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
通过《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们,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优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1)
2017年5月,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他带领团队,用3年半时间就完成国外常规8到10年建设任务,助力创建智慧港口建设运营“中国方案”。
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建设中,张连钢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选择精益求精、另辟蹊径。他组建9个突击队,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连轴奋战,升级核心系统190多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确保二期工程顺利投产运营。随后,他又主持推出“氢+5G”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为全球港航业打造中国样本。
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以来,张连钢带领团队6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平均作业效率超过全球同类码头。他还主持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40项,参与制定行业、团体标准3项,“连钢创新团队”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张连钢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2)
九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万吨巨轮云集,桥吊高耸林立,自动导引车往来不息。数千个集装箱或装或卸,行云流水,快速精准。高效运转的偌大码头,却难觅一个工作人员的身影。
这背后,离不开“连钢创新团队”的集智攻关。党的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推门人”的张连钢就是该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2013年,青岛港立项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彼时,自动化码头技术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中国虽是港口大国,在这个领域却是一片空白。
“集团的部分股东担心投资打水漂,明确表示不同意自主研发,要求直接购买国外的成熟方案。”张连钢回忆道。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3)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以及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张连钢,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颁奖辞对他如是评价:“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是怎样炼成的?找到这个答案,港口专家张连钢走了10年。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4)
2017年5月11日,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仅在荒滩上拔地而起、投产运营,还成功攻克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难关,为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方案”。
尽管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面对二期建设,张连钢并没有简单复制一期的方案,而是追求新的超越和突破。
2018年6月,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项目启动,张连钢定下“全面超越一期,引领世界全自动化码头发展潮流”的目标,推出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氢+5G”“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他带领团队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仅用一年半时间,二期工程就投产运营。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5)
事迹: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而在立项之初,自动化码头技术被国外垄断。港口专家张连钢带队多次赴欧美考察,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越遇到困难越来劲,越遇到难题,越能激发我的斗志。”张连钢和团队留下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和两千多份技术会议记录,用1000多天就完成国外常规8到10年建设任务,点赞中国速度!
张连钢颁奖辞: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6)
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创新团队仅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续10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迎风飘扬。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张连钢说:“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样本’。”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青岛港安技处。工作没多久,中国港口的落后面貌就深深刺痛了他:彼时的青岛港,没有专用的集装箱码头,也没有桥吊等专业机械,只能利用外国货船上自带的起重机实施吊装。
关于感动中国张连钢人物事迹介绍(篇7)
进港不到十个月,这个23岁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了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52泊位的建设,从此便与集装箱码头结下不解之缘。
他清晰记得,1986年他还是一名电气技术员时,桥吊发生故障,码头被迫停工,只能重新调试电控系统。当时国内没有人能修,只好去请欧洲供应商的工程师。“那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拿走了43200元,这笔钱在当时是30多位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张连钢说,等他试图向这位外国工程师询问技术问题时,对方把记录调试参数的小本子藏进了上衣口袋。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张连钢。他暗自发誓:总有一天,我要用实力把这件事给扳回来!
这一口气,张连钢足足鼓了三十年。凭借自己的专业学识、刻苦钻研,张连钢不断参与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及系统开发工作。2006年,他主持完成大型轮胎式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创新,实现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突破并在全国港口推广,赢得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在港口发展大潮中,成为港口科技领域踏浪前行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