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 徐球

抗美援朝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与军队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历经近3年,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推荐1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篇1

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国母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战胜了叫做“纸老虎”的困难。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

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篇2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

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战斗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0年9月,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

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的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篇3

邱少云出生在四川铜梁县一个贫苦农家,1949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为拿下一个易守难攻的“391”制高点,邱少云所在营利用黑夜作掩护,潜伏在一片开阔草丛里,待到第二天黄昏再向敌人阵地发起冲击。“391”高地山势险要,工事坚固,火力严密,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任务十分艰巨。邱少云所在的班埋伏在整个部队的最前沿,距离敌人工事只有20多米,到第二天早晨,战士们已埋伏了一个夜晚,大家顽强地坚持着,一动不动。

上午时分,敌人又开始向高地上空投燃烧弹,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后爆炸,燃烧液溅到他身上的`蒿草上,眨眼工夫,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他身后就是一条水沟,此刻,邱少云只要在泥水里打个滚,或者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他深知这样做整个潜伏区的战士就会被发现,整个潜伏行动也就会失败。于是,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邱少云痛苦地咬着牙,身体紧地贴着地面,脸上挂满了汗珠,他唯一有的细微动作,就是那双手,疼痛使他将手指头深深地插进泥土里。为了战斗取得最后的胜利,他始终严守潜伏纪律,用超强的意志和毅力强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牺牲时年仅26岁。

下午5时30分,攻击“391”高地的战斗打响,我军发起冲击,不到半个小时就攻占了高地,全歼守敌。“391”高地争夺战的胜利,使我军的战线往南推进了11平方公里,为上甘岭战役取得了有利态势。

战后,邱少云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篇4

徐学建,1932年4月生,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社区新星庄人。1953年3月5日入伍,成为志愿军67军200师600团1营1连的一名战士。因为个子矮小,身子骨也单薄,入朝后到前线,徐学建被安排在埋葬组,成了志愿军的一名“殡葬兵”。

徐学建所在的埋葬组直属营部领导,共有四个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文教(文化教员)、一个班长和来自呼镇区李家庄的李清治。那时是7月,志愿军正在三八线附近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时断时续的夏季阵地争夺战。战斗打响前,埋葬组就找一个离前线距离适中、比较安全的地方停下来,班长带头,大家伙拿出铁锹,开始刨墓坑;墓坑长1.7到1.8米,宽约半米,深不到一米。战斗打响后,不一会儿,就有牺牲的战士从前沿阵地被担架队陆续抬下来。抬担架的有朝鲜的民工,也有中国人,都是男的。担架队把战士抬到埋葬处,由埋葬组集中进行掩埋。

正是多雨的季节,朝鲜的山沟里多的是溪水。徐学建有时被安排端着脸盆,到山沟里取清水,然后用一块干净的白布,蘸着清水,仔细擦洗烈士的伤口。有的伤口创伤面很大,血迹很多,徐学建也决不草率,仍然一下一下地仔细擦洗。白布脏了,他洗净,拧干;脸盆里的水也脏了,他就再到山沟里,取来一盆清水。一边仔细擦洗着,一边想到朝夕相处的战友,刚才还活蹦乱跳,这会儿就再也不能开口说话、再也不会吃饭睡觉,而且不得不埋在异国的土地,徐学建不禁悲不自胜,心里很不是滋味。

徐学建老人回忆,打仗前,按照部队的统一要求,每个指战员将姓名、家庭住址、部队番号等,用钢笔写在自己右上衣下摆处的衣角上;不会写字的,就由文教等人帮着写。每个烈士抬下来,文教找到烈士写有姓名等字样的那处衣角,用毛笔,一笔一划地把有关信息写在早已做好的一块高70公分、宽20公分的木制灵牌上。徐学建还记得,文教随身还带着一个小本子,那上面抄录着每次战斗牺牲的烈士的有关信息。

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篇5

1996年12月,中国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中国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老克鲁拉克,是长津湖之战时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副师长,迟浩田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那一战,成为美军最精锐的地面部队——陆战一师挥之不去的噩梦。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1月5日,历时11天的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歼敌1.5万,粉碎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的图谋。

尽管包括美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骑一师在内的“联合国军”遭受重创,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自信。这位美军五星上将狂妄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麦克阿瑟的狂妄,来自于他手中的底牌:此时的“联合国军”,作战飞机1100余架,还有紧贴着朝鲜东西边海岸布防的3个航母战斗群,战舰200多艘。而此时的志愿军,还没有一架可以用于作战的飞机。

20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