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大家了解哪些?郭永怀为人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精选篇1
郭永怀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奉献国家的一生。1956年10月,郭永怀放弃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高薪挽留,携妻女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他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的山河。”
归国后,郭永怀任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佩则在中国科学院西郊办公室工作。他们勤俭节约,即使是对唯一的女儿也没有半分娇惯。
1965年1月,郭永怀、李佩夫妇致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表示要将自己多年的积蓄48460元全部捐赠给国家。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款,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三十元,郭永怀的工资也仅三百多元。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党委书记杨刚毅得知情况后找到郭永怀,关切地问他家庭生活是否会有困难,请他考虑是否全部捐赠。郭永怀态度非常坚决,“这本是人民的财产,再回到人民手中也是理所当然的。”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精选篇2
再过3年,郭永怀逝去的时间,就和他存在的日子一样长了。见过他的人越来越少,听说过他的人越来越多。
他的名字出现在青海原子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机构的展览中。天上挂着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在他的家乡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讲解员说,这个名字消失过一段时间——起初,连馆长都不了解他。“但如果现在去学校里问,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郭永怀。”她说。
他用毛驴举例解释科学问题:山东的农民要使自己的小毛驴干活,会把它的生活习性摸得一清二楚,否则驴脾气一发,是不会听使唤的。他说,使用复杂得多的现代计算设备,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在用石头、黄泥和海草筑成的房屋里长大。在他生活的20世纪初,山东荣成县的毛驴跟如今街上的汽车一样常见。郭永怀从骑乘毛驴的生活中走出,坐过远渡重洋的轮船,在海外求学工作16年,归国仍带着浓浓的胶东口音,指导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精选篇3
他的时代似乎离我们太远了。
为了了解郭永怀,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永怀》话剧的创排者之一的史歆祺去了研制原子弹的青海221基地,她这样形容原子弹试爆的环境:“很不现代,一看就是没钱才那样弄的一个土墙。”
话剧排演中,她发现最难的不是大量对白,也不是飞机失事时细碎的肢体动作,而是演绎条件的艰苦——人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下,是用一种怎样的情绪和精神在说话的?
“喝碱水、住帐篷、煮野菜……这一段很难排得出来感觉,大家都没经历过。”史歆祺说,“你能感觉到,这个时代的人,就是演不出那个时代的难。”
他们不得不引导年轻的演员们去想象。在高原冬季住帐篷,早上醒来,要先用手捂着按摩一会儿,才能睁开眼睛,因为眉眼上都是霜冻。
饥饿一度成为原子弹研制工程的最大障碍。《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中描述,当时科学家每餐只能吃到一个馒头、一角钱的干菜汤。附属电厂的职工用变压器泄漏出来的油炸青稞面吃。饥饿使人便秘、浮肿。核武器研究所将近一半的人得了浮肿病,副所长彭桓武的脚肿到穿不进布鞋。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精选篇4
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马上回国了。美国移民局派人劝说郭永怀留下,得到的回答也是要回国。郭永怀回国意图一显露,他住所附近突然多了不少暗中监视他的陌生人。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为送别郭永怀举行野餐会。郭永怀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投进了火堆,令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郭永怀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阻止他回国。郭永怀说:“为了回国,我早已把重要资料记在脑中。”回国后,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力學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1959年6月,苏联突然致函中国,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了所有设备和专家。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来找郭永怀,两人在书房足足谈了3小时。原来,钱学森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使郭永怀的生命和中国核武器工业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金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事迹精选篇5
身处异国的郭永怀在学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生活也很优越。在女儿郭芹眼中,他们的家位于绮色佳市中心,是一幢四层花园别墅,主楼前门有带顶和白色木质雕花围栏的漂亮门廊,室内是厨房餐厅和客厅,二楼有四间卧室,并带有大大的露台,顶层是阁楼,底层是地下室,这里环境优雅。
郭永怀问女儿喜欢这里吗?女儿说喜欢。郭永怀叹口气,女儿茫然地看着父亲,小小的她还不懂父亲。
那时,他的挚友钱学森已于1955年10月回到中国,他也想早日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为了减少回国的阻碍,他当着众多西方同事的面,亲手将十多年来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焚烧。用心用脑带着知识,郭永怀携全家于1956年9月底动身归国。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郭永怀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时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只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怀着强烈的报国心,郭永怀长期主持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与钱伟长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1958年,郭永怀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