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

| 舒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

“科研项目的评估,就像买古董,只有识货的人才能分清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如果跟着外国人走,仿得再像,也永远落后于别人。”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中国力学大会上,8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空气动力学家俞鸿儒获颁首届“钱学森力学奖”。“钱学森力学奖”是为纪念我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力学学会创始人之一钱学森而设立,每4年评选一次。获此殊荣,他感到高兴:“我是搞实验科学的,不是研究理论的,这个奖能够颁给做实验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他的高兴还缘于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以前就跟着钱学森先生、跟着郭永怀先生学,拿到这个奖好像与他们关系又紧密了一点。”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2

俞鸿儒是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先生的学生。而当年“替”郭永怀招收研究生的,正是“三钱”中的“两钱”——钱伟长和钱学森。

原来,1956年中国科学院公开招考研究生时,郭永怀还没有回国。两位钱先生在知道他要回国的情况下,特意帮他招收学生。俞鸿儒就是在那时报考了钱伟长的研究生,和其他四名学生成为了郭永怀回国后的第一批弟子。

1956年也成了俞鸿儒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每个人都要制定“向科学进军”的计划。当时在大连大学(后改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留校任教的俞鸿儒被要求写类似“投身某学科研究”的“进军计划”,并被告知“几年后就能提升副教授、教授”。

俞鸿儒不写。“这哪是向科学进军?我看是向个人名利进军。”

他也迷茫:什么是科学研究?应该怎么作研究?那时钱学森刚回国不久,俞鸿儒很是仰慕他的学问和爱国精神。他想,能不能到他那里去做?刚好当时报考中国科学院没有单位限制,于是俞鸿儒第三次走进考场(他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考上同济大学和大连大学),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3

中国力学大会授予中科院力学所俞鸿儒先生首届“钱学森力学奖”,以表彰俞先生在激波与激波管技术领域做出的创新性贡献。

俞先生在书面获奖感言中写到:“钱先生是我仰慕并敬重的师长,获得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感到十分荣幸。得奖后首先想到的是钱先生晚年的忧虑,他忧虑有二个。关于科技创新人才问题的‘钱学森之问’已广为人知,但提出更早的关于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的问题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95年元旦,他给王寿云等六同志的信中写到:‘6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先于“夸克”提出“层子”理论,率先合成了人工胰岛素,成功实现了氢弹引爆独特技术,但是今天呢?……我认为,目前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钱先生的忧虑是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大事,大家该为消除他的忧虑而努力。自己虽已年老力衰,但仍愿与有志于此的青年同志一起继续努力。”

中国力学学会于2014年修改了“中国力学成就奖”条例,增设“钱学森力学奖”,奖励在工程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中国力学工作者。 “钱学森力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1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4

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以及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致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5

俞鸿儒(1928年6月15日出生),祖籍江西广丰,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气体动力学家,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探索利用激波产生高温高压气源来建造费用低廉的高超声速风洞,发明了氢氧爆轰驱动新方法。

作为郭永怀回国后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俞鸿儒“习得”了一项“技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科研生涯中,俞鸿儒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他是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院士,把全身心都献给了“激波管”研究,践行了当初大学毕业时许下的承诺。

1953年,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时的“决心书”中写道:“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4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6

刘玲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

她先后担任了语文教研组长和语训教研组长,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在她的热心帮扶下,有近十名青年教师成为市级和校级骨干老师,而刘玲俐也被评为湖南省首届“芙蓉名师”。

在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时,刘玲俐自编了一套“舌操”,还与教研室一起编写了一套康复书籍,应用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她总结教学经验所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省多次获奖,并在特殊教育刊物上发表,在特殊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刘玲俐在特殊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从懵懵懂懂到一天一天的慢慢进步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能够融入社会,堂堂正正做人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时,她感到特别欣慰和满足。

30年来,刘玲俐带了80多个学生,别看只是80多个,这比普通学校的800个,甚至8000个还带得艰辛。有很多学生是从幼儿时期带到高中毕业,从不会说话到开口说话……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这样的一本院校。他们有的做了设计师,有的做了老师。没有考大学的,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有的做了糕点师,有的做了园艺师……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贡献,跟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家庭。每每看到这些,刘玲俐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坚守在特教这个特殊又平凡的岗位上,刘玲俐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这些年刘玲俐先后获得“感动衡阳十大教育人物”“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今年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特教岗位上的共产党员,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得到幸福,让他们的家庭得到幸福,这就是刘玲俐的初心和使命。她说:“今后,我将继续用爱照亮残障学生前进的道路,努力让每一位折翅天使翱翔蓝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7

30年的特校工作,刘玲俐年年当班主任。她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更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的身边。刘玲俐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践行着党员的义务和教师的职责,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班上有个叫云亮的男孩得了“急性肠炎”,疼得在床上打滚,刘玲俐得知消息立即赶到学生宿舍,以最快的速度把小云亮送到医院。接下来的几天,刘玲俐白天上班,中午晚上去医院给小云亮送饭,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赶去给他补课。没过几天,小云亮康复了。在从医院返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刘玲俐竖起了大拇指,并打出一句手语“你和妈妈一样,我爱你”。刘玲俐喜极而泣,把小云亮抱进了自己的怀里……

