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

| 徐球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大家知道有哪些吗?郭永怀是怎样的人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篇1】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一位又一位身先士卒的科学家们已自身为例为我们阐明廉洁的道理。

郭永怀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奉献国家的一生。1956年10月,郭永怀放弃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高薪挽留,携妻女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他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的山河。”

归国后,郭永怀任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佩则在中国科学院西郊办公室工作。他们勤俭节约,即使是对唯一的女儿也没有半分娇惯。

1965年1月,郭永怀、李佩夫妇致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表示要将自己多年的积蓄48460元全部捐赠给国家。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款,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三十元,郭永怀的工资也仅三百多元。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党委书记杨刚毅得知情况后找到郭永怀,关切地问他家庭生活是否会有困难,请他考虑是否全部捐赠。郭永怀态度非常坚决,“这本是人民的财产,再回到人民手中也是理所当然的。”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篇2】

在他的家乡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讲解员说,这个名字消失过一段时间——起初,连馆长都不了解他。“但如果现在去学校里问,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郭永怀。”她说。

他用毛驴举例解释科学问题:山东的农民要使自己的小毛驴干活,会把它的生活习性摸得一清二楚,否则驴脾气一发,是不会听使唤的。他说,使用复杂得多的现代计算设备,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在用石头、黄泥和海草筑成的房屋里长大。在他生活的20世纪初,山东荣成县的毛驴跟如今街上的汽车一样常见。郭永怀从骑乘毛驴的生活中走出,坐过远渡重洋的轮船,在海外求学工作16年,归国仍带着浓浓的胶东口音,指导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59岁那年,郭永怀结束西北的热核导弹试验准备,乘飞机返京,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失事。人们在火中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遗体,费力将他们分开后,看到中间夹着一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里面装着试验的资料。那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

今年夏天,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着飞机失事的视频资料哇哇大哭。馆长李波后来特意在那附近放了盒纸巾,定期补充。有两位企业家参观完,捐出了两笔奖学金——“永怀教育奖”和“永怀乡村教师奖”。

暑期过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学典礼上,来自荣成的张雨霖又听到校长周琪提起了这个名字。这时候,郭永怀已经比多数本科新生年长100岁。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篇3】

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郭永怀就读的北京大学停课,他被迫回到威海中学执教。当时,学校的小路上有一个用炮弹皮做成的钟,这块炮弹皮是甲午战争中侵略者留下来的。看着这块承载着民族耻辱的炮弹皮,郭永怀的内心备受煎熬。

1938年,郭永怀从老家前往西南联合大学,一路上日机肆虐,这让郭永怀的内心异常愤慨。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决定转入航空工程系,立志科技报国。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郭永怀从三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名额。然而就在他登上轮船准备出国时,发生了一件事,随后他愤怒地下船,拒绝出发。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何会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呢?

郭永怀通过努力,又一次得到了留学的机会。在国外,他连续发表了多篇震撼世界的重磅论文,不仅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还被誉为“一代应用数学大师”。此后,他冲破了很多阻挠,携妻女踏上了归国之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1960年,郭永怀临危受命,加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这项国家绝密任务中。在指导核武器研制的同时,郭永怀还参与导弹的技术攻关。此外,同步进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项目也离不开他,郭永怀一人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篇4】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或追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是23人中唯一的烈士。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一架小型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不幸失火坠毁。机舱内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他们是中科院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当把他们分开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出一个完好无损的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绝密文件是从青海试验基地带回北京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见此情景,在场所有人都哭了。周恩来总理和钱学森在第一时间闻讯后也失声痛哭。20天后,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俩“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郭永怀从小放牛拾柴,9岁才上学。他成绩一直拔尖,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学校里有一些学生嫌郭永怀土气,不屑与他为伍,而郭永怀则与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寒门子弟组织了一个新颖的读书会——微社。他们平时相互切磋砥砺,星期日聚会,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数年如一日。1931年,郭永怀升上本科后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5年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大停课,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他目睹日军飞机轰炸下满目疮痍的家园,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认定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为实际的救国之路,便于1938年春前往西南联大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郭永怀科学家人物事迹材料【篇5】

郭永怀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唯一一位在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均作出重要贡献且在工作中以身殉职的科学家。因为当年从事的是“两弹一星”事业这样的绝密工作,直到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事迹才逐渐被世人所了解。

郭永怀加入中国留学生的进步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经常参加活动。

其次,他拒绝参加美国国防部机密项目的研究。当时的康奈尔大学与美国军方有很多合作项目,由于郭永怀学术上的巨大成就,美方也想邀请他参加机密项目研究。在美方提供的申请表上,有一栏是“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NO”,他因此失去了参加这些项目的机会,并被美方监视。

第三,他当众烧毁自己十几年的科研手稿。当时美国法律规定,未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手稿,即便是个人的研究成果也不允许带出美国。为了避免麻烦,更为了表明自己回国的坚定决心,在好友西尔斯教授为自己举办的午餐会上,郭永怀当着全体同事和学生的面,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讲义和科研手稿全部付之一炬。当时他的夫人李佩很不理解,她说:“这些东西回国后还有用,何必要烧掉呢?”郭永怀说:“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了,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当他面带微笑地把自己十几年的心血一页一页投入火炉之中时,又有谁能体会其中的百般滋味?

25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