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新鲜出炉,孙家栋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推荐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篇1

1967年,孙家栋开始进行卫星方面的研究。他担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的总体设计负责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向太空迈进的序曲。

1976年11月26日,孙家栋领导设计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在“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卫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和技术协调上,他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孙家栋是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中国月球探测分三步走方案,明确了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路线图”。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顺利抵达月球并实现绕月,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篇2

从小,身为校长的父亲,就教育子女:“你们要热爱祖国,将来要做个有用的人!”想到这里,孙家栋再也坐不住了,他腾的一下站起来就跑。“家栋,你的红烧肉还没吃呢!”同学在身后大喊,而他顾不上回答,一路小跑,找到校领导,声音干脆,目光坚定地说:“我要报名!”就这样,当晚,他没有回家过元宵节,而是扛起行李,跨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之旅,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空军。凭着一股子干劲,孙家栋凭再次以优异成绩,在30名优秀学员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一批留苏学员,学习发动机专业。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在读书。省吃俭用买了支录音笔,方便随时随地听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在专业崭露头角,获得斯大林纪念章。站在领奖台上,他举着这枚纯金纪念章,用地道的俄文说:“我要感谢我的祖国!”

学成回国后,他被安排到导弹研究机构,又被钱学森的慧眼相中,任命为第一颗人造卫星总设计师。但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没钱,没技术,没专业设备,要造卫星,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从不服输的孙家栋,率“十八勇士”,提出一切从简方案,去掉卫星的探测功能,确定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12字方针 !他的口头语是:“办法总比困难多!”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举国沸腾!这个过程,孙家栋和他的团队,用了不到3年时间。41岁孙家栋在航天界一战成名!从此,孙家栋,这个名字就与我国的卫星事业联系在一起。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篇3

6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导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也已提到日程,正在忙碌中程导弹后期研制工作的孙家栋,奉命向新的技术领域——空间技术进发。

1967年7月,不足不惑之年的他负责组建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即501部,并参加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作,先后担任这一总体设计部的技术负责人和副主任。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其隶属关系和领导体制几经变动,1970年5月划归七机部领导,1973年5月正式列入七机部建制,成为七机部五院。

应用卫星与运载火箭、弹道导弹虽同属航天技术范畴,但对他而言,卫星技术毕竟是其新涉足的领域。他调入后,既参加领导501部的组建工作,同时又担起了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的重任。

根据国家对东方红一号主要的基本的要求,即“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参加领导卫星总体及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简化工作,能源系统去掉了太阳能电池加镉镍电池供电部分,采用银锌电池组供电的方案;去掉了科学探测和遥控两个系统;去掉姿态控制部分,只保留测量姿态的红外地平仪和太阳角计。这样东方红一号的分系统主要是: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乐音装置、短波遥测、跟踪、天线和姿态测量等。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篇4

他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负责制造中国的第一颗地球卫星,填补了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空白。作为国际科学院院士,他的成就印证了对科研技术的不懈追求。同时,作为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的高级顾问,他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航天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这位航天领域的杰出人物,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元帅”的孙家栋。

1958年4月,在苏联取得学业成就的孙家栋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开始从事导弹研究,并参与了苏联“P-2”导弹的仿制和改型设计工作。

然而,1960年中苏友好关系破裂,苏联专家迅速带走了所有资料。当时担任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的孙家栋与同事们共同面对前方困境,团结一致,携手应对挑战。1960年9月,中国成功使用自行生产的液氧和酒精作为导弹的氧化剂和燃烧剂,将苏联制造的“P-2”导弹成功发射入空。

同年11月5日,他参与的中国首枚仿制近程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划破了广袤的神州天空,开辟了导弹领域的新篇章。此后,孙家栋的卓越才能逐渐引起时任五院院长钱学森的关注,不断被分派重要任务以加强培养。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事迹篇5

孙家栋,1929年4月8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航天工程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曾说过,自己走上航天之路纯属偶然。1948年,19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选择了汽车专业。

1950年元宵节这天,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的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这顿难得的红烧肉之后再回家。饭间,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的学生,说北京空军招人,去者当晚就要赶往北京。

孙家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机会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就在一瞬间。孙家栋怎么也没想到,馋嘴也会“馋”出个军官出来。

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贪馋让他这辈子和航天事业绑在了一起。

25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