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

| 徐球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是什么样的呢?赵九章有哪些令人感动的事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精选篇1

赵九章与航空航天、人造卫星结缘,始于1932年。当时赵九章到南京中央气象研究所实习,由竺可桢先生进行指导。1935年7月,赵九章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主攻气象学。并在此期间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率先把数学、物理引入气象学,开创先河。

至此,一颗科学巨星在共和国的历史中冉冉升起。

1938年,完成博士论文的赵九章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征程。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赵九章坚守岗位,守护珍贵的气象资料和器材,不惧战争威胁。国民党离开大陆前夕,曾命令中央研究院各所迁往台湾,也被赵九章断然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物理学和气象学的双重科学背景,赵九章备受国家重视。扛起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重担,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物理人才,解决了我国物理方面人才紧缺的难题。同时,赵九章还在高校任教,为国家培养大气、遥测等方面的人才。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世界。赵九章的热血也随之沸腾起来,他做了多场关于人造卫星的科普报告。次年,_______向全国人民宣布:“我们也要搞一点点人造卫星!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精选篇2

这便是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心想要国家科学发展独立自主且不落人后。

可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想要发展人造卫星,可以想象那是一件比攀顶珠穆朗玛峰还要困难的事情。但以赵九章为首的科学家们没有退缩。经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同意以科学院为主搞人造地球卫星,并且批准拨专款2亿元人民币。科学院也不能一家独办,我们组织各方面协作,把有关单位组织起来。当时为了搞卫星,又成立了“581组”。

1964年10月,针对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足足42天,他们白天开会,晚上计算,集思广益。到了1965年10月22日,以赵九章为首的科研人员正式提出了卫星的总体方案,勾画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雏形——一米级,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

可惜赵九章先生在1968年已经离开人世。我国的航天日之所以选定4月24日,也是因此而来。“我们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都比较积极,其中最积极的是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先生,他对科学院提出第一个卫星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易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精选篇3

赵九章,1907年生于浙江吴兴县。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

赵九章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外甥,并做过戴的机要秘书,他若要走仕途,自然前程不可限量。但他不愿做官,一开始便选择了追求知识的道路,

赵九章先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攻研气象学。

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1945年,他首次在世界上提出行星波斜压不稳定的概念。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

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作这一学术报告时,引起国际气象学家的高度重视。在气象学发展史上公认“公元1946年,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概念”。

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们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力量薄弱,赵九章与涂长望携手合作,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为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精选篇4

在德国期间,赵九章一直心系祖国。尽管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赵九章在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历经千辛,排除万难,终于辗转回到国内。此后,他一直在为国倾力的路上,先是在西南联大理学院任教,后又因竺可桢先生慧眼识珠,1944年接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这里,他领导开展气象学科研事业,并到中央大学讲授气象学课程。

1948年,国内形势动荡,国民党政权分崩离析,南京风声鹤唳。当权者命令中央研究院各所迁往台湾省。但赵九章坚决反对,他不顾个人安危,向中央研究院院长发了一封电报:“八年抗战,颠沛流离,实不堪再动。”他号召其他科学家也留下来,守护珍贵的气象资料和器材,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等待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一成立,有物理学、气象学双重科学背景,且有担任研究所所长经验加持的赵九章大展拳脚,很快全身心投入到了国家科学事业建设中。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毅然扛起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重担,在此期间,他牵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应用地球物理系,设立空间物理专业、大气专业和遥测专业,并自荐兼任首任系主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地球物理领域的人才。该系还设立了四个教研室,他兼任了高空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1960年又根据国家需求设立了地壳物理专业。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重点走访了多个与地球物理相关的研究机构,回国后很快将访问经历写成报告。目光走在世界前沿的他,捕捉到了太空时代的来临。

赵九章人造卫星专家事迹精选篇5

赵九章院士,(1907年——1968年),籍贯浙江湖州,生于河南开封。他的身份是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我国地球物理学和空间事业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建立和发展我国动力气象、大气环流数值天气预报和物理等学科以及研究工作,领导开创我国火箭探空研究,探索卫星发展方向,并在卫星系列发展规划探测方案制定、东方红一号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确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院士获得了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院士语录:

1.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2.广大的宇宙就是空间科学的大实验室,我们的空间科学实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就必须进行卫星探测。有了卫星,空间科学才能真正地走向太空。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请赵九章组建应用地球物理系。这是一个全新的科学,连教材都要由赵九章亲自编写,所以他忙得连家都没空回。

有一天好不容易回了趟家,赵九章就被自己的宝贝女儿逮住询问起来:爸爸,你总是不回家,是在忙着上课和编讲义吗?

赵九章说除了上课和编讲义,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女儿追着问,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

赵九章叹了口气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秘密。

原来这件更重要的事就是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所以连女儿和妻子都不能告诉。

25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