每天在路上遇到学生,刘玲俐会报以一个温馨的微笑,并先一步打出手语“你好!”;学生桌边掉下东西,刘玲俐会马上弯腰拾起交给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刘玲俐从不发火,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就这样,刘玲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对照、激励、要求着自己。刘玲俐所带班级的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成绩优秀,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而刘玲俐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8

初中毕业时,刘玲俐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她心中的梦更加清晰:她要用爱和真诚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1991年7月,刘玲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原衡阳市聋哑学校(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与她的特殊学生融在了一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一两年、甚至四五年的康复训练后,有些孩子慢慢可以开口说话了,有的孩子可以和周围人简单交流了……这对于一直陪着孩子们刻苦练习的刘玲俐来说,可能比孩子的父母更感到欣慰。

刘寒湘8岁才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由于很少发声,声带非常僵硬。刘玲俐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不仅学会说话,还能和健全人正常交流了。后来,刘玲俐还鼓励她学习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2017年8月,在庆祝中国与巴拿马建交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刘寒湘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登台演出,优美的舞蹈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演出结束后,刘寒湘给刘玲俐发来了信息:“刘老师,今天我的演出非常成功,感谢您!因为您才有我的今天。”看到信息的那一刻,刘玲俐喜极而泣。

“刘老师,您好!我自己开了一个理发店,收入不错,还带了一个徒弟呢!”在刘玲俐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学生刘运良给她发的一条短信。这曾经是一个性格暴躁有轻微自闭症的孩子,刘玲俐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用母爱般的温暖把他一步步变成了阳光向上、热爱生活的年轻小伙。

……

刘玲俐是这群特殊孩子的点灯者,她守护着自己的初心,用大爱为特殊孩子们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心灯”,照亮了他们人生的道路。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9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缺陷,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对他们来说,学习说话比正常人学习外语还要困难。

但是,刘玲琍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008年,学校创办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没有教材和教具,她就利用课余时间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获取知识。

“最难的时候,是孩子们还没有发出声音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发声是个什么动作。”刘玲琍介绍。

为了让孩子发出第一声,刘玲琍不仅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还经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让孩子们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拉着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让孩子们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除了上集体课,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15至20分钟的面对面单训时间。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班上的学生终于和健全人一样开口说话了,有10名孩子还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

小湘湘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虽然8岁才被家长送来接受康复训练,但刘玲琍并没有放弃。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小湘湘发出的基本都是含混不清的“聋哑音”。刘玲琍不仅帮她进行伸舌操、发爆破音等多项训练,还每天给她布置生活上的训练课程。慢慢地,小湘湘的发音清楚了很多。

如今小湘湘已经17岁,不仅成功走出了无声世界,还进入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舞蹈《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办的训练学校,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0

25年的班主任,她始终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冲锋在特教第一线。

回想过去,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

1998年,刘玲琍未满50岁的母亲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当时,刘玲琍正担任实验班38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教学任务非常重。等到她上完课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深度昏迷。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和母亲说一句话。

1999年,她结婚,按规定晚婚可以休一个星期。可她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毅然选择星期六结婚,星期一照常来上课。

32岁那年,刘玲琍终于有了自己的“宝贝”。可是,儿子八个月大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因为坚信儿子能回归正常,刘玲琍不愿再生,丈夫决然离开了她。面对残酷的现实,刘玲琍彻夜难眠。组织上关心她,校长亲自找她谈话,要她请假带孩子去长沙进行语训康复。刘玲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一定会教好我的儿子,同时学生也需要我,学生和儿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擦干眼泪,她依旧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天的课,带好班级学生,工作之余就在家里对儿子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无论是儿子还是学生,每一点点进步,都让她兴奋不已。

经过3年的努力,班上12名学生,有3名学生考上大学。而她的儿子,也在自己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学会了说话,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25年来,刘玲琍获得的荣誉无数,2015年还荣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但最让她兴奋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学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学生走出校门成为生活的强者,便是我最大的成就。”刘玲琍说。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1

大家对张雨霏熟知,应该是从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开始。

在那届奥运会上,张雨霏“横空出世”,她不仅奖牌拿得多,而且拿得快。

张雨霏曾用“梦幻”一词来总结自己的东京奥运之旅。她说自己确实想过要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自己的金牌梦,没想到会狂揽2金2银4块奖牌。其中,200米蝶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都打破了世界纪录,2块金牌仅仅相隔80分钟。

2021年7月29日,在完成女子200米蝶泳比赛之前,张雨霏还不知道自己将要在一个多小时后作为第三棒参加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

