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既然这样,那么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
1983年,张连钢大学毕业分配到青岛港,报名参加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从此与集装箱码头结下了不解之缘。38年来,张连钢先后参与了国家“六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内第一台采用全可控硅直流调速集装箱桥吊的安装调试工作、“前湾三期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轮胎吊“油改电”技术的攻关,带领团队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创造出一连串“全球首创”,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
2013年,青岛港集团提出建设全自动化码头。当时,自动化码头是西方的专利,使用他们的专利,不但要花费天价,还要被他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卡脖子”。面对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境地,张连钢抱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初心和决心,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探索。为早日建成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张连钢把节假日变成了工作日,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下半夜。在1300多个日夜里,团队“5+2”“白加黑”拼命干,补知识、查资料,开了3000多场专题分析论证会,写出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码头开工后,大家又昼夜奋战在建设现场,每天召开工程推进会,协同推进土建、供电、业务、设备、IT系统等十几个专业的建设。
攻坚的过程面临许多重大难题,其中自动化码头的关键技术——自动导引车控制系统,经过数月攻坚却始终达不到要求。推进会上一片寂静,张连钢打破沉默:我们没有退路,不能退缩、坚决拿下!团队重新梳理研发情况,分析近万条工作日志,提出上千条优化建议,归纳出十几种算法模型,最终突破了这道难关。特别是自主研发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与国外方案相比,节省成本1.2个亿,车重减轻了12吨,电池寿命从两年延长到10年,并实现了续航时间无限制。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2)
“我的初心最核心的是,我特别热切地期望咱们国家强大起来,到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均是全球领先的时候,我死了也值了!”
“我们没有退路,如果做不好,我第一个跳海!”
这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说过的两句话,这两句话,诠释了他炽热的科技报国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对张连钢而言,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是使命,是责任,亦是担当。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3)
作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张连钢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过程中,和团队一起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其中不少值得回味的感人故事。
让张连钢印象最深刻的是,指挥码头设备高效运转的ECS设备控制系统的研发过程,为了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彻底摆脱国外行业巨头掣肘,团队放弃与国外厂家合作,同国内企业联合开发系统。
一切从零开始,过程异常艰辛。
“仅编写测试案例就多达5000多个,测试过程达10万多次,每天忙到深夜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连去食堂吃饭的时间很多人都觉得是浪费,自己带饭盒,用微波炉热热就对付了。”张连钢回忆说,当时,大家就一个信念,发扬山东港口人“拼命+创新”的精神,抱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初心和使命,一路迎难而上、艰难探索,最终啃下ECS设备控制系统研发的这块“硬骨头”。
这样的故事,在码头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比如,仅用了3年半就完成了国外常规8到10年的自动化码头建设周期,实现了一期码头运营投产;又用1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全球首个“氢+5G”智慧绿色的自动化码头,并连续7次打破装卸作业世界纪录,让“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成为全球自动化码头的标杆。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4)
“我就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不太会说话,一心一意只想把工作做好。”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张连钢这样给自己下定义。
但是,这个“不太会说话”的理工男却干成了一件极具震撼力的大事件:作为癌症术后病人,他带领一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三无”状况下,用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需要8至10年才能完成的建设周期,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建成了当今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效率最高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先后7次刷新世界纪录。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5)
张连钢,男,汉族,196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
2013年以来,张连钢坚持自主创新、科技报国,带领团队锐意进取、集智攻关,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5G智慧码头,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
他患肺癌失去了右上肺,医生嘱咐后面的日子只能保命静养,他却瞒着妻子,接下了70亿元的项目;
他可以照搬国际惯例,却自找苦吃,自建团队从零开始搞创新,三年半干到国际领先;
他还不满足,五年磨一剑,推出迄今世界上唯一一款将底层数据全部打通的作业管理系统,提升配载效率17倍;
他将系统向全行业推广,价格仅是国际同行接近产品的四分之一;
他站在全球行业峰会上分享,这一领域此前从未有亚洲同行参与;
他坦言:自主创新是为了精忠报国,把毕生力量和才干贡献给国家是最大的幸福……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6)
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在接受采访时,张连钢给记者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30年前,张连钢还是青岛港一名入职没几年的技术员。有一次,码头桥吊电控系统需要综合调试,国内却没有人能做,只能从国外请工程师。这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却拿走了30多个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可当张连钢向他请教技术问题时,对方却三缄其口。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建成两年,张连钢被派到日本横滨港学习。他看到,日本港口不仅规模更大,而且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指挥管理,可国内还在使用传统的纸和笔人工填写,甚至连电脑都没见过。张连钢夜不能寐:“我们总是跟着外国人学,什么时候咱也能领先一把?”
