低一个级别;发货时间必须等待他们国家有关部门批复;无法按期交货造成的风险要由中方承担等。
孙家栋闻讯,双眉倒竖,拍案而起:“做生意起码要讲究个诚信和买卖公平,这也太欺负人了!”
孙家栋对现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时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说:“我们再也不能依赖进口产品了。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事迹篇5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