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
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大家了解吗?黄纬禄的事迹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篇1)
20 世纪中叶,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黄纬禄毅然投身于导弹研制事业。那时,国内技术基础薄弱,资料匮乏,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但黄纬禄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导弹的征程。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导弹的总体设计到关键技术的突破,黄纬禄都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只为了让中国的导弹能够早日翱翔蓝天。
在研制过程中,黄纬禄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技术才能,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品质。他尊重每一位团队成员,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始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
黄纬禄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成功研制出了先进的导弹,更在于他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人才。他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拼搏奋斗。他是国之脊梁,是中国导弹事业的不朽传奇。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史的丰碑上,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篇2)
1957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导弹人生”。50年代末期,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他和战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三个月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丢掉拐棍,大步前行。
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水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在导弹试射成功前的两个多月里,过度操劳的他体重一下子骤减了11公斤。身边的人心疼地说,他是剜下了自己的肉补在了导弹上!
“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四共同”如今已被奉为中国航天人的“金科玉律”,正是他在潜地导弹研制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九期,共同走进“火箭老总”黄纬禄的红色记忆。
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篇3)
黄纬禄(1916年—2011年),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1916年12月,黄纬禄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童年的黄纬禄就读于芜湖市芜关小学,后入芜关中学读初中。
1933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随校搬迁至重庆。
1940年8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件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43年5月,在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
1944年,在英国实习期间,参观过V-2型弹道导弹。
194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
1947年9月,以《双路无线电通信》的论文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
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篇4)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纬禄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殊不知,航天二院最初在推选黄纬禄为候选人时,他表示拒绝,“功劳是大家的,不能因为我是总设计师就总把荣誉归到我的头上”,甚至提出主动退出评选,态度十分坚决。
院里拗不过他,只好推选了另一位同志。但由于该奖项的至高性,对参评资格有严格要求,最后,黄纬禄才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奖项。
一次,在某型导弹发射前的最后测试中,仪器出了故障,必须更换。导弹已立在发射架上,气温低至零下20℃。舱内已装上火工品,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爆炸,方圆数百米都将成为火海。
试验队找来抢险经验丰富的陆茂清师傅。陆师傅只穿一件毛衣就爬上了发射架顶端。为安全起见,发射架周围不允许留人,正当陆师傅准备开工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立在寒风中眺望着自己。
是黄老总!
陆师傅急了,“黄总,这儿危险,您快走吧。”
黄纬禄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陆师傅,说:“我相信你能完成好这个工作,我在这儿陪着你。”
黄纬禄“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篇5)
这“四个共同”,是航天人也是航控人当仁不让的团队精神,最早提出这四个共同的就是曾任十二所所长的黄纬禄院士,中国固体运载火箭总体和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被誉为新中国四大运载火箭专家之一。黄纬禄大力倡导的“四个共同”原则,如今已成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金科玉律”,成为航天系统工程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法宝。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36年8月考进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校搬迁重庆,1940年8月毕业获得工业学士学位,直接分配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43年5月,怀着科学救国梦想的黄纬禄从重庆前社英国,黄老先从重庆坐飞机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然后才筹划进一步的求学之路。
最终于1943年5月赴英,在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194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1947年毕业以《双路无线电通信》论文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