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
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是什么呢?赵九章的过往故事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精选篇1
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过程中,赵九章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重要建议,领导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
1964年,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工作的建议,在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等诸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领导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力促把分散在各机构的一部分地震、地磁和地球物理探矿组织,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重要科学家团结在一起,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该所在赵九章主持下很快发展成为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后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空间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室、组为基础组建的,其中不少科学家都曾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过,有的还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精选篇2
赵九章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通过留学考试,于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气象学。
1938年,赵九章获得气象学专业博士学位。当时以他的才学完全可以留在国外工作,但是,他却决定回到战火纷飞的国内,为饱受蹂躏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回国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赵九章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外甥。刚回国时,他给戴季陶做过一段时间的机要秘书,但是,没多久他就厌烦了官场的腐败昏庸,离开了。如果,他留下,仕途之路想必会一帆风顺。
1944年,对赵九章极为赏识的竺可桢,推荐赵九章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气象物理研究中,赵九章迸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经过赵九章的日夜钻研,1945年,他提出“长波斜压不稳定”理论,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
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做学术报告时提出了此理论,获得国际公认。由此,赵九章在国际上的声望日渐升高。
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精选篇3
家庭的苦难却接踵而至,赵九章的母亲积劳成疾,长期卧床不起,父亲边行医治病,边照顾母亲,身心疲惫。1927年1月,父亲去世,20天后母亲也离开了人世。赵九章从杭州回到开封,悲痛地送走双亲。1927年,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的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爆发,蒋介石叛变革命,大搞“白色恐怖”。赵九章被国民党当局当做共产党嫌疑犯而抓捕。在狱中身心备受摧残,浑身病痛,精神状态也很差。
有一天,看守大喊一声:“赵九章,你表妹看你来了。”赵九章很是吃惊,心想自己并没有什么表妹,原来这个自称“表妹”的人叫吴岫霞,是好友给自己介绍的还未曾见过面的女朋友。吴岫霞自幼接受新思想,不裹小脚,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十四五岁就独自去杭州求学,听说了赵九章的情况后,竟生出了爱慕之情。她不畏反动派的淫威来探监,给身陷囹圄的赵九章很大的精神慰藉。此后她经常来探监,开始了两人的患难之恋,此后两个相伴一生。在姑妈的奔走求助下,姨夫戴季陶将其保释出来,此时戴季陶已在国民政府身居高位,作为国民党元老,任考试院院长。
戴季陶很赏识他,将他接到南京,担心他再去参加革命活动,就对他严加管束,并为其提供了考试院院长办公室机要秘书的职位。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亲戚手下,仕途上顺风顺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可赵九章一心从事学术研究,认定只有科学才能使中国强大,最终选择北上。
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精选篇4
“我们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有原子弹重要吗?”
“和原子弹一样重要。”
“那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与父亲的这段对话,赵九章的女儿赵理曾一直深深记在心里。多年之后,她才慢慢知道,父亲的名字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
这是赵九章用生命最后10年献身的事业。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全世界。
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次年,_______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任副组长,并于10月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苏方招待很热情,但唯独代表团提出想参观有关卫星的内容时,他们表现得很谨慎,事事都要打请示。
有一天,代表团被带到一个院子里,开来一辆卡车,车斗里是一台仪器,用布盖着。
掀开盖布,里面是一个形似探空火箭的箭头,上面有一些探测仪器。苏方介绍说这就是进入轨道的卫星。
赵九章等人绕着卡车看了一阵,提出能否打开外壳看看里面的布置,却没能得到同意。尽管如此,这已算是一次重要的参观了。
赵九章人造卫星奠基人事迹精选篇5
赵九章,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倡导和开拓我国地球科学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大应用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高质量科技人才,为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小到仪器舱各种仪器、大到无线电遥测系统、雷达跟踪定位系统......举步维艰的卫星征途,终于被他们撕开了一道口子。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超级好消息让赵九章心中燃起熊熊火焰,卫星研发一定要加快。在赵九章提议下,1965年,我国人造卫星工程正式立项,他成为总负责人。经过集思广益,他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1米直径近球形 72 面体,取名为“东方红一号”。
在五年的攻坚克难之后,1970年的4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东方红》乐曲传遍世界,中国人从此打开了通向太空的大门。
50年来,在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东方红一号”不仅是一颗卫星的名字,它凝聚着一个民族厚重的精神,承载起了一个国家的荣誉,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组织统帅、自力更生的英勇魄力和突破创新、艰苦奋斗的不朽精神。这一年,赵九章虽已离开人世,未能亲眼见证,但那呼啸着划破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已带着他毕生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