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

| 徐球

一位战士代表了无数在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人,他们以归途迢遥的坚守,换来了其他人回家过年的从容,感动中国事迹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通用13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

萧凯恩是一个90后,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

20岁时她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多年来,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

张桂梅: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说“学生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事迹:

建校12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颁奖词:

烂漫的山花中

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

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桂梅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开办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这对夫妻温暖烟火人间

事迹:

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颁奖词:

微弱的灯

照亮寒夜的路人

火红的灶

氤氲出亲情的味道

这陋巷中的厨房

烹煮焦虑和苦涩

端出温暖和芬芳

惯看了悲欢离合

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4)

“我小时候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杂交水稻帮助这里的村民孩子吃上了饱饭,我十分欣慰。”1964年生的杨华德说。

2018年,中国农业专家组将吉汉加县宁加4村确定为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村民夏尔同年起跟着杨华德等中国专家学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

过去,夏尔种植的本地水稻产量低,收入有限,生活艰苦。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夏尔不仅盖起了新房,他还开办了一个大米加工坊,提高了经济回报,并为周围农户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火辣辣的田间地头,我背着两台相机沿着田坎走了好远好远。夏尔家的杂交水稻已经成熟,映入眼帘的金黄麦浪让这炽热阳光变得温和,金色稻田在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5)

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

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

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6)

按照中共华坪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一、深刻领悟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二是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给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分享人间最美好的亲情,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是党的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

三是博大的爱国为民情怀。她为了“改变山区母亲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没有一分钱的她,多方奔走、呼吁,历尽千辛万苦,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她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30万元奖金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丁王民小建设教学楼,充分体现了她无私的爱国为民情怀。

四是卓越的敬业奉献精神。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二、以张桂梅同志为镜,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

对照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感到与张桂梅同志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加强学习,加强世界观改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推进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自己往往感到信心不足;对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需要进一步改造。有时认为人生就是要出人头地,人生的价值就是要有所作为,受人尊重,要有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没有牢固地树立共产党的人生追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

三是在为民务实的作风方面。有时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接地气不够,倾听群众意见呼声、了解民情、民意不够。抓矛盾纠纷化解、抓难题突破不够,推进工作不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有时思考问题作决策时,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够。

四是在敬业精神方面。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还不强,还有差距。

三、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全力整改自己的缺点

一是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政策业务学习作为必修课,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思想的纯洁性,树牢理想信念。

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始终保持敢于担当的勇气,勇于拼搏的锐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务实清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经常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在工作中多办利民之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是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到不变化、不颓废、不动摇、不退缩,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争取等勇于担当,特别是在当前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困难,一方面要保增长,一方面又要保安全、保稳定,尤其是要完成国家小煤矿关闭的任务,困难很大,任务艰巨。更要注重研究政策和法律,并紧密结合实际,出台措施和办法,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总之,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感到很震撼。一个女同志尚且能够做到,何况受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我必须认真履行为人民谋福祉的诺言,努力工作,奋斗、奋斗再奋斗。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7)

武汉快递员汪勇守护战疫医护人员,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

汪勇:

他们(医护人员)就是上战场去拼刺刀的人,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让他们稍微轻松一点,能温暖一下他们,他们舒服一点,会好一点。

《感动中国》颁奖辞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

热血可以融化恐惧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

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

八方统筹百般服务

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汪勇

的叶中央一讲起灯塔精神头立马上来

1971年春节前夕,叶中央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来三星塔团聚过年。途中,她们乘坐的船被风浪掀翻,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遇难。打捞上来时,妻子还死死地抱着小女儿。7岁女儿因为溺水,影响了智力。

守塔工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灯塔工的妻子同样如此。叶中央每年只有20来天假期,只能回一次家,繁重的家务落在了妻子身上,贤惠的她总是默默承受。聪明伶俐的小女儿是他的掌中宝,每次他回家,孩子都会扬起可爱的笑脸,问他要糖吃。

回忆起死去的亲人,76岁的叶中央忍不住抹眼泪。

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

1998年,以叶中央一家为原型的电影《灯塔世家》公映。叶中央看过几次,“每次看完都会想起死去的亲人,很难过……”

三位亲人因为守塔而离他远去,叶中央却更坚定了守塔的心。1984年宁波航标处招灯塔工,叶中央为儿子叶静虎报了名。两年前,叶静虎的儿子叶超群也紧随父辈步伐,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的七里屿灯塔当了一名灯塔工。

年复一年的守望,必须冒着风险,克服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家人为灯塔付出了很多,叶家有三口人因为灯塔失去了生命,但他们没有气馁,一直坚持下来。

叶中央说:“人在灯亮。灯塔是大海的眼睛,只有一直亮着,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才会安全。”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8)

