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

| 徐球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大家了解多少?赵九章的贡献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篇1)

赵九章于 1907 年 10 月 15 日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中医世家,籍贯浙江湖州。自幼聪慧的他,经历了诸多坎坷与磨难,却始终坚定地追寻着科学救国的道路。他曾在上海交易所当过学徒,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学物理教材。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等名师,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1935 年,赵九章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师从气象学家菲克尔,1938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回国后的赵九章,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同时进行气象学研究。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他的家庭生活也十分贫困,女儿出生时的第一件衣服竟是用袜子缝制而成。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他在气象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国气象学走向数理化的道路。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科学家们。赵九章积极倡导中国发展自己的人造卫星,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探空火箭开始,逐步探索人造卫星的技术。

赵九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重视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如叶笃正、陶诗言、谢义炳、赵柏林、周秀骥、巢纪平、陈颙、闵桂荣、刘振兴、王水等院士,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教授、气象学家朱岗昆教授、南京气象学院顾钧禧教授等。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篇2)

赵九章与航空航天、人造卫星结缘,始于1932年。当时赵九章到南京中央气象研究所实习,由竺可桢先生进行指导。1935年7月,赵九章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主攻气象学。并在此期间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率先把数学、物理引入气象学,开创先河。

至此,一颗科学巨星在共和国的历史中冉冉升起。

1938年,完成博士论文的赵九章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征程。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赵九章坚守岗位,守护珍贵的气象资料和器材,不惧战争威胁。国民党离开大陆前夕,曾命令中央研究院各所迁往台湾,也被赵九章断然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物理学和气象学的双重科学背景,赵九章备受国家重视。扛起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重担,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物理人才,解决了我国物理方面人才紧缺的难题。同时,赵九章还在高校任教,为国家培养大气、遥测等方面的人才。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世界。赵九章的热血也随之沸腾起来,他做了多场关于人造卫星的科普报告。次年,_______向全国人民宣布:“我们也要搞一点点人造卫星!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篇3)

在德国期间,赵九章一直心系祖国。尽管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赵九章在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历经千辛,排除万难,终于辗转回到国内。此后,他一直在为国倾力的路上,先是在西南联大理学院任教,后又因竺可桢先生慧眼识珠,1944年接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这里,他领导开展气象学科研事业,并到中央大学讲授气象学课程。

1948年,国内形势动荡,国民党政权分崩离析,南京风声鹤唳。当权者命令中央研究院各所迁往台湾省。但赵九章坚决反对,他不顾个人安危,向中央研究院院长发了一封电报:“八年抗战,颠沛流离,实不堪再动。”他号召其他科学家也留下来,守护珍贵的气象资料和器材,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等待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一成立,有物理学、气象学双重科学背景,且有担任研究所所长经验加持的赵九章大展拳脚,很快全身心投入到了国家科学事业建设中。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毅然扛起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重担,在此期间,他牵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应用地球物理系,设立空间物理专业、大气专业和遥测专业,并自荐兼任首任系主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地球物理领域的人才。该系还设立了四个教研室,他兼任了高空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1960年又根据国家需求设立了地壳物理专业。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重点走访了多个与地球物理相关的研究机构,回国后很快将访问经历写成报告。目光走在世界前沿的他,捕捉到了太空时代的来临。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篇4)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

1958年10月,赵九章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

在他领导下,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

1964年秋,赵九章不失时机地向国务院提交了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

1965年3月,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这项研究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他的领导下还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

赵九章两弹科学家典型事迹(篇5)

建国初期,技术力量薄弱,赵九章与涂长望携手合作,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为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他出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气象组组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和1962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1967年,中国科学院造反派开始夺权,赵九章首当其冲。他所有的权利统统被剥夺殆尽。____带给他的,除了学习班,便是没完没了的充满野蛮与疯狂的批判和斗争——因为他是戴季陶的外甥,和蒋纬国还有割不断的关系。他有生以来几乎没逛过大街,现在每天都要被押到大街上游逛一趟,而且脖子上还要挂一块大牌子,上写“反动学术权威赵九章”几个大字。

等游街完毕,再回到科学院接受批斗,然后晚上还得赶写检查和交代材料。每次批斗,他都必须低头弯腰,老实认罪。可他不肯低头,不肯弯腰。再说人老了,腰又有病,也实在弯不下去;即便弯下去了,也无法达到造反派规定的标准。于是,造反派便用烟头烫他的腿,烫他的腰,烫他的嘴,直到烟头烫灭了,他的腰还是没有弯下去。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批斗一次次升级,每每被强迫坐“喷气式飞机”。他脑子里原有的那个“也许过一阵子形势就好了”的念头渐渐打消,随之涌出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迷茫和惆怅。刚开始,他还能打听打听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情况,到后来,他连打听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于是,一种莫大的焦虑、空虚和失落一并向他袭来,使他每日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一个老朋友: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他想给乔打个电话,问问知识分子政策是不是变了?然而,他怎么也查找不到乔的电话号码。

25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