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
感动中国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023《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1)
虽然未听说郭先生当面表彰过人,但他却关怀着俞鸿儒。1959年群众掀起技术革新高潮,党中央要求中国科学院对其中最重要的十项作出评定。钱学森所长从院部领回超声波和涡旋管两项任务。俞鸿儒被指做作钱所长助手,对涡旋管制冷进行评定。因任务紧迫,连夜所长向他布置工作。当他深夜从钱所长办公室出来时,等候在门外的郭永怀先生将几份涡旋管论文抽印本交给他,有力地支持他按期完成任务。
俞鸿儒在进行早期激波管实验时曾发生了几次事故,严重的一次把临时搭建的棚子都炸坏了。然而每次事故后他都未遭责难,反而得到安慰与鼓励。原来郭先生已预先向党委和钱所长说清了情况。如果没有郭先生的支持,这种实验是难以展开的。近水楼台,接受钱、郭两人影响,他深切感受到二人的科学精神和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此后科研实验再未发生严重事故,科研上也不断自我突破。
1962年初,广州科学大会期间,钱学森向钱令希提出把俞鸿儒留下来。作为交换条件,大连工学院到力学所再挑选一个年轻人,钱令希挑中钟万勰。1962年9月,俞鸿儒调入力学所。俞鸿儒和钟万勰二人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2)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力学所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俞鸿儒在激波管研究领域埋头苦干。1958年12月至1959年底,激波管组人员全部调到140部(即本所承担国防尖端任务的气动实验部),支援风洞建设,从事超声速风洞测量仪器的配置与研制,俞鸿儒担任风洞部测量组组长。1962年,激波管组建成直通型风洞JF-4,1964年建成反射型激波风洞JF-4A。
他始终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在解决航空航天关键技术难题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65年2月28日,国防科委召开导弹防御系统会议。郭永怀提交了“关于开展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的报告。中科院于10月5日正式向力学所、物理所、电子所和地球物理所下达“640-5”任务,由力学所抓总。俞鸿儒所在的激波管组也参加“640-5”工程。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3)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走过20余载,有很多老年人获此殊荣。
马旭获得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她是我国首位女空降兵,潜心科研填补多项空白,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自己最好的鞋只有15元。钱七虎是我国防护工程学家,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倾心竭力60余年,他为祖国“铸盾”;他还捐出奖金、津贴,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
可以说,感动中国的老年人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无私奉献。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可贵品质:不畏年龄,老有所为。叶嘉莹,1924年7月2日出生,是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4)
俞鸿儒院士的谦逊、坚韧和执着,是那个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他的故事,是对坚持和奉献的最好诠释,是对科学探索无尽追求的真实写照
他的人生,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科技的道路,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因此,俞鸿儒院士感动中国,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因为他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时代的声音。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无论年龄多大,都要为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向这位时代楷模致敬,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5)
为建设发展东北工业基地,1949年,党中央决定创办大连大学。青年时代的俞鸿儒深知工程学科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二次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大连大学机械工程系。从大连大学毕业后,28岁的俞鸿儒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从此踏上了“风洞之路”。
在力学所,俞鸿儒获得了宽松的实验环境,并深受钱学森、郭永怀等老师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熏陶和影响。“老师说,不许死人,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就这样,俞鸿儒快速成长起来。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鸿儒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对恩师郭永怀的感念,是敢为人先的担当进取,更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6)
“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这是导师郭永怀对俞鸿儒的教导,俞鸿儒也像导师一样,成为年轻科学家的引路人。俞鸿儒主导研制的JF-8激波风洞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参加过2019年国庆阅兵的东风-5弹道导弹也曾在这里进行过测试。曾有人问他看到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俞鸿儒淡然一笑说:“我们帮了一点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做的。”2012年5月,我国建成高超音速复现爆轰驱动激波风洞JF-12,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这是国际上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但在申报国家奖项时,作为JF-12的主要设计者,俞鸿儒却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了最后。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7)
俞鸿儒自认是郭永怀布下的一颗“闲子”。围棋高手对弈,喜欢下几手闲棋冷子,看似无用,却对未来战局影响巨大。
这一“闲子”在工作考核上看起来似乎很闲,却搞出了巨大响动——他在初期的实验中曾多次发生爆炸事故,也因此“炸”出了一条新路。
多年后,因对我国高速风洞研究的卓越贡献,俞鸿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经常感叹自己此生幸运,得遇数位科学大师,以及他们所提供的宽松环境。
1956年,俞鸿儒报考了力学所的研究生,导师是钱伟长。
这一年10月,经钱学森多次力邀,郭永怀和李佩夫妇冲破美国种种阻碍,带着女儿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郭永怀出任力学所副所长,刚开始他来不及亲自招生,好在钱学森和钱伟长早有准备,替他招收了包括俞鸿儒在内的5名研究生。
《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事迹(精选篇8)
“荣誉对我来说没有用了,年轻人没有这个不好开展工作,他有用,做完有成就、有威信,工作就好做了,等他们老了再交给年轻人。”俞鸿儒说,“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恩师郭永怀曾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中国曾经落后这么多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追赶上的。你们好好干,干好了也许你们的学生可能有成就,不能让人家这么欺负咱们。”
俞鸿儒回忆道,“他不要求我们成名成家,就要求我们做铺路石。”在此后的科研生涯中,俞鸿儒始终将恩师郭永怀的话牢记于心。“(我现在)就按照他的做一点,他是否满意还不好说。”谈起自己取得的成绩,俞鸿儒总是很谦逊:“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个人,是时代(给予的机会),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