同时,因为两场比赛间隔时间短,之前消耗体能较多,在接力赛前150米时,张雨霏并不看好自己,觉得人家游得肯定比自己快。结果游到最后50米时,她心底瞬间燃起一股“中国力量”——决不能输,最终和队友们齐心协力拿下金牌。

果然,一切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张雨霏一直以来的厚积终于迎来了薄发,多年的付出也结出了硕果。

没错,张雨霏就是东京奥运会最令人惊喜的存在。也难怪网友纷纷赞叹:“张雨霏就是到东京进货的。”“80分钟连拿两块金牌,yyds(‘永远的神’的缩写)!”其实,网友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卓越都是她辛苦付出的回报。

张雨霏连获佳绩,妈妈张敏比她更开心:“这次雨霏的动作特别舒展,这孩子从当初对200米蝶泳心有恐惧到今天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真的很棒很棒!”

张雨霏曾经很怕200米蝶泳,因为蝶泳相对其他泳姿来说要更难,对选手的腰腹力量、有氧能力要求都很高,学起来也很不容易。

直到现在,谈到蝶泳,张雨霏都会说:“我的记忆里,只有第一次游200米是不害怕的,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嘛。第二次游200米时,当时12岁的我就开始害怕了,因为它不像100米,游一圈就回来了,200米真的很累。”这样的想法导致张雨霏每次训练蝶泳时,一游到长距离就想放弃。渐渐地,她认为自己100米蝶泳很行,200米则很弱。

好在,妈妈一直鼓励张雨霏。张雨霏的父母早些年都是游泳教练,张敏曾是很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江苏省第13届省运会比赛中拿到个人单项冠军和两个接力冠军,退役后成了一名体育老师。

除了关注女儿训练,她也很注重对女儿的思想教育。她经常告诉女儿,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我很欣赏一句话,‘要做事,先做人’,教孩子如何做人,孩子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妈妈教育得当,张雨霏的抗挫折能力自然杠杠的,就算200米蝶泳再难,她也会迎难而上。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2

张雨霏,女,中共党员,东南大学2022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国家游泳队现役运动员,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十佳运动员、江苏省体育发展杰出贡献等荣誉。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获得冠军,被评为杭州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

张雨霏表示,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模范带头作用,走好冠军之路,并带领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体育运动,用自己的专注和努力,展现“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的巾帼风采,为自己更大的梦想奋力拼搏,让体育精神成为自己青春的亮丽底色。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3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引领激励广大妇女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全国妇联决定,向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东南大学2022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奥运冠军张雨霏(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员)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2023年1月在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东南大学2022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奥运冠军张雨霏当选新一届江苏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雨霏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评选出的2022年“最美大学生”,获得新华社体育部评出的2023年中国十佳运动员。

7月,张雨霏参加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7月23日,在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张雨霏、程玉洁、杨浚瑄和吴卿风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32秒40刷新亚洲纪录,获得季军;在女子100蝶决赛中,张雨霏以56秒12夺冠,这也是她的个人世锦赛首个冠军。

10月张雨霏荣膺杭州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张雨霏在本届亚运会上,四破赛会纪录,独揽6金,分别是女子200米蝶泳、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女子100米蝶泳、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50米自由泳和女子50米蝶泳金牌。

在2023年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柏林站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张雨霏以56秒74获得冠军 [104]。以2分06秒73在世界泳联世界杯分站赛雅典站夺得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女子100米蝶泳比赛中,张雨霏以56秒06打破赛会纪录并夺冠。

2023游泳世界杯,布达佩斯站女子200米蝶泳决赛,张雨霏以2分05秒65打破赛会纪录夺冠,游泳世界杯女子200蝶项目完成三连冠。

2023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收官,张雨霏在女子组总积分榜上名列第三。

2023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女子100米蝶泳决赛,张雨霏以56秒80代表江苏队夺得冠军,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张雨霏以24秒58的成绩夺冠。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4

3月3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奥运冠军张雨霏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并作了发言。

会后,张雨霏发文表示:“是荣誉,是感恩,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天下的女孩子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愿黄(会林)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再过几个月,张雨霏就将出战巴黎奥运,祝愿中国游泳军团取得好成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典型事迹篇15

一位是白发苍苍耄耋之年的文化学者,一位是青春洋溢的奥运冠军——3月3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两位“90后”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与南京体育学院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坐到了一起。

互加微信、拍照留念、关切鼓励……当90岁的黄会林与“90后”张雨霏第一次邂逅,虽然人生轨迹不同,虽然从事不同领域,但巾帼奋进的共同精神让她们早已跨越了年龄的差距,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从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到学术殿堂里教书育人,从专注影视学科研究建设到致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听着身边和蔼慈祥的“黄奶奶”讲述传奇人生经历,张雨霏目光里充满着敬仰。

从15岁进入国家队到17岁打破女子200米蝶泳世界青年纪录,从第一次奥运之旅遭受重创到东京奥运会收获两金两银佳绩……看着身边笑容阳光的张雨霏,黄会林的目光中透露着赞许与期待。

20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