第三个是在2013年,青岛港成立张连钢为首的项目组,启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当时全球已建成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主要被西方国家掌控。张连钢率队到国外自动化码头虚心求教,却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技术封锁。
这三个故事对张连钢触动极大,让他意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这样,连钢团队放弃“拿来主义”,决定“靠自己”。顶住重重压力,连钢创新团队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并最终获得成功。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7)
30多年来,他扎根一线,专注于港口作业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2013年,他带领一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三无”状况下,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带领团队仅用3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需要8至10年才能完成的研发建设任务,打破了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自主创新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
如今这座码头先后7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他也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他就是现任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的带头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张连钢。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8)
“由于工作压力太大,我的身体又出现了状况,前胸到腿上全是紫癜。医生诊断,这是由于我患肺癌做过肺部切除手术,并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医生叮嘱我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张连钢回忆,从医院出来后,他从药店买了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带在身上,就又赶回建设现场继续工作了。
就这样,他始终秉承着“拼命干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信念,带领团队实现了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破壁,让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码头建成后他们没有松懈,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带领兄弟港口一起创新。今年10月份,他带领团队与日照港的工友一起攻坚,又创造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把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港口提供低成本、短周期、智慧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本”。
“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责任更大,使命更重。”张连钢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科技创新工作者,他正带领技术骨干加快推进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系统、5G通信、北斗应用等10余项重点创新项目的研发落地,加快建设新一代自动化码头,率先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接下来,他将发挥模范作用,与大家共同努力奋斗,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创造更多中国“智”造,输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全部力量。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9)
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是怎样炼成的?找到这个答案,港口专家张连钢走了10年。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
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后来,张连钢团队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张连钢也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成为智慧码头的“推门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0)
2013年,张连钢受命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筹建项目组组长,此后9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建设不断刷新全球记录——2017年5月11日,历经三年半时间,张连钢带领团队建成自动化码头一期,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造出多个全球“首创”,走完了国外港口需要8至10年的路;2019年11月28日,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码头的投产运营,周期为全球同类码头建设的1/5,建成了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如今,正在推进的三期工程将进一步抢占全自主智慧码头建设的制高点。
然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是,2013年,“挂帅”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筹建项目组组长的张连钢,正值肺癌手术恢复期。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张连钢每天早到现场40分钟,为的是能躺下休息半小时,恢复下体力,再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中去。“那段时间,我常常感觉很疲劳,坐下之后,膝盖以下,腿都是麻的。但我同时迫切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一天24小时,不睡觉,时间也不够用。”张连钢回忆说。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开工前,张连钢身体出现大量“紫癜”,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幸亏不是大病,“我的身体,不仅是我自己的,我要用我的身体完成我的使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1)
1983年,23岁的张连钢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青岛港务局安全技术处工作,工作没多久,中国港口的落后面貌就深深刺痛了他:彼时的青岛港,没有专用的集装箱码头,也没有桥吊等专业机械,只能利用外国货船上自带的起重机实施吊装。
张连钢还记得,当时的桥吊电控系统安装后需要进行综合调试,国内没有人能做,只能从国外请工程师,而国外的工程师在调试过程中,不仅一个数据都不透露,而且不让中国工程师在现场观看。
改变的机会来了。2013年10月,青岛港宣布启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经过反复遴选,最终锁定了既有30多年机械电气专业技术功底又有十几年集装箱码头管理经验的张连钢担任“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张连钢说,虽然迫切想要参与自动化码头建设,但也怕正在抗癌治疗中的身体坚持不住而耽误项目进展。“自动化码头是我的梦想,如果搞成了,比吃什么药都更有效。”最终,梦想战胜了一切。
就这样,张连钢带领25个产业和技术工人组成的自主创新攻关团队开始了艰难跋涉:9个攻关小组分兵出击,协同作战,先后完成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及系统、港口大型机械“一键锚定”自动防风技术及系统等“十大全球首创”……没有人计算过,这个团队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2)
张连钢表示,下一步的重点是要加快自主可控全自动化堆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系统、5G通信、北斗应用等重点创新项目的研发落地,突破更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带头使用国产技术和设备。聚力“双碳”港口建设,加快“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风、光、储、氢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上,着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引领智慧绿色港口发展潮流。
“科技领域创新,离不开人才引育创新,这一点我体会很深,我个人的经历以及我们团队组合最有说服力。”张连钢说,团队将借助重点项目,聚力科创人才培育,依托全省科创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培养更多懂管理、懂技术、懂业务、懂IT的复合型人才,也要为全省人才引育创新探索新路径、作出新贡献。
在张连钢看来,全省“十大创新”部署,为团队抢抓山东省智慧港口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提供难得的新机遇。立足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广阔舞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科技创新工作者,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山东港口“五种精神”,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践行“三个走在前”的伟大事业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贡献全部力量。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3)
自主创新,靠的是一股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劲头。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12月17日起,大众日报推出《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栏目,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们坚持自主创新,不畏重重困难,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勇攀高峰,勇夺桂冠,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靠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矢志攻坚的责任担当。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没有成事的“宽肩膀”“真本领”,就难以坚持到底、突出重围。大众日报12月14日刊发稿件《“补天”技术中国造》,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与其团队的事迹。与化学方程式和分子结构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毕玉遂,花甲之年仍奔波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已经成了他的“第二个家”。2010年,毕玉遂和其科研团队研发出全球首个“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技术和产品,随后在2016年5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审查和国内外检索后确认:“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技术发明。
“这一荣誉,属于中国。产品在全球推广应用后,可减少数十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对保护臭氧层、降低碳排放作出重大贡献,是真正的‘补天’技术。”谈到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作用,毕玉遂笑逐颜开,这一发明不仅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还有望让中国在该领域成为先进技术的引领者。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4)
怀揣着科技报国的初心和梦想,1983年,张连钢大学毕业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在码头一线扎下了根,先后从事过技术员、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港口设备技术研究创新等工作,长期攻关港口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领域。2013年,组织上选派他担当“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建设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张连钢和团队成员从一张白纸起步,自主创新、自主攻关、攻坚破壁,在自动化码头总平面布局、业务流程、生产调度、装卸工艺以及集成建设等自动化码头各方面取得5项突破、10大创新成果重大进展,实现了人、数据、机器有机连接和高效运营,打破了国外垄断,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对外输出,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竞争浪潮中,抢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张连钢说:“敬业奉献,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动化码头的建设过程,是我们山东港口科技工作者,坚守“家国情怀”、铸就“大国重器”的最好体现。”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连钢事迹(篇15)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这段《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颁奖辞,是对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真实写照。
回溯过往,确实“百炼成钢”。考入大学、进入青岛港、参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研发……张连钢说,这是他人生重要的三次转折。在第三次转折中,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突破身体极限,带领“连钢创新团队”仅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续10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迎风飘扬。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张连钢说:“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