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

| 李金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精选1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

王威,29岁,现在是北京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王威8岁时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16岁时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全家辗转就医多家医院,但均因病情过重而被拒之门外。在20岁生命将走到尽头时,她写信给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组,打算死后把角膜献给需要的人,遗体献给医学院解剖研究。

她的事感动了很多人,煤炭总医院组织专家为王威进行了手术,长达6.5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摘除肿瘤十余个,最大的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她奇迹般地康复了。2012年,25岁的她成为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因为爱,王威活了下来,现在她要尽己所能,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并告诉大家,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2】

张雨霏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体育世家,父母均为游泳教练,先天继承了良好的游泳基因。

据母亲回忆,张雨霏3岁就开始接触水。

5岁被送到徐州市游泳队开始接受正规训练。

在刻苦的训练下,她的成绩瞩目,13岁就被选进省游泳队,成为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

张雨霏在游泳方面的最重要的天赋是身体素质优越,比如身体的恢复特别快。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3】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

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

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

致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4】

杨华德系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5年至今,国际交流中心选派杨华德专家赴布隆迪执行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担任组长兼水稻专家。该项目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立项,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管理,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实施。在国际交流中心指导下,杨华德团结带领组内专家,帮助解决当地稻瘟病、黄叶症等历史性难题,实施种子工程,促进布水稻单产由2吨/公顷左右升至9—10吨/公顷。在布建立56个减贫示范村,首个减贫示范村已实现脱贫;共培养110余名青年带头人,点燃了布隆迪农业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借助中国技术和专家带动,布水稻总产量三年间增幅达365%,受益人口超三万人。

布方高度肯定中国农业专家为布实现农业发展愿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布总统恩达伊施米耶五次亲临项目点视察,对专家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授予杨华德组长国家功勋证书。布农业部两次为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颁发突出贡献奖。减贫示范村和青年带头人等模式得到国内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已在非洲推广至津巴布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纳法索等国家。

国际交流中心已连续实施六期援布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本期项目聚焦水稻专业,以“示范村建设”“青年带头人培养”“种子生产”等任务为重点,努力为深化中布农业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中国》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平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6】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赛场,张雨霏一骑绝尘,强势夺冠。“蝶后”破茧。

她只有63分钟的休息时间。领完奖,头发水还没干,她迅速奔向下一个项目——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第三棒。

张雨霏全程踩着世界纪录向前游,最后50米冲刺,交棒前一刻反超。最终,中国队以0.4秒之差,险胜第二名泳坛霸主美国队。

直到现在,人们仍反复回味这场奇迹之战,这是中国泳史上第一枚奥运接力金牌。

同一天,张雨霏夺得两枚金牌;不到两个小时,世界纪录被打破两次。

那一年,张雨霏23岁,这是女游泳运动员考虑退役的年纪,但她的战斗还在继续。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7】

23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10岁失去双臂。19岁学习用脚弹钢琴,22岁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中国男孩的奇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有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辞∶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8】

他是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在非洲八年,带领专家组,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因卓越的贡献,他获得该国总统颁授的国家功勋成就奖,他就是杨华德。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总人口1200多万,可用耕地面积只有130多万公顷。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落后等因素,当地农产品不能自给自足,长期面临粮食安全的问题。

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有关承诺,中方从2009年开始向布隆迪分批次派出高级农业技术专家。2015年年底,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与另外7名专家首次踏上布隆迪的土地。初到布隆迪,当地农民贫困的生活状况让杨华德深受触动。

杨华德:很穷、房屋很破旧,这是最大的印象。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作出一点贡献去帮助他们。

当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均占有土地不多,普遍粮食缺口很大。经过前期调研,专家组发现布隆迪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具备种植水稻的良好条件,但因为技术条件落后,产量不理想,水稻种植在当地并不普及。

因为长期在国内从事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杨华德深知杂交水稻稳定、高产的优势,他和其他专家取得共识,决定在布隆迪试种杂交水稻。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9】

20__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 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山高坡陡、沟深林密、缺氧难行等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当天下午,明火已被扑灭后,消防员在向山谷两个烟点迂回接近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队营区的笑脸墙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让我们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0】

张雨霏,1998年4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 ,国际级运动健将,东南大学体育系硕士研究生。

在东京奥运会上,她获得两金两银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一项奥运会纪录,成为中国代表团在当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耀眼的荣誉背后,是一次次突破自我的“破茧成蝶”,而体育精神也早已成为她青春的亮丽底色。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1】

顾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宁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欧洲科学、艺术、文学学院院士,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一级教授。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2】

“在读初中期间家里面特别穷,我们村里面水稻产量很低,低得很,我们县农业局派了一个技术员到我们村里面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当年产量就翻了番。”杨华德说。作为农民的孩子,幼年时杨华德也曾有过饥饿的经历,目睹农技专家的厉害后,一个成为农技员的梦想便在杨华德心间种下,立志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的愿望开始萌芽。

这个梦想,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结出金灿灿的“累累硕果”。“杨华德很‘轴’,韧性很强,有为农情怀,认准的事,他会坚定的去做,并且一定能做出成效。”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学琦说。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3】

吴天一院士,86岁,塔吉克族,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_”。

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藏族群众上万人。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_”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吴天一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颁奖典礼上,视频短片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句句真情的话语,还原了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迹。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吴天一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青海。当时,国内的高原医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受强烈紫外线的影响,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在高低压实验氧舱进行首次人体模拟实验时,他的鼓膜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在调研途中,他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十四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儿戳入心脏……凭借着一股韧劲,吴天一的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投身高原医学研究60余年,吴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4】

2023年9月29日,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迎来收官之战。在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我国游泳健将张雨霏劈波斩浪,最终以25秒10的优异夺得金牌。

在本届亚运会上,张雨霏还夺得女子200米蝶泳、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女子100米蝶泳、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50米自由泳,5项冠军。如此一来,张雨霏成了万众瞩目的“六金王”。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张雨霏在80分钟内连夺两枚金牌,粉丝戏称她是来东京“上货”的。

让人惊叹的是,在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张雨霏更是夺得惊人的9枚金牌,成为该赛会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5】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20__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简介【篇16】

“稻穗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在于它深埋泥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1983年7月,杨华德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正式加入农业“大家庭”。“学农必须要脚沾泥土,头上拂露珠”,他开始奔走在田间地头,围着老农技专家“打转”,不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升本领。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他前往广西农学院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研究生,专注修炼“本领内功”。

1989年学成归来,他一头扎进“三农”事业中,从事杂交水稻科研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探索新店“锅炉姜”种植,实现燃烧有烟煤到无烟煤的技术转变;推广农经种植技术,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高效跨越发展。2000年获“内江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1年获内江市委、市政府首届“优秀创业人才”表彰。

20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