恩者,惠也;恩者,仁也。因为有心,所以感恩。同样,恩具有多种词性。名词,指恩惠;动词,指赏赐,加恩。《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感恩”的说明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将感谢之心落实在行动上”。简洁地说就是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谢,对于别人赐予你的一切至少要说一声“感谢”。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自己渐渐学着长大的过程,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或深或浅地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过程。胜利过、失败过、难过过、欢乐过,面对这些我们更多的是在感恩。感谢那些让我们胜利过或失败过的事,感谢那些让我们难过过、欢乐过的人们。因为感恩,我们才会有暖和的亲情;因为感恩,我们才会拥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我们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我们才会懂得生命的`真谛。

生活用挫熬煎炼我们的意志,用苦难熬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家是抚育我们成长、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在我们的整个生命里,家是心灵所依的港湾。家又是最简单让人

遗忘感恩与付出,只知一味索取、挑剔苛刻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只有当一个人有家可归时,生活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为了孩子的将来,做父母的放弃了太多太多,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孩子,却不求任何回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更应当感恩的是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始终以来的付出,感谢他们呵护、关爱着我们,直到我们羽翼渐渐地丰满。

感恩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心存感恩,懂得感恩,我们终究会有所收获,终究会华蜜。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9)

刘伯忠在刘家兄妹中排行第四,是刘伯明的亲弟弟,笑起来与刘伯明很像。

6月13日,极目新闻记者见到刘伯忠时,他正在伊安县城给人做装修。

“我自己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最佩服的还是二哥,他不仅是我们兄弟姊妹的榜样,也是我的儿子、女儿等后辈们学习的榜样。”刘伯忠说,他小时候最敬仰的就是二哥,因为二哥在冬天零下20℃时,还可以坚持骑每天自行车上下学,他自认自己做不到。

自从自己当了父母,刘伯忠在教育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像你二叔一样能吃苦、爱学习”。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刘伯忠的女儿考上博士,儿子硕士毕业考上公务员。

“我最佩服二哥的,也是他能吃苦、爱学习。”作为家里排行第五的刘伯福,也非常佩服自己的二哥刘伯明。

刘伯福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二哥刘伯明不仅上学时能吃苦,参军以后更是能吃苦,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能坚持下来太不容易,是他和孩子学习的榜样。

在唯一的妹妹刘玉芝心里,二哥刘伯明非常节省,但对她谦让宽容。

多年以后,刘玉芝仍记得,学校运动会,她向二哥要钱,刘伯明把在学校用来买饭的'一元钱给了她。

“20多年前,冰棍才3分钱一根,1元钱能买很多东西。”刘玉芝现在还记得二哥给她的那一元钱。

作为刘伯明的初中校友,伊安出租车司机孙师傅说起师哥刘伯明,也是滔滔不绝,称刘伯明是伊安人眼中家乡的骄傲。

孙师傅说,他自己读书不行,但是一直佩服会读书的刘伯明,小时候就听家长说刘伯明聪明会读书,现在自己也经常用刘伯明的例子教育子女好好学习。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0)

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1)

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有真正打动我的,也有让我无感的,但是今年的张丽莉--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救下了学生的老师。这个看似普通的人却让我潸然泪下。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向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牵动了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行动谱写着最伟大的赞歌。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旁18人路过竟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这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像奋不顾身用手臂借助此时楼坠落的两岁女童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不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在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擎天柱,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整个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路就会越发的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2)

徐梦桃,1990年7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队员。

2013年,徐梦桃获得挪威世锦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冠军;次年获得2014年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亚军 ,这也是她个人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2016-2017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中,获女子年终总冠军。2019年3月3日,在2018-2019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中国站比赛女子个人赛中夺冠,以410分的总成绩加冕年度总冠军。2022年2月10日,获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银牌;2月14日晚,获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

截至2022年10月,徐梦桃共获得世界杯奖牌57枚(其中金牌34枚) ,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是世锦赛奖牌最多运动员(5枚金牌)、女子最高得分纪录保持者(116.9分)。

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3)

徐淙祥,男,汉族,1953年06月出生,安徽太和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阜阳农广校农学专业,大学专科学历,1986年7月1日入党。高级农艺师。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现任安徽省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会长。

20世纪70年代初,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力耕务农,先后担任村生产队队长、村团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农技站站长。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

2000年以来,徐淙祥绿色种植的1230亩现代农业示范田,高产田块经国家科技专家组和省农业专家实产验收,优质小麦最高亩产超750公斤,夏玉米最高亩产超吨粮,夏大豆最高亩产超300公斤,被誉为安徽省“麦王”“玉米、大豆状元”。领衔研制的“太丰6号”大豆新品种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2018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徐淙祥本人当选为“中国生态食材基地联盟”副会长,同年7月,连续当选为安徽省农材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长。

2022年夏天,徐淙祥种植的小麦又取得大面积亩产800多公斤的好成绩。

2022年秋天,徐淙祥的千亩大豆优质高产示范田又取得平均亩产超 240 公斤的好成绩,百亩连片大豆亩产超过305公斤,创历史新高。同时,他首次尝试开展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