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

| 梦荧

我们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那么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

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篇1)

2011年,黄武刚毕业后来到701所,立志“舰船报国”。他怀揣一颗兴装强军、向海图强之心,扎根我国舰船总体设计领域,曾参加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主持并参与过我国十余型军品及公务船的总体开发及设计工作,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维系海疆安全提供了强力支持。

2011年11月,湄公河惨案发生后,黄武刚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受命担任5艘老旧商船改装总体专业负责人。

面对设计建造图纸与实船相差甚远,而改装周期又只有一个月的紧急要求,他只得白天调研测量制定方案,连夜计算设计图纸并送船级社审查,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改装工程及图纸现场送审工作,有效保障了中老缅泰四国联合行动任务。

2012年,我国启动了常态化巡航任务。

黄武刚作为某型船的技术负责人之一,面临时间进度周期紧、批量大、个性化需求不一致的现状,除负责大量总体专业图纸的设绘及与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与船厂、用户的协调沟通工作。

2015年1月,他随船巡航,实地调研了现场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及船舶运行情况,回来后,他向单位主动申请,牵头扎根某新型大吨位高速执法船项目开发,根据周边海域海上维权需求,结合我国动力系统和执法装备现状,开展大量多方案对比论证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论证,该项目最终作为重点型号立项,各项总体性能指标大幅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成为我国海洋执法的骨干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重要贡献。

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篇2)

清晨,江边,伴着一群白色海鸥清脆的鸣叫声,一艘崭新的蓝灰色“战舰”迎着朝阳,驶向大海。目送着亲手设计的舰船渐渐远去,35岁的黄武刚感到,“舰船报国”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近。参加工作11年,黄武刚已主持并参与我国十余型舰船的总体开发及设计工作。

黄武刚出生成长于湖北孝感,报考大学时,船舶设计还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随着学业不断深入,“舰船报国”的理想在他心中萌芽。研究生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如愿进入中国船舶701所,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

要实现“舰船报国”的理想,不能纸上谈兵,需经历无数磨砺。2011年11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黄武刚便接受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担任总体专业负责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将5艘老旧商船改装成武装巡逻船。

“当时,现场条件非常艰苦,几乎没有现代化船厂的施工条件。而且因为是老旧民船,许多图纸不全……”黄武刚回忆,自己白天出去测量,晚上回来出方案,每天都得工作到凌晨。最终,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改装工程及图纸现场送审工作,有效保障了行动任务。这次牛刀初试,让黄武刚快速成长,也让他迈出实现“舰船报国”的坚实一步。

黄武刚认为,青年人在事业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优势,用好各种知识平台,加强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篇3)

黄武刚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临危受命,为公安边防干警的首次境外武装执法提供紧急装备支撑,一个月内完成5艘船的执法改装任务;讲述了随船参与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担任 “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的总体研制专业负责人,以及随雪龙号破冰船参加南极科考,获取极限条件下船舶结构、抗冰系统、极地科考作业等关键系统的第一手资料的经历,以及一路成长、一路追梦星辰大海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舰船青年在为民族复兴强国伟业中奋楫笃行、挺膺担当的精神风貌,得到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全国巡回报告团围绕“学思想、强信心,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组深入全国各地开展主题宣讲,积极引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篇4)

黄武刚,男,汉族,湖北孝感人,1987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某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第十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极地环境与装备学组副组长。

2011年毕业后他来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立志“舰船报国”,怀揣一颗兴装强军、向海图强之心,扎根我国舰船总体设计领域,曾参加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主持并参与过我国十余型军品及公务船的总体开发及设计工作,并获得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维系海疆安全提供强力支持。现正担任某重点项目副总设计师,同时牵头某重点型号论证开发设计工作。

“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是国内首艘专用考古工作船,亚洲排水量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全电力推进考古船,作为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没有可供借鉴的母型,设计又必须满足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前瞻性及美观性,因此设计难度大。他作为该船总体专业技术负责人,完成了该船的总布置集成优化、线型和性能研究工作,协助解决了电力推进系统和考古系统复杂、空间布置紧张等设计难题,奠定了我国在水下考古领域的地位,并且该船最终荣获我国首届“全国十佳文博产品”第二名称号。

强国复兴有我黄武刚个人事迹材料(篇5)

参加工作后,最令黄武刚感到光荣和自豪的,是他2017年代表中国船舶701所随雪龙号首次参加极地科学考察。在这次为期108天的考察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惊喜与惊险。一次,雪龙号遭遇两个强气旋,大片海冰高度聚集连接成片达十几公里,受降雪干扰,瞭望和雷达均无法识别冰山和水道。受强风影响,冰情变化剧烈,冰图信息失效,雪龙号因为破冰能力有限,被困冰区多达一个多星期,几乎与外界失去联系。

这次历险,更加坚定了黄武刚专注研发更强破冰能力破冰船的决心。回国后,在国内没有重型破冰船母型参考的条件下,黄武刚通过大量国内外调研学习和计算分析研究,独立研发出双向破冰船线型,经国外权威机构计算,破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指标。

20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