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
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大家知道是什么样的呢?赵九章大家熟悉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1】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并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攻研气象学。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们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气象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6年,他出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气象组组长,1958年和1962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赵九章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力量薄弱,赵九章与涂长望携手合作,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为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2】
赵九章,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倡导和开拓我国地球科学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大应用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高质量科技人才,为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赵九章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后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3】
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从零基础到拥有自己的全天候导航系统,中国人自立自强造就了无数航天奇迹。在中国的航天卫星事业上,我们不能忘记一位浙大校友——现代气象科学奠基人赵九章,更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1925年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系。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的开创者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1955年,赵九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1968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1999年9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赵九章被寄望于子承父业,读私塾时的他则渴望从事文学。然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赵九章既没有从事中医,也没有从事文学,而是选择了“科学救国”。1925年,赵九章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之后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功报考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专业。
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4】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请赵九章组建应用地球物理系。这是一个全新的科学,连教材都要由赵九章亲自编写,所以他忙得连家都没空回。
有一天好不容易回了趟家,赵九章就被自己的宝贝女儿逮住询问起来:爸爸,你总是不回家,是在忙着上课和编讲义吗?
赵九章说除了上课和编讲义,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女儿追着问,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
赵九章叹了口气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秘密。
原来这件更重要的事就是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所以连女儿和妻子都不能告诉。
其实很多科学家都是这样,一辈子隐姓埋名,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但是,却有很多人会以为他在从事特务工作,甚至有的妻子还以为他的老公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有了其他的家。这些无名英雄们默默地承受了多大的委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
不久前,赵九章率领中国大气物理科学代表团出访苏联,希望能够学到苏联先进的航天技术。
就在一年之前,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腾空而起,冲破了大气层,射入了浩瀚的太空,从此开启了人类新空间时代。赵九章也因此激动得彻夜难眠。
作为一名空间物理学家,他深深地意识到卫星上天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气象学、宇宙空间学研究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赵九章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5】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我国杰出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
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德国深造,攻读气象学专业, 并于1938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并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被命令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现代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
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
1958年8月,中科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
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他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
他对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