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

| 徐球

《感动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那就是颁奖词,感动中国事迹大家了解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

事后想想,如果没有郭永怀、钱学森的保护,这项研究根本干不下去。俞鸿儒回忆,“那时候把房子炸了是表扬我的,炸一次表扬一次。这是最大的支持。”

炸了几次后,他们摸清了危险根源,炸是因为发生了爆轰。爆轰是一种燃烧的极限形式,它的燃烧速度是氢氧燃烧速度的上百倍。

后来,俞鸿儒通过提高氢的占比,使其超过发生爆轰的上限,解决了爆轰问题。此后的几十年中,再也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对于这项研究,郭永怀清楚这是场持久战,短期难见成效。因此,别的研究生都是定时汇报,但他从不要求俞鸿儒也如此,而是随时到实验室去看一下。俞鸿儒说,“只要我们不断地出结果,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满意。”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

从1958年开始,力学所十多年没要求俞鸿儒写计划、写进度。这一时期,也让俞鸿儒凝练出一条科研感悟:“只要看准方向,尽全力往前走就行,宽松的环境比多给经费更重要。”

在三年困难时期,特别是1960年,力学所许多项目都下马了。郭永怀坚信激波管和激波风洞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不能半途而废。他以研究生做课题为理由,将激波管组保留下来了。

“他千方百计让我们小组能长期生存下去,使我们能安心工作。”俞鸿儒说。

1962年,俞鸿儒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开始准备论文参加答辩,导师改为其所在研究室的主任林同骥。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

俞鸿儒院士在中国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俞鸿儒先生同时也是明德书院名誉院长,附先生给明德书院小读者的赠言与大家共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4

1973年出生于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任教听障学生言语康复。现任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2023年12月21日,参加的专题节目《榜样8》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刘玲琍说: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护。坚守清贫,用行动践行初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5

1973年1月出生于北京,是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北京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2023年7月,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孟二梅和社区干部与群众一起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用几百名村民的力量,解决了近千人的食宿问题,直到所有乘客安全撤离。

2024年4月,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孟二梅说:“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坚决不能让他们饿着。”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6

1998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游泳运动员,效力于江苏四方游泳队、中国国家游泳队。

2015年,张雨霏夺得游泳世锦赛女子200米蝶泳获得铜牌,打破女子青年世界纪录。

2023年12月,被新华社体育部评为2023年中国十佳运动员。

2024年3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同月,入选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张雨霖说: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游泳,但既然被选上了就要坚持,不要放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7

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当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国。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耕耘特教讲台33年,教会听障孩子开口说话、找到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代表湖南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再次走上人生高光时刻。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8

刘玲琍与特教结缘,缘于小时候的邻居。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邻居王阿姨是一名聋哑人,不识字,也不能讲话。

一年冬天,刘玲琍串门到王阿姨家玩。一见面,对方不停用手比画着。刘玲琍不明白阿姨的意思,王阿姨却急得涨红了脸。王阿姨的丈夫解释说,是王阿姨想织一条围巾送给她。

“那个冬天,让我感受到温暖。王阿姨对我好,我想,要是她能说话就好了。”这件小事,深深地印在年幼的刘玲琍脑海里。1987年,14岁的刘玲琍决心报考聋教专业,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录取。

转眼4年过去了,刚满18岁的刘玲琍中专毕业。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姑娘的她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聋哑学校(今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担任一年级听障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9

如今,刘玲琍仍清楚地记得,班上一共14名听障孩子,小的6岁,而大的已经12岁了,个别孩子还有智力障碍。除了沟通问题,有的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也成问题。

孩子们脸上挂着鼻涕,有的直接尿裤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刘玲琍手足无措,内心打起了“退堂鼓”。

20世纪90年代的中专生还很“吃香”,就业选择非常多。当时,刘玲琍也有更好的选择:有名校上门邀请,有事业单位抛来橄榄枝。

“选择这个专业,不就是我当时的初心吗?”刘玲琍想起了小时候王阿姨脸上常常挂着的微笑,和无法表达意思时的窘迫。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她暗下决心,“选择了特教这条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

18岁的女孩从此多了一个身份,自己还是个大孩子的刘玲琍把14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

刘玲琍每天站在宿舍镜子前,对着镜子练习手语。对着《中国手语》这本书,每天抽出1至2小时练习手语。

除了教学,她还学着其他老师的模样,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洗脸、洗衣服、剪指甲,一张张小花猫般的脸蛋总是白白净净。爱的付出,也让她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刘妈妈”。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0

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

2024年4月,杨华德主持水稻新品种选育,为当地选育(含引进)审定新品种7个,成功解决布隆迪稻瘟病的历史难题。

如果袁隆平爷爷看到可得有多高兴啊

坚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解决饥荒问题让所有人有粮吃,有饭吃。

20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