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
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赵九章事迹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篇1
赵九章把科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联系起来,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主张在广东等地以种植防风林带方式改变局部小气候,为橡胶移植到亚热带地区创造了条件。5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人工降水研究,在赵九章的积极倡议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研究人工降水,使我国的云雾物理研究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研究成果。
赵九章十分重视气象学的现代化建设。1950年代初,他通过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及时提出气象学要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并在工作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这对我国气象学的现代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950年代初,计算机的问世使天气预报从定性向定量化的发展具备了条件,由于赵九章培养一批科技力量,当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后,数值预报研究和业务就开展起来了,为1960年代末我国正式发布数值预报奠定了基础。
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赵九章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海潮观测研究对于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当时却是空白。1950年代初,赵九章亲自指导开展我国海区海浪及波谱的研究,研制出观测设备和一整套观测分析仪器,为认识我国海域的波浪特征,开发海洋资源作出了贡献。
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积极促进空间科学发展。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赵九章以极大热情投入我国空间事业的创建工作。1958年,赵九章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三年困难时期,赵九章及时调整发展计划,把主要力量放到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的气象火箭,逐步开展其他高空物理探测,同时探索卫星的发展方向。
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篇2
赵九章曾受教于叶企孙、吴有训等我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名师们的教诲培养和高风亮节使他受益匪浅,奠定了他一生重视教育、科学报国的思想基础。1938年,自德国回来的他继承了老师们的优良传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他不仅热爱教学,也善于教学。一直到调任气象研究所,他仍然在国立中央大学当兼职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申请试办一所新型的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九章对中国科大的建立非常支持,并在当时原定拟设立十二个系的基础上建议设立第十三系——应用地球物理系,得到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批准,而后被任命为首任系主任。
在中国科大主持建立应用地球物理系后,从教育计划的安排、课程的设置到教员的安排、教材的编写,赵九章都是亲力亲为。他请来中国科学院的名师,有严济慈讲授“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有陈芳允讲授“无线电”,有钱临照讲授“光学”。另外,还有顾震潮任气象教研室主任、傅承义任地震教研室主任、秦馨菱任遥测遥控教研室主任,由学部委员们组成的这支教师团队阵容强大,气势恢宏。
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篇3
在他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他立刻回到正风雨飘摇的祖国,没有丝毫犹豫。他先是在西南联大向学生们传授战时极其重要的气象科学,后又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气象科学研究,自此成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与此同时,赵九章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了地球应用物理系。这位首任系主任带头编写了首批学生简章,并对该系所辖各专业的学科内容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如今享誉国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便是如此这般地在赵九章手上孕育出来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全世界。第二年,____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一句话,让赵九章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担任581组副组长,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时,中国对于卫星研究既没有技术更没有相关资料,想要向苏联借鉴经验的行动也连连碰壁。面对重重困难,赵九章并没有放弃。他主持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总体布局。在让国家强盛的赤子之情的驱动下,不出一年时间,赵九章就完成了从整体规划到卫星制造与轨道设计、火箭设计、观测项目与地面跟踪等全方位的技术准备。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赵九章与同事们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研发。
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篇4
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赵九章用一条直线把它的三个思考连接到了一起,这就是他为祖国的卫星事业部署的三部曲。
出访苏联,学习卫星知识,只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但是没想到第一步就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
原来所谓的苏联老大哥只带中国代表团参观了一些附属的设备和模型,真正的卫星和火箭,他们连看都没让看,而且处处受到监听和监视。
回来的飞机上,赵九章暗下决心,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卫星。
回国之后,他建议中国科学院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人造卫星和火箭的机构,这是1958年的第一项任务,这个机构就被命名为“581小组”,由钱学森担任组长,赵九章担任副组长。
赵九章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全新的空间物理专业,亲自讲授空间物理学,并且撰写了我国第一本高空物理学专著《高空大气物理学》。
赵九章亲自编讲义、写专著、授课,培养了一大批空间物理学人才。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是王宝根。
在认识赵九章之前,王宝根是一个只上过扫盲班的半文盲,他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学,是赵九章师父一步一步的把他培养成一名优秀工程师。
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事迹篇5
“我们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有原子弹重要吗?”
“和原子弹一样重要。”
“那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与父亲的这段对话,赵九章的女儿赵理曾一直深深记在心里。多年之后,她才慢慢知道,父亲的名字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
这是赵九章用生命最后10年献身的事业。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全世界。
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次年,_______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任副组长,并于10月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苏方招待很热情,但唯独代表团提出想参观有关卫星的内容时,他们表现得很谨慎,事事都要打请示。
有一天,代表团被带到一个院子里,开来一辆卡车,车斗里是一台仪器,用布盖着。
掀开盖布,里面是一个形似探空火箭的箭头,上面有一些探测仪器。苏方介绍说这就是进入轨道的卫星。
赵九章等人绕着卡车看了一阵,提出能否打开外壳看看里面的布置,却没能得到同意。尽管如此,这已算是一次重要的参观了。
回国以后,赵九章说:“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是重要的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
此后便是数年的扎实预研。
1964年底,赵九章结合六七年来卫星预研工作的基础,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这封信受到了____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