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有哪些精彩的呢?“感动中国”不仅是一次评选,更是一种持续的社会行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精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1】
杨华德还探索创建了杂交水稻示范生产投入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在布试点中国扶贫经验,有效提升了14个水稻种植省22个示范村农民收入,示范村村民纯收入提高近5倍,首个示范村(林格4村)已成为布隆迪国家脱贫典型。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援布七年,杨华德把他乡当故乡,践行援外初心,结出累累硕果,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冲锋在前,勇担重任,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2022年5月2日,布隆迪向杨华德颁发国家突出贡献证书,表彰其为布隆迪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杨华德也成为布隆迪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此奖的外国专家。
“是荣耀,也是责任,荣誉已成历史,未来就在脚下。”杨华德表示,将继续与布方携手共同开拓双边合作新领域,助力布隆迪保障粮食安全,造福两国人民。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2】
“我读初中期间家里特别穷,我们村里面水稻产量很低,低得很,我们县农业局派了一个技术员到村里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当年产量就翻了番。”杨华德说。
作为农民的孩子,幼年时杨华德也曾有过饥饿的经历,目睹农技专家的厉害后,一颗成为农技员的梦想“种子”便播在了杨华德心间,立志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的愿望开始萌芽。
这个梦想,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结出金灿灿的“穗实”。
“稻穗能结出沉甸甸的穗实,在于它立足于泥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1983年7月,杨华德正式加入农业“大家庭”。“学农必须要脚沾泥土,头上拂露珠”,他开始奔走在田间地头,围着老农技专家“打转”,不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升本领。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3】
2013年受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的派遣,杨华德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在莫桑比克为当地人传授水稻种植技术。2015年,在圆满完成援莫任务后,他再次前往布隆迪执行“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
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开展的技术援助项目。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比接近90%。初到布隆迪,杨华德就被眼前破败的村庄、饥饿的农民和遍地的荒草深深触动。
“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极为落后,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基本上就是 ‘一把锄头打天下’,老百姓普遍没有饭吃。”身为专家组组长的杨华德,带领专家组成员深入田间、村庄开展系统调研后发现,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稻瘟病流行、种植不规范等问题交织叠加,当地生产力水平极低,平原区水稻平均产量不到3吨/公顷,山区水稻平均产量不到2吨/公顷。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4】
“我小时候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杂交水稻帮助这里的村民孩子吃上了饱饭,我十分欣慰。”1964年生的杨华德说。2018年,中国农业专家组将吉汉加县宁加4村确定为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村民夏尔同年起跟着杨华德等中国专家学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
过去,夏尔种植的本地水稻产量低,收入有限,生活艰苦。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夏尔不仅盖起了新房,他还开办了一个大米加工坊,提高了经济回报,并为周围农户创造了就业机会。在火辣辣的田间地头,我背着两台相机沿着田坎走了好远好远。夏尔家的杂交水稻已经成熟,映入眼帘的金黄麦浪让这炽热阳光变得温和,金色稻田在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
收割、脱粒,夏尔和同伴行云流水般操作了起来,打谷的动作好似在田间舞动,充满力量感,脱落的稻粒如雨般洒落,浓郁谷香在空气中飘散。我双脚扎在泥土里,记录着这生动的画面。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5】
抵达布隆迪的第一天,杨华德就被道路两旁破旧的民房和赤着脚乞讨的孩子所震撼。下乡后,他发现大部分人家每天只吃一顿饭或两顿饭,且只能吃木薯或玉米,“还吃不饱。”9年来,杨华德主持水稻新品种选育,为当地选育含引进审定新品种7个,成功解决布隆迪稻瘟病的历史难题。促进布隆迪水稻单产由每公顷2吨左右,上升至每公顷9—10吨。在布建立56个减贫示范村,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14个省,为布隆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业农村领域致富带头人和数以万计的技术农民,有效推动布隆迪水稻主产区实现产业脱贫。他说:“我小时候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杂交水稻帮助这里的村民吃上了饱饭,我十分欣慰。”
2019年2月,杨华德被布隆迪农牧业及环境部授予水稻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五次亲临中国援布项目点视察,对专家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布隆迪总统授予杨华德“国家功勋成就奖”。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6】
今年已60岁的杨华德依然还坚守在布隆迪。他希望布隆迪在专家组支持下,通过技术援助,解决贫困问题、粮食安全问题。
谈到下一个小目标时,杨华德信心满满,他说,预计下一个3年的时间,专家组在布隆迪的水稻改良示范村应该超过100个,每年增加粮食产量10万吨以上。此外,专家组还要给布隆迪培养大量人才,帮助当地迅速发展起现代种植产业。
据悉,我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已连续实施6期援布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新一期项目聚焦水稻专业,以“示范村建设”“青年带头人培养”“种子生产”等任务为重点。目前,“示范村建设”和“青年带头人培养”等模式已在非洲推广至津巴布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纳法索等国家。
2023感动中国年度杨华德事迹【篇7】
“有这样好的产量,如何让老百姓增产增收?”杨华德反思道。
他带领专家组首创了“生产性投入基金发展杂交水稻(脱贫减贫)示范村模式”,集中资源、打造减贫示范村,产量效益成倍增长。
“如果全部靠我们专家组的力量是无法带动这么多示范村的,那怎么办?得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本土人才。要扭转落后的观念,就得亲自带着他们干,告诉他们,你加入我们的项目,你就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你就有了希望。”在杨华德看来,要在布隆迪更好地进行杂交水稻推广,培养技术人员、扩大群众基础很重要。
感情牌、技术牌、参谋牌多管齐下,专家组多次组织现场培训和现场实操示范,向当地群众传授中国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农业发展理念,完成了对农业系统官员及数以万计技术农民的培训。
短短几年时间,专家组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的14个省56个示范村,单季种植面积2800公顷,单季增产1.4万吨,全年增产2.8万吨,数万人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