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新政策

| 小龙

年教育局新政策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今天在教育部网站刊发。报告全面回顾总结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年教育工作。人民网记者通过梳理报告全文,发现教育部今年将出台以下制度、文件。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报告原文:

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

报告原文:

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

报告原文:

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

报告原文:

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

报告原文:

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

报告原文:

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

《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

报告原文:

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报告原文:

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

关于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

报告原文:

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

产教融合政策

报告原文: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双一流”建设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

报告原文: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

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报告原文:

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报告原文:

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

报告原文:

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

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

报告原文:

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

此外,报告中还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

年中小学入学新政发布

《通知》规定——

19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95%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学校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

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通知》强调,免试入学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有哪些新的政策?有什么具体要求?将会对您家孩子入学产生哪些影响?事关孩子求学之路的开始,小编带您一起来解读!

变化一:19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

影响:幼升小迎来零择校时代,与其花心思择校,不如多想想怎么做好家教

从年起,各地教育部门启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三年努力,重点监测的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中小学(不含寄宿制学校)学生就近入学比例均超过九成。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等14个市的公办小学和上海、沈阳等7个市的公办初中基本实现全部就近入学。

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年中国教育学会随机抽取了10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105个区县的36万名家长进行调查,对近三年当地招生入学工作总体满意度达87.5%。

《通知》要求:

年,19个重点大城市要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之上,继续深化改革,巩固三年改革成果,全面实现年确定的各项目标。

各区(县)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95%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小编说影响:幼升小迎来“零择校”时代

自年,教育部整治19个重点大城市的择校热以来,到今年小学阶段实现划片就近入学的“两个100%”,100%的学校要划片就近入学,一所学校100%的生源要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这也就意味着小学阶段要实现“零择校”。

前几年,小编身边有不少朋友,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为读小学筹谋,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花尽心思,托关系交点的“共建费”或者是“赞助费”,就能让孩子去到所谓的“名校”。这几年,这种事情越来越少,《通知》一发,宝爸宝妈们就断了这个念头吧!

也有很多家长对“就近入学”的覆盖范围等情况不了解,《通知》里已经有了明确规定:片区调整时要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和办法,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充分参与,增强划片工作的认可度和公信力,新旧片区变化要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限。

变化二:招收特长生比例,降到区县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

影响:特长作为名校敲门砖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

“孩子的舞蹈、合唱、架子鼓这几项都符合报名条件,下周专业测试,我们来测哪一项?”在青岛第50中学的特长生报名点,一名“全能”特长生的家长的问话让负责报名的老师笑了,学校老师则建议挑孩子最“专”的类别来报名。

而另一名陪着孩子来报名特长生的家长张女士表示,报特长生并不是想让孩子走艺术专业路线,而是希望借特长上名校。由于特长生可以绕过初中整体划片和电脑派位,不少学生家长就将特长生作为孩子进入热点初中的“敲门砖”。

然而,这几年来,特长生作为名校敲门砖的作用会越来越弱了!

《通知》要求:

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到区(县)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

已经实现上述目标的城市要进一步巩固提高。举办实验班必须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要严格控制规模,有科学公开公正的选拔方式。

小编说影响:培养孩子特长,少些功利,回归教育规律

近年来,特长生招生一直热度不减,有家长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就带着他们去赶各种各样的班:钢琴、电子琴、体操、武术等,希望孩子能在招考中占一些好处,而这往往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玩乐、自由发展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负担。

而且“特长生”在主观心理上也因为“觉得升学有保障”,而在无关科目上无心向学,造成“偏科”严重,难以全面发展。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放弃只寄希望于特长招生的侥幸心理,有效减轻学生负担,使目前的招生变得更加有序,也给“特长生热”和“择校热”有效降温。

对于各位家长来说,以后再送孩子到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时,应该少些功利心,多回归孩子成长规律,想想这是不是孩子的特长,对不对孩子的兴趣!

变化三: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影响:带着孩子进城打工,别让孩子做留守儿童

“来天津十多年了,报纸上称我们是‘新市民’,可我总觉着自己是外人。别的方面都凑合,就是孩子上学的事儿,卡得人心里堵得慌。”从内蒙古来天津打工的艾向志感慨道。

艾向志说,年女儿想来天津上一年级,他带着居住证、劳动合同、合法居所证明、原户籍证明和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到住所附近的河北区某小学办理入学手续,但是被告知还要提交缴费期半年以上的社保证明。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是在外打工爸妈们的心头难事,《通知》中的新规定,终于可以让他们松口气了。

《通知》要求:

要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做好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

小编说影响:带着孩子进城打工,少些留守儿童,多些陪伴

解决好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能有效的解决社会部分矛盾,可以减少隔代教育给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让随迁子女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接受全面的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受教育水平。

除此之外,解决好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一个角度来说,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少一些留守儿童,少一些分离思念,教育要做社会融合的软化剂。

变化四:防止产生新的城镇大班额大校额问题

影响:让教师能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一个班级七八十上百人,老师上课要用小喇叭,后排学生站着听讲,三四个学生用一张课桌……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娃进城上学,不少城镇中、小学班级规模超过50人、45人的相关规定,有学校最大班额达150人。大班额、超大班额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通知》要求:

要统筹做好县域内城乡学校招生工作,努力稳定乡村学校生源,均衡编班,防止产生新的城镇大班额大校额问题。

小编说影响:教师可以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

大班额问题,是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产生的社会新问题,城市人口增加,学位紧张,班额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质量的问题。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顾及到每位学生,他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维持秩序方面,这便减少了真正用于教学的时间;如果学生需要做实验、学电脑、练口语等,由于设备有限,每个学生的操作机会相对减少,进而影响了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的提出,使得“关注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进一步落到实处,学生有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变化五: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不再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影响:全面取消推优入学将成为方向

汉口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洋考完了“新希望”杯数学奥赛初赛,坐在教室上课的他有些忐忑。“即使初赛成绩好,还有3月份的复赛。”对刘洋来说,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还有6场小学奥数考试等着他。

在校门口,记者遇到刘洋的妈妈杨雯。“孩子很懂事,报7场奥赛,也是他主动提出的。”杨女士说,最纠结的是儿子没时间锻炼,身体变差了,多接触社会,更是不可能的了。在杨女士眼中,拿奥赛奖证和在培优机构占坑是上一所“好中学”的双保险,万一在占坑班选拔中失利,就只能依靠奥赛证书当敲门砖。

《通知》要求:

学校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

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小编说影响:取消推优入学将成为方向,别让孩子迷失在各种竞赛培训中

有的“好学校”为了招所谓的“好生源”,进一步扩大知名度,组织起不同种类的考试“择优录取”,学生们为了尽量“达标”不得不参加各类培训、应付各种考试,甚至出现了“占坑班”等不合理现象。

如今,教育部禁止学校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不仅是给学生减负了,这也是给家长减了负。

从各地情况来看,北京“小升初”将全面取消推优入学,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也要降到4%以内,力度进一步加大。这表明,取消推优入学,已成为大势所趋。义务教育作为惠及全民的教育,应该更加突出公平的内涵。

变化六: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影响:私塾、在家上学或违法,学校教育不可替代

2005年春,泸州市李某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婧磁的母亲向当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

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等女儿20岁时,她说,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

《通知》要求: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除加强对传统控辍保学重点群体监控外,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

适龄儿童、少年未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及教育部门要立即落实失学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责任。

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小编说影响:私塾、在家上学或违法,学校教育不可替代

父母是孩子在家上学的教育者,父母自身的素养和眼界往往也决定着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这也是“在家上学”的最大风险所在。有的家长虽然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但可能囿于自身能力,在家上学反而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我国的“在家上学”,一是有违《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二是因为缺乏规范,质量无人监督,家长失职时也很难有社会介入渠道,“在家上学”者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这也就意味着:私塾、在家上学等非正规教育,或因违反法律规定,面临取缔整顿的风险。

9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